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上海国投预计今年出资突破450亿元,“双网联动”高密度加速度投科创
张杨/解放日报  
2025-11-24 09:18 字号
当前,上海科创投资力度的提升幅度究竟有多大?从上海国投的一组数据可见一斑——
2025年,上海国投旗下在管基金业务增势迅猛。据测算,2025年上海国投全年新增投决金额预计突破550亿元,出资金额突破450亿元,分别为2024年的3倍和7倍以上。截至目前,公司基金管理总规模超2700亿元,投资企业数量超2000家。
上海国投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袁国华如此看待数据背后的趋势:“当下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黄金期。自己从事多年投资,以前有段时间可能企业找不到投资人,投资人也找不到企业,但现在一切都不同了。”
布局一张投资大网
作为上海承担“基金管理+创新孵化”功能的国有投资平台,同时又是有别于市场投资的战略资本,上海国投公司要做的,就是“投早、投小、投硬、投重”。
想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通过一张科创投资的大网,精准及时地把资金投到该去的地方。
这张大网的主干,是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未来产业基金、上海国资母基金、上海创业引导基金等母基金。所谓母基金,是指将大部分资金投资其他基金,再由这些子基金来完成具体项目的投资。由于子基金在接受母基金投资时也需要配套相应资金,因此这一模式能实现投资的放大效应。
其中,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去年实现“当年筹备、当年设立、当年投决”。不到一年的时间,已完成两批共26只市场化子基金遴选,投决过会47个项目,投决总金额达278.4亿元,带动超1000亿元社会资本注入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两批子基金带来近200个招引企业,覆盖从光子芯片到基因治疗的硬科技前沿。目前,第三批子基金的遴选正在进行,预计将投资20只市场化子基金,重点与龙头链主企业合作设立基金。上海未来产业基金也已投决子基金18只,预计撬动资金超150亿元。
顺着大网的主干扩散,延伸到各处的分支,是一只只子基金、天使基金、CVC基金(企业风险投资基金)、并购基金、S基金。
比如布局重点产业赛道的子基金——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遴选的礼来六期基金和正心谷二期基金,是“沪上新来客”,已经积极投资了天泽云泰等本地创新药企。蓝驰创投、中科创星、启明创投、元禾璞华等市场著名投资机构也纷纷入局,他们或擅长早期投资,或手握产业资源,或具有国际视野,其中一些更是首次在上海发起设立基金,目前已经带动一批重大项目和关键企业落户上海。
再如聚焦协同链主的CVC基金——上海国投与阶跃星辰、库帕思、仪电集团等成立的生态型CVC基金,发挥链主企业影响力及产业链带动作用,加快培育人工智能创新生态。
由主干到分支,放大效应已经开始凸显。截至今年8月底,六大母基金已实现6.3倍放大效应,撬动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科技领域。
为了让这张网的密度更高,除了通过基金入局,上海国投还主动下场,直接投资。今年上海国投战略投资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是旗下未来产业基金首个直投项目。在具身智能领域,直投智元机器人,并链接金融机构场景资源加速其应用。智能算力方面,联合领投壁仞科技,扩大国产大战略芯片的研发和放量。
袁国华估算了一个数字:“目前国投一线投资人近200人,马不停蹄在产业一线寻找好项目。加上众多子基金的投资人,市场上我们可能有600双眼睛在看项目。”
编织一张策源新网
不久前,在张江人工智能岛21号楼,30多名来自复旦、上海交大、北大、浙大等高校和初创企业的年轻人聚集在一起,学习“创业”这件事。这是上海未来启点社区主办的科学家·创业者·投资人联合实训营。这一社区,正是由上海国投旗下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发起设立。
不同于普通的投资机构,上海国投在投资大网之外,靠前一步,编织了一张策源之网。通过构建创新策源矩阵,推动科技成果从“最初一公里”向“最后一公里”高效转化。
联动“大院”——上海国投与上海创智学院建立项目跟进、智库共享、资源对接、人才培育、策源孵化五大机制,通过“基金投资+公益捐赠”,为创智学院的科研与创业项目提供全方位的资金支持,探索打造支持“科研企业家”的新生态。目前,上海国投已完成模思智能和日行迹两个上海创智学院孵化项目投资决策。
对接“大所”——上海国投与上海科学院共同建设“科创仪器创新港”,聚焦科学仪器关键核心零部件的研发与制造,构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孵化”全链条创新平台。同时,与一批国家在沪实验室建立常态化沟通渠道,以及项目挖掘传递合作机制。
协同“大企”——上海国投通过上海生物医药并购基金,支持上实集团开展前瞻性并购,参与上实生物医药转化基金,进一步强化早期项目储备及转化。拟与江丰同创共同组建CVC基金并落地上海,助力上海半导体材料产业链强链补链。此外,通过携手“大家”、承办“大赛”,上海国投得以紧密跟踪科创前沿领域最新进展,发掘最有潜力的人才和项目,积极捕捉创新信号源……
两张大网相叠,袁国华希望这样的投资密度可以帮助更多企业:“科技企业不容易,发展中会遇到很多坎,有融资的坎、技术的坎、市场的坎。作为战略资本、耐心资本,我们要利用两张大网,跟大家共同爬坡过坎。明年,我们还将引进更多投资机构,继续加强投资密度。”
(原题为《上海国投预计今年出资突破450亿元,规模为去年7倍,带动一批重大项目关键企业落户上海
“双网联动”高密度加速度投科创》)
责任编辑:丁元圆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