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 评论
- 收藏
人民政协报关注|在沪全国政协委员张毅:进博之约,中国向世界敞开开放大门
2025-11-07 09:27
字号
金秋时节,黄浦江畔再迎盛会。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期而至,四海宾朋齐聚上海,共赴一场开放与合作的东方之约。作为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进博会不仅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一大创举,更是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十五五”规划即将开启的关键节点,中国向世界传递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决心的重要盛会。举办进博会是习近平主席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开放举措。2017年5月,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郑重宣布“中国将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一创举,充分展现了“计利当计天下利”的大国担当。习近平主席在首届进博会上指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仅要年年办下去,而且要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中国以持续行动诠释着扩大开放的战略定力,彰显了以自身开放推动世界共同开放的坚定意愿。
八载耕耘,进博会已从当年的“新生事物”成长为常态化的全球贸易盛会。本届进博会展览面积超过43万平方米,吸引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4108家境外企业参展,规模再创新高。平台的成熟,不止于规模的壮大,更在于平台功能的深化与价值的提升。进博会的创新活力持续迸发,首次设立“跨境电商优选平台”及“跨境电商服务区”,搭建全球电商合作新桥梁;创新打造“进博体育公园”“国际汽车文化展示区”等消费新场景,推动产业跨界联动;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首次设立最不发达国家产品专区,推动所有与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及53个非洲建交国的企业用好“零关税”待遇,充分彰显“惠全球”的进博理念。
同时,这一平台正深度赋能中国产业升级。比如,对于“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高效发展要求,进博会汇聚全球高端生产性服务业资源,在工业设计、工程技术、供应链管理等领域提供先进理念与解决方案。同时,展会引入的健康养老、文化创意、品牌消费等优质生活性服务,可以有效激发国内市场活力,促进国内生活性服务业提质扩容和便利化发展。
进博会的魅力,不仅在于6天的精彩展示,更在于365天的持续赋能。从“展品”到“商品”的转化通道持续畅通,越来越多的展品通过进博会平台快速进入中国市场,既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为各国企业带来发展机遇。从“贸易”到“投资”的合作层次不断深化,许多企业通过进博会了解中国政策、寻找合作伙伴,进而加大在华投资布局,形成了“参展+投资”的良性循环。
同时,进博会也成为文明互鉴的重要舞台。各国文化在此交流交融,增进相互理解,夯实友好合作的民意基础。这种从经济到人文的交流拓展,使进博会超越单纯经贸功能,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十五五”规划建议对此作出专章部署。进博会正是这一战略部署的生动实践,并在全球化进程中展现出中国担当。
首先,以中国大市场的“确定性”应对全球需求的“不确定性”。中国已连续16年稳居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十四五”期间货物和服务进口规模预计将超过15万亿美元。随着未来10多年中等收入群体有望突破8亿人,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潜力将持续释放。
其次,以开放合作的“确定性”对冲国际合作环境的“不确定性”。“中国将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虹桥论坛围绕贸易重构、全球南方、多边主义等议题开展深入研讨,进一步强化了进博会作为国际公共产品的平台价值。
第三,以互利共赢的“确定性”化解全球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本届进博会首次推出国际友城联展和“魅力友城”展示专区,也为来自37个最不发达国家的展商提供支持,这些举措正是中国坚持“始终坚守道义,切实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生动写照。
进博之约,也是中国与世界的开放之约。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十五五”规划建议指引下,中国将以更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必将为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会长、金杜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责任编辑:张希喆
转载请注明来源- 4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