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 评论
- 收藏
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综述(六):开启美丽中国建设新征程
2025-11-10 10:14
字号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绿色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底色。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增强绿色发展动能。
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期间,与会常委和委员们围绕“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战略部署深入协商交流。常委和委员们一致认为,要深刻领会“十五五”时期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部署,准确把握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点任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推动“十五五”规划实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深化污染防治攻坚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有数据为证——
“十四五”前四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1.6%,相当于减少1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清洁电力供应体系,万元GDP用水量降至50立方米以下;202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下降至29.3微克/每立方米,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87%左右。
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既让与会的常委和委员们倍感振奋,也更添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十五五’时期我们要继续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绿色转型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全方面。”车俊常委表示。
康耀红常委认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意味着发展必须彻底告别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模式,转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内涵式增长。
在常委和委员们看来,“十五五”时期是污染防治从“集中攻坚”向“精准防控、系统治理”转型的关键阶段,既要巩固既有治理成果,更要聚焦新型污染物等新挑战,构建全链条、多层次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当前,新型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日益凸显,加强新型污染物防治刻不容缓。对此,九三学社中央通过大会书面发言建议,“十五五”期间,根据不同区域治理实践,以“精准防控、系统治理、区域协同”为核心,构建全链条的新污染物治理体系。
生态环境的整体性也决定了污染防治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
王路常委表示,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化重点城市群区域内污染防治协作,深化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加快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夯实绿色发展根基
能源转型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核心路径,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支撑。
《建议》提出要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持续提高新能源供给比重,推进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有序替代,着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能源强国。
“十五五”是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
“内蒙古是我国风光资源禀赋最好的地区之一,风能资源储量14.6亿千瓦,约占全国的57%;太阳能资源储量94亿千瓦,约占全国21%。2024年已实现新能源总装机、新增装机等6个全国第一。”提起内蒙古的风光资源优势,张延昆委员颇有几分自豪。
内蒙古的成绩也是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的缩影。我国风光等新能源资源丰富,也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
同时,常委和委员们也坦言,我国能源发展仍面临需求压力大、供给制约较多、绿色低碳转型任务等一系列挑战。
如何持续提高新能源供给比重?
赖明常委把目光投向氢能,他认为,发展氢能在促进能源转型、保障能源安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新质生产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他看来,以氢能为突破口,积极构建我国北方“氢走廊”,十分必要且具有可行性。
针对新能源高比例接入带来的电网安全挑战,赵永清委员建议打造多极化区域电力枢纽,全面提升源、网、荷、储各环节灵活调节能力,增加西电东送指标,扩大跨省电力交易规模。
“‘十五五’时期,内蒙古将持续发力,把新能源产业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建设的核心抓手,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规划,推进‘源网荷储’‘风光火储’一体化发展。推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进程提速。”张延昆说。
常委和委员们纷纷表示,随着国家对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未来将会有更多的绿电融入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点亮万家灯火。
碳达峰行动稳步推进
绿色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建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和实现碳达峰。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深入实施节能降碳改造。推动煤炭和石油消费达峰。
按照国务院制定的行动方案,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才能顺利实现碳达峰目标。
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刻不容缓。
张福成常委表示,当前我国钢铁产能布局存在区域失衡、供需矛盾、集中度低、环境约束等问题。建议建立产能有偿转移机制,推动钢铁过剩产能有序转移,在沿海地区布局低碳项目,内陆地区发展资源循环型项目。在环境敏感地区实行产能与环境容量双约束,推动钢铁产能减量调整与绿色转型。
民进中央通过大会书面发言建议,要进一步健全“双碳”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和“双碳”工作的专项立法计划,加快立法进程;同时,在编纂生态环境法典和修订可再生能源法、节能法、电力法等相关法律的过程中,围绕绿色转型的需要,加强法律间的协调性和制度韧性,形成渐进加强的绿色低碳标准体系。
“要推动建立国际绿色标准与碳核算互认体系,将我国绿色产能与系统解决方案转化为全球公共产品,促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转型。”蔡中平委员说。
宏伟蓝图徐徐展开,奋进号角已然奏响。
与会常委和委员们一致表示,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引下,随着各项政策举措的落地见效,我国绿色发展动能将持续增强,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筑牢,绿色将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最鲜明的底色,为全球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增强绿色发展动能。
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期间,与会常委和委员们围绕“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战略部署深入协商交流。常委和委员们一致认为,要深刻领会“十五五”时期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部署,准确把握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点任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推动“十五五”规划实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深化污染防治攻坚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有数据为证——
“十四五”前四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1.6%,相当于减少1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清洁电力供应体系,万元GDP用水量降至50立方米以下;202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下降至29.3微克/每立方米,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87%左右。
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既让与会的常委和委员们倍感振奋,也更添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十五五’时期我们要继续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绿色转型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全方面。”车俊常委表示。
康耀红常委认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意味着发展必须彻底告别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模式,转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内涵式增长。
在常委和委员们看来,“十五五”时期是污染防治从“集中攻坚”向“精准防控、系统治理”转型的关键阶段,既要巩固既有治理成果,更要聚焦新型污染物等新挑战,构建全链条、多层次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当前,新型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日益凸显,加强新型污染物防治刻不容缓。对此,九三学社中央通过大会书面发言建议,“十五五”期间,根据不同区域治理实践,以“精准防控、系统治理、区域协同”为核心,构建全链条的新污染物治理体系。
生态环境的整体性也决定了污染防治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
王路常委表示,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化重点城市群区域内污染防治协作,深化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加快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夯实绿色发展根基
能源转型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核心路径,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支撑。
《建议》提出要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持续提高新能源供给比重,推进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有序替代,着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能源强国。
“十五五”是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
“内蒙古是我国风光资源禀赋最好的地区之一,风能资源储量14.6亿千瓦,约占全国的57%;太阳能资源储量94亿千瓦,约占全国21%。2024年已实现新能源总装机、新增装机等6个全国第一。”提起内蒙古的风光资源优势,张延昆委员颇有几分自豪。
内蒙古的成绩也是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的缩影。我国风光等新能源资源丰富,也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
同时,常委和委员们也坦言,我国能源发展仍面临需求压力大、供给制约较多、绿色低碳转型任务等一系列挑战。
如何持续提高新能源供给比重?
赖明常委把目光投向氢能,他认为,发展氢能在促进能源转型、保障能源安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新质生产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他看来,以氢能为突破口,积极构建我国北方“氢走廊”,十分必要且具有可行性。
针对新能源高比例接入带来的电网安全挑战,赵永清委员建议打造多极化区域电力枢纽,全面提升源、网、荷、储各环节灵活调节能力,增加西电东送指标,扩大跨省电力交易规模。
“‘十五五’时期,内蒙古将持续发力,把新能源产业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建设的核心抓手,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规划,推进‘源网荷储’‘风光火储’一体化发展。推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进程提速。”张延昆说。
常委和委员们纷纷表示,随着国家对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未来将会有更多的绿电融入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点亮万家灯火。
碳达峰行动稳步推进
绿色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建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和实现碳达峰。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深入实施节能降碳改造。推动煤炭和石油消费达峰。
按照国务院制定的行动方案,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才能顺利实现碳达峰目标。
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刻不容缓。
张福成常委表示,当前我国钢铁产能布局存在区域失衡、供需矛盾、集中度低、环境约束等问题。建议建立产能有偿转移机制,推动钢铁过剩产能有序转移,在沿海地区布局低碳项目,内陆地区发展资源循环型项目。在环境敏感地区实行产能与环境容量双约束,推动钢铁产能减量调整与绿色转型。
民进中央通过大会书面发言建议,要进一步健全“双碳”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和“双碳”工作的专项立法计划,加快立法进程;同时,在编纂生态环境法典和修订可再生能源法、节能法、电力法等相关法律的过程中,围绕绿色转型的需要,加强法律间的协调性和制度韧性,形成渐进加强的绿色低碳标准体系。
“要推动建立国际绿色标准与碳核算互认体系,将我国绿色产能与系统解决方案转化为全球公共产品,促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转型。”蔡中平委员说。
宏伟蓝图徐徐展开,奋进号角已然奏响。
与会常委和委员们一致表示,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引下,随着各项政策举措的落地见效,我国绿色发展动能将持续增强,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筑牢,绿色将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最鲜明的底色,为全球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责任编辑:张杏梅
转载请注明来源- 6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