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 评论
- 收藏
上海市政协“推进城市更新情况”专题监督性常委会筹备纪实
来源:政协联线 | 2025-10-27 17:27
字号
根据上海市政协2025年度议政调研计划和民主监督计划安排,10月29日下午,市政协将召开“推进城市更新情况”专题监督性常委会会议。
在胡文容主席的关心指导下,在黄震、虞丽娟两位副主席和周亚秘书长的带领下,于3月启动本次常委会会议协商监督组织筹备工作,并首次成立常委会会议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在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的有力指导下,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委员会开展了“强化资源政策供给,推动城市更新”重点课题调研。黄震、虞丽娟副主席和周亚秘书长多次参与课题相关走访调研和座谈讨论,对会议筹备的组织形式、调研重点、建言方向等提出具体要求,为常委会找准建言切口、提升建言质量等方面作出明确指示,有效确保各项筹备工作的顺利开展。
高位推动 系统谋划
实施城市更新是中共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举措。在今年夏天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首次把“城市更新”纳入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明确提出“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三位一体,实现城市的“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并着重强调“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上海颇有经验。自 2021 年《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发布以来,上海城市更新政策体系持续完善。目前,已形成以市委《关于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引领,各市级部门配套政策为保障的“一揽子”支持政策体系。针对城市更新不同类型、不同对象,出台 70余项政策文件,涵盖综合区域、人居环境、工业园区、商业商务、历史风貌等各方面。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从早期的成片旧区改造,到现今“两旧一村”改造,再到逐步形成可持续、内涵式的城市更新模式,上海城市更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城市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常委会筹备的筹备过程,正值上海“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划之时。承前启后,总结好历年来城市更新的好经验好做法,寻找下阶段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成为委员们的共识。
深研实察 精准把脉
一场围绕“强化资源政策供给,推动城市更新”的重点课题调研平行展开,意在为常委会筹备工作提供支撑、固化成果。调研伊始,市政协人资环建委联合市房地产科学研究院及30名委员、专家成立了调研组,系统梳理国内外典型案例,聚焦政策供给、规划统筹、成本收益、资金来源、民生需求、产业转型、文化保护等领域,精心设计调研方案。自3月起,课题组先后召开 7 次专题会、座谈会、学习会,市区两级政府部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及界别群众近200 人次参与。
从3月到10月,调研组深入16个区的30余个代表性项目现场“望闻问切”——在黄浦、静安,委员们探讨历史风貌保护与现代功能融合的辩证统一;在杨浦复兴岛,工业遗存的焕新之路引发深思和展望;在张江“城中村”,改造蝶变中的民生温度令委员动容;在青浦蟠龙新天地,古今交融的鲜活样本激荡着到访者的脑力。与此同时,金山、奉贤的产业升级探索,崇明、松江的生态宜居实践,也都为调研拓展了思路。
城市是有机生命体。从“拆改留”到“留改拆”,再到“留改拆并举”,委员们确信,上海城市更新的理念,已实现从“物质导向”到“人民主体”的根本性转变。
人民城市人民建。城市既是长期存在的人居物质环境和形态,又与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日常生活休戚相关。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尊重城市发展规律,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委员们已然成竹在胸。
坚守初心 凝聚共识
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更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为了人民。市房科院调查显示,2023—2025 年期间,市民对城市更新六大行动认可度逐年升高。筹备工作中,密切关注人民群众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需求转变,着力推动解决“老小旧远”民生痛点,让城市更有温度。同时,积极回应气候韧性、人口结构变化等新挑战,将城市更新作为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扩大有效投资、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除面对面开展调研交流以外,筹备工作还通过查阅政协提案、社情民意信息了解相关建议;通过寄发征询意见通知、政协联线“委员直通车”专题协商栏目,发布信息,向各民主党派市委、全体委员征集意见建议等途径展开,意在广泛凝聚各领域、各专业委员、专家的智慧力量。
在一次次调研中,共识逐渐清晰:城市更新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和长期性的战略性举措,需要发挥市场主体、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要强化规划引领,注重长远与当前利用相结合;要创新政策供给,鼓励各区因地制宜,破解土地、资金瓶颈;要坚持市场化运作,激发社会资本活力,构建可持续模式;要加强文化保护与活化,保留城市记忆,避免“千篇一律”;要注重功能复合与产业导入,提升区域活力;要推动“城市体检”,精准发现问题;要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等细节……这些凝聚了各方智慧的思考,为常委会的高质量建言奠定了坚实基础。
集思广益 共商良策
本次专题监督性常委会会议设计精心、内容丰富。届时,将由市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委员会主任代表课题组作主旨发言,突出近年来,本市城市更新工作在政策体系日趋完善、基础设施不断优化、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资金支持持续加大、人民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逐年提高等方面取得的成效,重点提出了完善政策适配机制、完善组织统筹机制、完善城市空间优化机制、完善市场主体参与机制、完善城市文脉赓续机制等五个方面16条对策建议。
会议还将安排5名委员作约请发言,分别从加强规划引领、促进城市体检与更新一体化、推动社会多元主体参与、优化更新工作模式、加强风貌保护利用等方面,对促进上海城市更新工作高质量、可持续开展提出监督建言。
此外,各党派及区政协递交8篇书面建言,也为委员即席发言预留了时间。在听取常委、委员监督建言后,市规划资源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将针对建言内容进行回应性发言。
数月筹备,一朝绽放。此次专题监督性常委会,不仅是对上海城市更新工作的一次全面检视,更是面向未来、汇聚众智的战略谋划。此次会议的成果,定将能够转化为推动上海城市更新更可持续、更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助力人民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为上海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注入强劲动力。
在胡文容主席的关心指导下,在黄震、虞丽娟两位副主席和周亚秘书长的带领下,于3月启动本次常委会会议协商监督组织筹备工作,并首次成立常委会会议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在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的有力指导下,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委员会开展了“强化资源政策供给,推动城市更新”重点课题调研。黄震、虞丽娟副主席和周亚秘书长多次参与课题相关走访调研和座谈讨论,对会议筹备的组织形式、调研重点、建言方向等提出具体要求,为常委会找准建言切口、提升建言质量等方面作出明确指示,有效确保各项筹备工作的顺利开展。
高位推动 系统谋划
实施城市更新是中共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举措。在今年夏天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首次把“城市更新”纳入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明确提出“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三位一体,实现城市的“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并着重强调“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上海颇有经验。自 2021 年《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发布以来,上海城市更新政策体系持续完善。目前,已形成以市委《关于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引领,各市级部门配套政策为保障的“一揽子”支持政策体系。针对城市更新不同类型、不同对象,出台 70余项政策文件,涵盖综合区域、人居环境、工业园区、商业商务、历史风貌等各方面。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从早期的成片旧区改造,到现今“两旧一村”改造,再到逐步形成可持续、内涵式的城市更新模式,上海城市更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城市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常委会筹备的筹备过程,正值上海“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划之时。承前启后,总结好历年来城市更新的好经验好做法,寻找下阶段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成为委员们的共识。
深研实察 精准把脉
一场围绕“强化资源政策供给,推动城市更新”的重点课题调研平行展开,意在为常委会筹备工作提供支撑、固化成果。调研伊始,市政协人资环建委联合市房地产科学研究院及30名委员、专家成立了调研组,系统梳理国内外典型案例,聚焦政策供给、规划统筹、成本收益、资金来源、民生需求、产业转型、文化保护等领域,精心设计调研方案。自3月起,课题组先后召开 7 次专题会、座谈会、学习会,市区两级政府部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及界别群众近200 人次参与。
从3月到10月,调研组深入16个区的30余个代表性项目现场“望闻问切”——在黄浦、静安,委员们探讨历史风貌保护与现代功能融合的辩证统一;在杨浦复兴岛,工业遗存的焕新之路引发深思和展望;在张江“城中村”,改造蝶变中的民生温度令委员动容;在青浦蟠龙新天地,古今交融的鲜活样本激荡着到访者的脑力。与此同时,金山、奉贤的产业升级探索,崇明、松江的生态宜居实践,也都为调研拓展了思路。
城市是有机生命体。从“拆改留”到“留改拆”,再到“留改拆并举”,委员们确信,上海城市更新的理念,已实现从“物质导向”到“人民主体”的根本性转变。
人民城市人民建。城市既是长期存在的人居物质环境和形态,又与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日常生活休戚相关。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尊重城市发展规律,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委员们已然成竹在胸。
坚守初心 凝聚共识
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更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为了人民。市房科院调查显示,2023—2025 年期间,市民对城市更新六大行动认可度逐年升高。筹备工作中,密切关注人民群众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需求转变,着力推动解决“老小旧远”民生痛点,让城市更有温度。同时,积极回应气候韧性、人口结构变化等新挑战,将城市更新作为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扩大有效投资、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除面对面开展调研交流以外,筹备工作还通过查阅政协提案、社情民意信息了解相关建议;通过寄发征询意见通知、政协联线“委员直通车”专题协商栏目,发布信息,向各民主党派市委、全体委员征集意见建议等途径展开,意在广泛凝聚各领域、各专业委员、专家的智慧力量。
在一次次调研中,共识逐渐清晰:城市更新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和长期性的战略性举措,需要发挥市场主体、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要强化规划引领,注重长远与当前利用相结合;要创新政策供给,鼓励各区因地制宜,破解土地、资金瓶颈;要坚持市场化运作,激发社会资本活力,构建可持续模式;要加强文化保护与活化,保留城市记忆,避免“千篇一律”;要注重功能复合与产业导入,提升区域活力;要推动“城市体检”,精准发现问题;要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等细节……这些凝聚了各方智慧的思考,为常委会的高质量建言奠定了坚实基础。
集思广益 共商良策
本次专题监督性常委会会议设计精心、内容丰富。届时,将由市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委员会主任代表课题组作主旨发言,突出近年来,本市城市更新工作在政策体系日趋完善、基础设施不断优化、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资金支持持续加大、人民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逐年提高等方面取得的成效,重点提出了完善政策适配机制、完善组织统筹机制、完善城市空间优化机制、完善市场主体参与机制、完善城市文脉赓续机制等五个方面16条对策建议。
会议还将安排5名委员作约请发言,分别从加强规划引领、促进城市体检与更新一体化、推动社会多元主体参与、优化更新工作模式、加强风貌保护利用等方面,对促进上海城市更新工作高质量、可持续开展提出监督建言。
此外,各党派及区政协递交8篇书面建言,也为委员即席发言预留了时间。在听取常委、委员监督建言后,市规划资源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将针对建言内容进行回应性发言。
数月筹备,一朝绽放。此次专题监督性常委会,不仅是对上海城市更新工作的一次全面检视,更是面向未来、汇聚众智的战略谋划。此次会议的成果,定将能够转化为推动上海城市更新更可持续、更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助力人民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为上海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注入强劲动力。
责任编辑:施丹璐
转载请注明来源- 11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