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解放日报专版报道:为上海建设国际科创中心当好“特种兵”


来源:政协联线 | 2025-10-21 10:42
字号



今年2月17日,民营企业座谈会在京召开。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迅速行动,推出《民企发展正当时》系列报道,在解放日报头版及上观新闻强势推出,并将上海优化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和做法纳入常态化报道。
民营经济的活力直接影响到一座城市的活力。在上海加快建设“五个中心”过程中,民企力量更是不可或缺。解放日报社希望持续助力优化上海民企发展环境,搭建务实高效的合作场域,为民企打造高浓度的生态圈和横向交流平台,让政府、民营企业、投资与金融机构同台对话、同向发力、同频共振。
市工商联

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
王霄汉
就如何观察上海民营经济、讲好民营企业故事,分享三个视角。
第一,从全球视野与战略定位的视角,讲好民营企业“为国担当、勇为尖兵”的故事。上海是一座具有使命型、龙头型、平台型、人民型等战略属性的城市,这决定了上海的民营经济超越了地方经济范畴,成为国家参与全球产业竞争、制度规则重塑、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无论是为大国重器配套,还是硬核科技骨干,上海民企都肩负着国家使命。
第二,从城市与企业双向奔赴的视角,讲好民营企业成为城市“重要合伙人”的故事。要开放应用场景,把城市发展的痛点变成企业创新的赛道;整合要素资源,让高成本转化为高效益;共创创新生态,让科技、金融、产业高效联动。在当前环境下,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更要“合伙抱团”,共同应对挑战。
第三,从弘扬企业家精神的视角,讲好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故事。企业家精神不是口号,而是“把家国情怀转化成市场方案,把社会责任做成商业模式”的能力。履行社会责任,不是高昂的成本,而是企业价值跃迁的“第二增长曲线”。企业家精神不是少数人的高光时刻,而是上海这座城市最厚实的底色。
讲好这三个故事,就是讲好上海的未来与希望。
市发改委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陈彦峰
今年对上海民营企业来说意义非同寻常。上海出台《新时代新征程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在全国率先通过《上海市民营经济促进条例》,彰显出市委、市政府对民营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与坚定支持。同时,近年来上海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发力,我们的努力正切实转化为企业家的获得感。
政府为企业服务,一定要能“看见企业、听见企业、感受到企业”,对企业的痛点难点问题及时作出回应。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持续增强企业获得感。围绕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市发展改革委正推进“六个一”工作,即落实一套综合性政策、搭建一个高效协调机制、建立一个常态化沟通平台、构建一个重点企业和企业家库、形成一套科学分析指标体系、编制好一个发展专项规划。
今年,营商环境8.0版方案聚焦“获得感”,推出了包括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清朗舆论环境等在内的“十大攻坚任务”。眼下市发展改革委正谋划9.0版方案,着力营造“走出去”的营商环境,关注更好构建产业营商生态,打造“拿不走的营商环境”,继续提升企业获得感。
感谢解放日报社搭建这一宝贵平台,让政府与企业家能深入交流、坦诚沟通。市发展改革委愿做民营企业的“知心人”,多为企业发展做加法、做乘法,同时也积极做减法和除法,减掉不必要的束缚,全力以赴服务好上海的民营企业。
上海国投

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袁国华
上海国投公司是上海承担“基金管理+创新孵化”功能的国有投资平台,专注“投早、投小、投硬、投重”。截至目前,公司基金管理总规模近2800亿元,投资企业数量超2000家。
上海国投公司今年出资金额是450亿元,数字是去年的7倍,母基金通过子基金、直投、战略投资把“子弹”都投出去。
“上海国投系”基金矩阵以母基金为主干,重点产业赛道子资金、VC基金、并购基金、S基金等为分支。截至8月底,六大母基金持续发挥放大效应,已实现6.3倍放大效应,带动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战略领域。其中,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完成26支市场化子基金遴选,实现5.4倍放大效应;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完成18支市场化子基金遴选,放大倍数约6.8倍,民营企业占比超过8成;发挥战略资本功能,通过“母基金+直投”布局一批战略性、关键性、功能性项目,大胆“投重”,今年上海国投公司战略投资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是旗下未来产业基金首个直投项目。
当下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黄金期,从国家、银行系,再到地方政府,科创基金矩阵日益完善。目前,公司一线投资人近200人,马不停蹄在产业一线寻找好项目。我们保持战略格局和战略敏捷,始终要求“三个不”:不错过、不懈怠、不盲从,和被投企业一起爬坡过坎,共同成长。
交通银行

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
严肃
作为唯一总部位于上海的国有大行,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以“一视同仁”的服务理念,将支持民营经济作为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助力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核心任务,全力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金融动能。
通过“政会银企”合作机制,我们与市工商联及主要商会签约授信3000亿元,畅通融资渠道,并持续创新产品体系,破解融资难题,已提前超额完成2025年“民营企业信贷投放超1000亿元”的全年目标。
针对民营企业不同需求,我们也在产品和服务上不断创新,精准发力。如在科技领域,推出基于人才资质、专利技术的信用贷款产品,无需抵押即可满足初创期科技企业资金需求;在绿色领域,开发专项贷款产品,为低碳转型企业提供利率优惠;在产业链服务方面,依托交行智慧交易链等系统平台,批量、高效满足民营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的融资需求;针对企业资金接续需求,推出“普惠e贷3.0”,实现线上无还本续贷功能。开发“智慧融e贷”,首次在贷前核额阶段引入人行资金流信息平台数据,进一步优化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模式。
未来,交通银行还将深化协同联动以拓宽服务触达范围,优化资源配置向实体重点领域倾斜,通过产品定制化与多元化金融支持,为民营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以更强的责任担当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黑湖科技

西井科技

上海钢联

上海超导

康码生物

芯耀辉科技

英雄电竞

海智在线

稀宇科技

商米科技

蓝晶微生物

博泰车联

莉莉丝科技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财务官胡睿、傲鲨智能合伙人及董事张华、阶跃星辰副总裁李璟、之禾卡纷集团副总裁马莉、上海梦饷科技副总裁刘圆、御风未来副总裁岳婷婷、途虎养车副总裁张箴慧、上海频准激光副总经理朱红超、特赞科技首席组织官王雨婷、智元机器人党总支书记姚荪等企业代表出席座谈会。
责任编辑:杨骁希

- 点赞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