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一宁 2020.03.13
陆教授您好!我每天看新闻发现,疫情对西北边远地区的影响明显要小于东南人口稠密地区,疫情发生和传播,人口密度是否...展开
陆教授您好!我每天看新闻发现,疫情对西北边远地区的影响明显要小于东南人口稠密地区,疫情发生和传播,人口密度是否是关键因素?谢谢。折叠
- 你好,感谢你的提问。 本次疫情发生后,有人怀疑中国的大城市发展路径是不是走错了。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是否与人口规模和密度有关?是否限制城市发展、反对人口聚集,可以帮助杜绝下一次传染病的来袭?这些言论,乍闻之下或许有理,实则是长久积累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带来的错误直觉。
是一个得到有效管理的高人口密度城市容易防止疾病传播,还是在一个高密度群聚、走亲访友的农村地区更加容易传播疾病?这样一想就会发现,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中间变量,就是管理。历史数据显示,传染病的暴发并不一定暴发在大城市,在讨论一些公共政策问题的时候,不要轻易去下论断,要多看一些样本。
疾病的传播和疾病的发生是两码事,疾病传播的确跟人口密度、人口流动是有关系的,在人口密度比较高的场合,疾病更容易传播。在这次疫情防控中,政府采取切断人流、物流这样的一些措施,及时宣传,让大家少出门、不集聚,正是发挥了管理功能,引导大家不要到人员密集的场所去,如此方可有效阻断疫情传播。但这并不是说城市总体的人口密度造成了疾病的传播。
因此,我不赞成把这件事上升到一个反对城市发展、反对城市人口聚集的地步。城市是在“战疫”中成长的。城市的发展特别是高人口密度城市的发展一直都伴随着一定的风险,疾病传播是其中之一。我要补充取消补充
联合时报数字报
点击查看

在香山革命纪念馆中,珍藏着一本1937年8月1日世界知识社发行的《世界知识》(第6卷第10号)杂志,尤为珍贵的是,书中刊载了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战地记者方大曾采访第…
2025.04.17
时间回到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陕西南路、淮海中路路口的虹桥疗养院,两位重要人物在此虎口脱险。 1 淮海中路966号,虽然密密的脚手架显示大楼还处于施工阶段,…
2025.04.11
近代以来,蚕丝、茶叶长期是上海乃至中国最主要的两项出口商品。1870年,丝茶占中国出口总值的88%,1880年为84%,1890年为65.2%,1899年为58…
2025.04.05
上海皋兰路是黄浦区的一条东西走向的道路,东起思南路,西至瑞金二路,全长278米,路宽12米,是上海64条永不拓宽的街道之一。皋兰路于1914年修筑,以法国著名作…
2025.04.03
1959年6月27日,毛泽东从韶山返回长沙下榻蓉园。当晚,他宴请程潜、唐生智、周世钊等老朋友,82岁的曹典球为来客中最年长者。毛泽东特别提到:“听说在1924…
2025.04.02
2024.08.24
20:18
2020.06.23
09:23
2020.06.19
2020.05.23
2020.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