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潼南区政协助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来源:政协联线 | 2025-09-01 09:07
字号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潼南高新区的重庆同辉气体有限公司智控中心,看到电子特气纯度分析仪正实时跳动着数据。这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自主创新突破电子级氧化亚氮、二氧化碳、锗烷等“卡脖子”技术,其中超纯氧化亚氮纯度达到99.99%的国际先进水平。“科技创新正推动企业从传统工业气体向电子特气领域‘单项冠军’跃升。”该公司负责人蔡炎南说,“我们正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新品研发力度,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大高端市场份额。”
这一企业创新发展案例,正是潼南区政协助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生动缩影。近年来,该区政协立足区域发展实际,以专题调研和提案督办为抓手,深入挖掘制约区域产业创新的痛点难题,为潼南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针对性建议。
为找准企业创新发展的“拦路虎”,去年,潼南区政协教科卫体委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围绕“激发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助推‘涪江奔腾’计划实施”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深入潼南高新区企业、区科技局、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等单位,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全面掌握企业创新现状,并赴重庆市璧山区、涪陵区和四川省遂宁市、资阳市等地考察学习,吸纳各地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的先进做法。
基于深入调研,委员们发现,虽然潼南区在创新主体培育、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面临企业创新基础薄弱、创新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为此,委员们提出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深化创新平台建设、优化创新政策环境等建议,并形成详实调研报告,为后续政策制定和工作推进提供了参考。
值得一提的是,陈书、廖长生、曾勰等政协委员结合各自专业领域,围绕高校创新供给能力、企业创新需求、创新平台困境等子课题展开深入研究,形成多份子课题报告,为潼南区委、区政府提供了多角度参考依据。
委员履职的脚步不停。在前期深度调研的基础上,今年初,潼南区政协科技界别在区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提交了提案《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建议》,直指科技成果转化痛点,提出加快高强度关键技术攻关、加速高水平中试基地建设、推动高效率科技成果转化等建议。该提案被列为该区政协重点提案,由潼南区科技局牵头办理。
为推动提案建议落地见效,7月10日,潼南区政协主席欧汉东对该提案的办理情况开展了现场督办。潼南区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已推动建设重庆(潼南)农科城、实施“双倍增”行动计划、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政校企共投等措施落实提案建议。
在潼南区政协的助力与各部门的协同推进下,潼南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成效逐步显现,今年以来,新孵化科技初创企业10家,新增科技型企业168家、高新技术企业39家,创新动能持续增强。
潼南区政协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中的堵点难点,进一步联动各方力量,为潼南打造“3+3+N”现代制造业产业体系、建设成渝中部现代化科创高地注入更多政协力量。
这一企业创新发展案例,正是潼南区政协助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生动缩影。近年来,该区政协立足区域发展实际,以专题调研和提案督办为抓手,深入挖掘制约区域产业创新的痛点难题,为潼南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针对性建议。
为找准企业创新发展的“拦路虎”,去年,潼南区政协教科卫体委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围绕“激发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助推‘涪江奔腾’计划实施”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深入潼南高新区企业、区科技局、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等单位,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全面掌握企业创新现状,并赴重庆市璧山区、涪陵区和四川省遂宁市、资阳市等地考察学习,吸纳各地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的先进做法。
基于深入调研,委员们发现,虽然潼南区在创新主体培育、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面临企业创新基础薄弱、创新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为此,委员们提出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深化创新平台建设、优化创新政策环境等建议,并形成详实调研报告,为后续政策制定和工作推进提供了参考。
值得一提的是,陈书、廖长生、曾勰等政协委员结合各自专业领域,围绕高校创新供给能力、企业创新需求、创新平台困境等子课题展开深入研究,形成多份子课题报告,为潼南区委、区政府提供了多角度参考依据。
委员履职的脚步不停。在前期深度调研的基础上,今年初,潼南区政协科技界别在区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提交了提案《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建议》,直指科技成果转化痛点,提出加快高强度关键技术攻关、加速高水平中试基地建设、推动高效率科技成果转化等建议。该提案被列为该区政协重点提案,由潼南区科技局牵头办理。
为推动提案建议落地见效,7月10日,潼南区政协主席欧汉东对该提案的办理情况开展了现场督办。潼南区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已推动建设重庆(潼南)农科城、实施“双倍增”行动计划、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政校企共投等措施落实提案建议。
在潼南区政协的助力与各部门的协同推进下,潼南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成效逐步显现,今年以来,新孵化科技初创企业10家,新增科技型企业168家、高新技术企业39家,创新动能持续增强。
潼南区政协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中的堵点难点,进一步联动各方力量,为潼南打造“3+3+N”现代制造业产业体系、建设成渝中部现代化科创高地注入更多政协力量。
责任编辑:杨骁希

- 点赞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