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一宁 2020.03.13
陆教授您好!我每天看新闻发现,疫情对西北边远地区的影响明显要小于东南人口稠密地区,疫情发生和传播,人口密度是否...展开
陆教授您好!我每天看新闻发现,疫情对西北边远地区的影响明显要小于东南人口稠密地区,疫情发生和传播,人口密度是否是关键因素?谢谢。折叠
- 你好,感谢你的提问。 本次疫情发生后,有人怀疑中国的大城市发展路径是不是走错了。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是否与人口规模和密度有关?是否限制城市发展、反对人口聚集,可以帮助杜绝下一次传染病的来袭?这些言论,乍闻之下或许有理,实则是长久积累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带来的错误直觉。
是一个得到有效管理的高人口密度城市容易防止疾病传播,还是在一个高密度群聚、走亲访友的农村地区更加容易传播疾病?这样一想就会发现,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中间变量,就是管理。历史数据显示,传染病的暴发并不一定暴发在大城市,在讨论一些公共政策问题的时候,不要轻易去下论断,要多看一些样本。
疾病的传播和疾病的发生是两码事,疾病传播的确跟人口密度、人口流动是有关系的,在人口密度比较高的场合,疾病更容易传播。在这次疫情防控中,政府采取切断人流、物流这样的一些措施,及时宣传,让大家少出门、不集聚,正是发挥了管理功能,引导大家不要到人员密集的场所去,如此方可有效阻断疫情传播。但这并不是说城市总体的人口密度造成了疾病的传播。
因此,我不赞成把这件事上升到一个反对城市发展、反对城市人口聚集的地步。城市是在“战疫”中成长的。城市的发展特别是高人口密度城市的发展一直都伴随着一定的风险,疾病传播是其中之一。我要补充取消补充
联合时报数字报
点击查看
2025年是中国民主促进会成立80周年,我们常常记起创会元老梅达君先生。他是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杰出的社会政治活动家、教育家与统战工作者。 从东吴大学附中的…
18小时前
编者按: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
2025.10.24
杨振宁先生日前去世,他在回顾自己一生时说:“我在西南联大前后7年,对于我对物理学的认识、了解,有决定性的影响。”本文根据西南联大的有关史料,对这7年杨振宁经历的…
2025.10.22
2024.08.24
20:18
2020.06.23
09:23
2020.06.19
2020.05.23
2020.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