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 评论
  • 收藏
攻玉策|下好物流枢纽“一盘棋”,重庆市政协专题协商聚焦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建设
凌云/人民政协报  
2025-09-01 09:14 字号
新增两条“铁路笼车+海运滚装船”线路、开行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东盟快班”、开通“千里轻舟”货运班轮……8月27日,在重庆市政协“加快构建现代化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专题协商会上,随着市政府口岸物流办负责人的相关工作情况通报,一幅通江达海的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建设新图卷仿佛在与会者面前徐徐展开。
重庆是全国首个兼具港口型、陆港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的“五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赋予重庆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两大定位”。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化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建设工作,将其作为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建设的重要抓手,于2024年11月印发《重庆市加快构建现代化集疏运体系实施方案(2024—2029年)》,着力构建“4656”现代化集疏运体系。市政协将助推该项工作纳入2025年度重点协商课题,并于今年6月至8月组织开展了涵盖13个子课题方向的前期调研。
“围绕多式联运衔接、物流经贸产业融合发展、市场活力释放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弱项,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广泛凝聚共识,推动市委决策部署更好落地落实。”市政协主席程丽华寄语委员们。
怎样破解构建多式联运体系中还存在的“连而不畅、协而不同”等诸多“梗阻”?协商发言聚焦提效能、硬联通、软服务、助产业等方面“有的放矢”——
“完善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国际货运航线高效联动机制。”沈小俊委员建议,推动机场、港口与铁路衔接通道建设,加快联运转运换装设施标准化智能化改造,构建腹地分层集货网络,提升重庆节点“磁吸效应”。推动通道运营协同增效,建立跨通道运营调度管理、时刻表匹配对齐等机制。
2023年,重庆市出台“渝车出海”行动计划,推动“渝车出口”深度融入全球汽车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取得较好成效。黄杰常委认为,构建“渝车出海”服务体系,需要强化运力争取与保障,优化通道运输解决方案,大力发展联运业务,加快构建一体化服务平台。采用AI、大模型技术等,推动智慧铁海联运、智慧铁铁联运等综合场景建设,贯通通关物流数据主干链。
围绕全面提升重庆铁路物流枢纽多式联运服务能力,叶伟明委员建议,强化规划统筹,优化枢纽功能布局;完善通道网络,提升枢纽辐射能力。将铁路枢纽规划深度融入全市国土空间和综合交通规划。
在周媛委员看来,重庆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与运营组织中心,完善多式联运服务规则、建立标准体系已成发展当务之急。她建议,构建“箱—机—盘”全链条标准化体系,打通“一箱制”硬件堵点;构建“契约赋权+信用背书+政策保障”支撑体系,增强提单融资功能;构建“单证标准化、数据智能化、监管协同化”规则体系,提升“一单制”服务效能。
委员们还立足各自参与调研的课题领域,从多式联运复合型人才培养、促进国际枢纽与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优化与效能提升、完善多式联运路网体系等方面作了口头或书面发言。
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委等部门负责人现场回应了委员建议,表示要进一步细化梳理,将协商成果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不断提高集疏运能力及物流服务水平。
市政府副市长郑向东对委员们的发言给予充分肯定。他表示,下一步将着力疏通堵点断点,形成高效畅联的交通运输网络;着力优化综合服务,促进物流体系与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着力深化数智赋能,提升集疏运整体智治水平;着力完善推进机制,营造“一体化统合协同”发展格局。
责任编辑:张希喆
转载请注明来源
  • 7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