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金秋访田畴、科技话丰收,上海市政协科教委会同科学技术界赴市农科院奉贤基地调研
来源:政协联线 | 2025-09-28 18:07
字号

9月28日,上海市政协科技和教育委员会会同市政协科学技术界赴上海农科院奉贤基地参观学习。

在黄鳝新品种选育基地,委员们又见到了农业科技的“精细功夫”。走进恒温恒湿的培育温室,一排排透明养殖箱整齐排列,科研人员一边展示黄鳝生长记录台账,一边介绍品种推广后的市场反馈。委员们围绕“如何降低养殖成本”“怎样打通销售渠道”等问题交流讨论,为新品种从实验室走向餐桌出谋划策。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议,委员们的调研笔记本上写满了观察与思考。委员们认为,此次金秋调研恰逢其时,既见证了农业科技的丰硕成果,也看到了乡村振兴的蓬勃活力。委员们表示,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把基层的声音、农户的需求、科研人员思考的问题带回去转化成相关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为科技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添助力。
图片均由 董潇韩 摄

在市农科院奉贤基地调研
金秋暑未消,履职情更炽。九月的上海,高温依旧,委员们行走在田间地头,汗水浸湿了衣衫,汗珠顺着脸颊滑落,但丝毫没有“冲淡”他们的履职热情。带着对“科技如何更好为农业赋能、为丰收护航”的关切,委员们在与土地、作物、科研人员的深度对话中,为上海农业高质量发展凝聚智慧力量,探寻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上海路径。
在市农科院奉贤基地调研
在市农科院庄行综合试验站,委员们察看创新农科展览,一张张对比鲜明的作物生长图谱、一组组精准翔实的种源培育数据、一件件小巧精致的作物标本,直观呈现了市农科院在农业科技领域的新突破。走出展厅,秋日的阳光洒在连片的水稻田上,金黄的稻穗随风摇曳,泛起层层涟漪,一幅“科技赋能农耕”的生动图景映入眼帘。“以前种地靠经验,现在靠数据;以前插秧弯断腰,现在无人机来帮忙。”现场农技人员的通俗讲解,让委员们感受到科技为农业生产带来了“降本、提质、增效”。大家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一“科技助农”的鲜活场景,为现代化农业装备点赞。在黄鳝新品种选育基地,委员们又见到了农业科技的“精细功夫”。走进恒温恒湿的培育温室,一排排透明养殖箱整齐排列,科研人员一边展示黄鳝生长记录台账,一边介绍品种推广后的市场反馈。委员们围绕“如何降低养殖成本”“怎样打通销售渠道”等问题交流讨论,为新品种从实验室走向餐桌出谋划策。

在市农科院奉贤基地调研
来到市农科院奉浦园区,这里的“科技花”与“智慧菌”同样让人眼前一亮。在花卉种源创新中心,各色花卉争奇斗艳。委员们轻抚花瓣,感受着科技为花卉产业带来的“颜值”与“价值”双提升,纷纷感慨:“好种源是花卉产业的‘芯片’,要继续加大研发投入,让更多‘上海育’花卉香飘全国、走向世界。”
在市农科院奉贤基地调研
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委员们还了解到科技如何为食用菌产业链“添砖加瓦”:从菌种选育到栽培技术研发,从深加工产品开发到废弃物循环利用,科研人员围绕“一颗蘑菇”构建了完整的科技支撑体系。当看到研究所开发的香菇脆片、杏鲍菇酱、灵芝孢子粉等产品时,委员们发现,食用菌不仅能鲜食,还能加工成这么多高附加值产品,产业链延伸还有很大的空间。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议,委员们的调研笔记本上写满了观察与思考。委员们认为,此次金秋调研恰逢其时,既见证了农业科技的丰硕成果,也看到了乡村振兴的蓬勃活力。委员们表示,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把基层的声音、农户的需求、科研人员思考的问题带回去转化成相关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为科技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添助力。
图片均由 董潇韩 摄
责任编辑:张希喆

- 点赞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