• 点赞
  • 评论
  • 收藏
书评|胡晓军:浅析“浦东记忆文化丛书”的“肌理关系”
胡晓军/政协头条  
来源:政协联线 | 2020-10-16 12:03 字号
浦东记忆文化丛书 浦东新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编著 文汇出版社
今年是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浦东在短短的30年间一跃成为令人瞩目的“开放旗帜、强国窗口、功能高地、治理样板”,创造了无数个传奇。值得一提的是,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对浦东的认知往往仅限于30年间的“时代回响”,而缺乏对开发开放之前千余年“历史涛声”的了解。正如一位哲人所说的“历史好比一首船,载着人们的记忆走向未来”。这就对于开展旨在滋养思想、激励精神的浦东记忆文化建设,提出了一个迫切而现实的命题。
正是基于这一编著宗旨和期望效应,浦东新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自2016年以来先后推出《浦东记忆(图片卷)》《浦东记忆(方言卷)》《浦东记忆(风情卷)》《浦东记忆(诗歌卷)》《浦东记忆(书画卷)》5部书籍,至2020年9月全部完成编著出版。丛书共计112万文字、855幅图片,我略作浏览,发现由张坚担任主编的此书编著者怀着一颗诗性的心,统筹着全书内容,形成了鲜明风格。换言之,史实性、学术性和诗意性的贯通与融会,是全书的最大特色和亮点。
关于史实性。文史的要义在于真实的史料和严谨的态度。对于前者,编著者秉承“摘择要义,探取精微”的宗旨,大量采用《川沙厅志》《川沙县志》《南汇县志》《新场镇志》《周浦镇志》等的记载;对于后者,编著者对事件发生的具体年代、人物的生卒年月、数目的精确统计都认真查勘,仔细核对,力求无误。无论直接引用、间接引用还是概括引用,都力主实事求是,力求原汁原味,在此基础上兼顾灵活多样和可读性。以“书画卷”为例,仅“概述”的参考书目就多达32册;《一腔镂刻历史的大情怀》一文的4个板块,每个板块都有两处为片段式摘引,以便读者了解所叙历史、事件、观点和评论等,做到“引史有记、引文有据、引人有证”。
关于学术性。丛书分别从五大文化载体进行发掘,这一策划体现出较高的学术视角和严谨的逻辑构成;专题论文则布局于全书之中,体现学术含量。其中,“方言卷”设有《其土·其噱·其糯——浦东“非遗”中的方言特色解读》《实指、喻指及其它——浦东方言中的“头”“手”“脚”趣谈》《褒贬与取舍——浅析浦东方言的评判取向》3篇论文;“诗歌卷”除了《浅谈浦东历代竹枝词的创作传统》《浅谈浦东历代竹枝词的记咏特征》《浅谈浦东历代竹枝词的存史价值》3篇附录论文,还在每一辑设评论性导读文章,共计5篇;“风情卷”“诗歌卷”“书画卷”的序言同样属于有见地、有分量的学术论文。尤其是“书画卷”大量采取了考据、辨析的方法,其中,《游于此·记于此·书于此——浅析杨维桢晚年交游浦东的笔墨性情》《“国初书法,吾松尝甲天下”——明末清中时期浦东“书家四杰”考略》《诗联濡墨 墨润诗联——浅析苏局仙笔端的传统学养》3篇论文还在专业报刊发表。这些研究成果代表了丛书的理论高度。
关于诗意性。首先,历史和史料本身便含有诗意,竹枝词是其最鲜明的体现。编著者充分认识到竹枝词具有说史、补史、续史的功能和价值,注重发挥其“诗性”“史性”兼备的作用,引用的浦东历代竹枝词达179首(其中“图片卷”引用25 首,“方言卷”引用4首,“风情卷”引用34首,“诗歌卷”引为赏析55首,“书画卷”引用12首,学术论文引用49首),或点到词名,或引用内容,或援引注释,从而串联起全书的诗意美感和诗性张力。
其次,编著者选用大量优秀诗篇作为专门内容。“诗歌卷”收录了浦东历代60位诗人的139首诗,分5个板块加以赏析:《诗情,鼓涌在涛声浪尖上——兼谈浦东江海诗歌的情景美》《诗意,徜徉在神往驻足间——兼谈浦东园林的情景美》《诗魂,铸就在如烟往事中——兼谈浦东叙事诗歌的情志美》《诗篇,浮现在仰望思吟诗——兼谈浦东记人诗歌的情怀美》《诗韵,透逸在乡情风土里——兼谈浦东乡土诗歌的情趣美》,成为诗意在全套丛书中的集中体现。
再次,诗意更多的不是以体裁和形式,而是以精神和思维注入编著的整个过程。具体是以“六经注我、思接千载”的中国式思维,将记述、议论与抒情融为一体,成为文章的肌理。丛书努力把浦东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特点和要求相结合,从文史资料中找到浦东只争朝夕、卓尔不群的历史基因,旨在为接续和弘扬以创业精神与创新魂魄为代表的浦东传统禀赋,产生时代的激励力量。另外,从结构上看,“诗歌卷”起到了上承前三部,下引“书画卷”的作用,从而用诗性贯通了历史的价值、文化的内涵和文脉的理路。
作为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上海诗词学会的一员,我很高兴看到诗性在这一部记忆文化丛书编著中的作用和地位。我在衷心祝贺丛书作为向浦东改革开放30周年献礼而完成出版的同时,也为得到了诗性在“非遗”保护、文史研究、文化弘扬方面“左牵文史,右牵学术”的启示而感到欣喜。
(作者系上海市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上海诗词学会会长)
责任编辑:陈睿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