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攻玉策|福建南平延平区政协以协商之力助发展, “小网格”托起“幸福感”
王惠兵、 梁敏/人民政协报  
2025-09-26 09:27 字号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政协近年来推动履职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在和群众面对面的过程中发现真问题,凝聚共识纾困解难。面对河湖生态治理、民营企业发展、历史文化传承面临的具体难题也献计献策,商出实效。
“以前买个东西很不方便,现在想吃啥随时来都能买到,在这里生活踏实又舒心!”提及家门口新建的农贸市场,家住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平安新村的张大爷连连称赞:崭新的市场分区明确,走在里面亮堂堂的,菜既新鲜又干净,价格还亲民,真是太好了!
这一变化背后,始于延平区政协的关注。此前,张大爷所在的辖区因长期缺乏正规农贸市场,居民购物需求难以满足。延平区政协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组织政协委员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实地调研,围绕科学选址开展4场“桥下协商”,并通过“线上问卷+小院夜谈”收集120条民意。历经3个月细致规划,新市场于今年2月试营业,不仅填补了区域民生设施空白,更成为区政协以协商之力推动民生基础建设落地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延平区政协持续开展“网格协商”,将协商平台嵌入基层治理一线,组织委员通过“助力乡村振兴委员进百村”“1+N”模式等,进企业、社区、乡村,访民情、解民忧、助破题,推动问题在网格中发现、矛盾在协商中化解、民心在共治中凝聚,为区域高质量发展赋能。
为守护闽江“母亲河”一江碧绿,区政协不定期开展委员共巡共护河湖活动,围绕源头治理、跨流域协同治理献计出力。助推构建“天眼巡查+空中拍摄+地面核查”三维巡查体系,问题处置率提升60%;推进创新“无人机+专管员+河湖保洁”智能管护模式,精减巡河人员209人,推动“人工治水”向“数字治水”转变;建言策划大武夷闽江“水上环带”项目,最终推出4条精品游线,带动旅游收入增长15%,实现生态颜值与经济价值双赢。
针对保温产业长期面临的“雇主责任险”与“团体意外险”风险等级评定不统一、高风险工种认定模糊等问题,区政协组织委员与有关部门负责人深入企业车间走访调研,邀请企业代表、保险专家共商对策,推动成立工作专班,推出定制化方案,打造“政府引导+保险护航+产业升级”新模式,总保额达1.46亿元,每年为企业节约成本7350万元,彰显了政协服务民营企业发展的决心。
值得一提的是,区政协持续以成功文化IP为载体,构建“政协搭台—成功文化联动—部门共建”新模式,依托闽台茶文化、战胜鼓、成功主题广场、纪录片《郑成功·延平光辉岁月》等资源,推动“双走进”工作走深走实,积极将延平打造为福建对台文化交流基地,力求实现文化品牌价值与城市文旅经济双丰收,促进文化认同与两岸融合同频共振。
从保温产业“保险突围”到解决林权纠纷的“与时间赛跑”,从社区农贸市场的“烟火重燃”到两岸融合的“成功IP文化纽带”,延平区政协以“网格协商”润物无声地破解发展堵点、消除民生痛点、激活治理动能、释放文旅活力,用协商民主擘画新蓝图,以“小网格”托起“大民生”。
“政协协商不是一出‘独角戏’,而是广聚民意、汇聚众智、凝聚合力、凝聚共识的‘大合唱’。”延平区政协主席林华生表示,区政协将继续以“协商之笔”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延平实践的民生答卷,为建言“十五五”、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深入践行“双走进”聚智献策。
责任编辑:施丹璐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