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攻玉策|河南各级政协:讲好红色故事,厚植家国情
王有强、靳燕/人民政协报  
2025-09-02 09:22 字号
河南是一片浸透热血、铸就丰碑的红色沃土,无数感天动地的故事在这片土地上不断上演。
“在全国37个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中,涉及河南省的就有鄂豫皖片区、晋冀豫片区等6个片区。”河南省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对省内的革命文物熟稔于心,在他看来,革命文物蕴藏着红色基因,承载着革命文化,不断激发着爱国热情、振奋着民族精神,守护好革命文物,就是守住初心。他建议,加大经费投入,革命文物资源丰富的地区可进行资源整合打包;将革命文物与红色旅游、乡村振兴紧密联系,联合各部门加大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展示、弘扬的支持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和利用,拓宽资金来源。
“郑州拥有郑州二七纪念塔、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司令部旧址等红色文化遗产,这些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也是郑州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郑州市政协委员宋政友认为,要讲好红色故事,通过加强红色资源多元化宣传平台建设、激发红色资源特色化宣传内容创新、强化红色资源宣传体验感等举措,把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爱国主义实践行动,让红色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青少年日常生活学习中,引导青少年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河南省政协委员史宝银通过走访调研发现,河南拥有大量的图书、期刊、报纸、手稿、文件、图片、海报、传单、宣传标语、票据等各种革命文献,记录了许多珍贵的革命细节和故事,使革命历史更加完整、立体。“散落民间的红色文献,同样具有丰富的历史研究价值、思想教育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如果不及时进行抢救,很有可能会散佚。”史宝银提出,开展民间红色文献普查、建档和征集等工作,对拥有红色文献较多的民间收藏家,采取建馆等措施帮助其保存;培养一批熟悉革命历史文献、红色文献的保护修复、整理研究、展览传播的专业人才,提升民间收藏家保护文献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保护好散落在民间的红色文献。
“红色档案是我们党光辉历史和伟大成就的历史见证和宝贵财富。”河南省政协委员李修建从用好特色档案资源、助力增强文化自信方面提出建议:制定整体规划,整合档案资源,打造专题资源库;创新工作机制,形成开发合力;强化宣传教育,增强档案意识;丰富利用形式,提升宣教效能;凝聚专业人才,深化开发利用。
责任编辑:施丹璐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