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评论
  • 收藏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李友邦和他领导的台胞抗日队伍
政协联线通讯员 钮荣森  
来源:政协联线 | 2025-08-29 09:38 字号
设计:张岩

设计:张岩

李友邦

李友邦

李友邦是一位著名爱国将领,他所领导的台湾义勇队是抗战时期由台湾同胞组成的直接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人数最多、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支抗日队伍。据上海台盟首任主委李伟光自述,他曾经在台北与李友邦见过面,听李友邦介绍大陆的革命形势,受到很大启发。台湾少年团

台湾少年团

欲救台湾,必先救祖国
李友邦,原名李肇基,1906年4月出生于台湾台北县芦洲乡,因不满日本殖民统治,18岁时与后来成为台湾共产党领导人的林木顺等人夜袭台北长沙(今新起街)派出所。为逃避警察追捕,李友邦与林木顺连夜撤离台湾,途中结识了后来成为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主席的谢雪红。他们抵达上海后,曾同住虹口四川北路一里弄,一起参加旅沪台湾人在上海务本英文专门学校举行的反对“始政纪念日”运动。后根据谢雪红的建议,李友邦南下广州进入黄埔军校第二期就读。
孙中山得知李友邦是从台湾来的青年,对他非常关心,推荐他去廖仲恺家里学习国语,同时探讨海峡两岸的革命形势。这段不同寻常的学习经历以及孙中山、廖仲恺等人的谆谆教诲,对李友邦革命思想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上海、杭州相继沦陷,李友邦决定组建一支台湾义勇队。他认为,“欲救台湾,必先救祖国,欲致力于台湾革命的成功,必先致力于中国抗战的胜利”。1939年2月22日,台湾义勇队和台湾少年团在浙江省金华县城内酒坊巷18号(今酒坊巷84号)成立。李友邦宣布:台胞要举起抗日、爱国的大旗,积极投入到抗日战争中去,为“保卫祖国、收复台湾”奋斗到底!
台湾义勇队和台湾少年团的筹建、创建和发展,始终得到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和支持。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周恩来同志对台湾义勇队和台湾少年团非常重视,1939年3月到金华听取关于李友邦入党问题汇报时,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像李友邦这样的民主人士,留在党外进行抗日救亡活动,比到党内更有利于革命。还可以利用台湾义勇队的合法地位,帮助新四军伤员养伤,进行药品采购和物资转运,起到党的联络站作用。台湾义勇队附设台湾医院

台湾义勇队附设台湾医院

堂堂正正地回家乡去
从1939年到1945年,台湾义勇队在李友邦的领导下,转战祖国东南前线,足迹遍及浙沪赣闽皖及广西、重庆等地。李友邦自豪地说:“我们为了不当日本顺民而在大陆度过了一二十年的流浪生活,饱尝了人生的甜酸苦辣而幸存下来,今天我们可以作为一个爱国的台湾同胞,堂堂正正地回家乡去见父老兄弟。”
台湾义勇队在抗战时期的工作主要有四项:一是对敌政治工作。义勇队队员利用熟悉日语的优势,翻译日军文件,在阵前喊话,制作和散发传单,审讯并教化俘虏,搜集敌伪情报等。据资料显示,1943年至1944年,台湾义勇队搜集金华厦门敌伪动态90件、萧山岛敌伪动态13件、浙江沦陷区敌伪动态8件、上海敌伪动态10件、沿海各地敌伪动态58件。二是医疗救助工作。义勇队中医生人数较多,一开始就成立了医疗巡回队,1940年7月义勇队在金华开设了“台湾医院”,后来又在浙江衢州、兰溪和福建建阳相继设立第二、第三、第四医院,对荣誉军人、出征家属及贫苦民众一律免费,义勇队的医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台湾医生”。三是生产报国工作。义勇队在盛产樟树的闽北、浙南建立樟脑制造厂,制造出战场上所迫切需要的麻拉利亚药水、皮肤病药膏和需求量大的胃病特效药等,缓解了抗战时期的药品紧缺困难,挽救了众多抗日战士和老百姓的生命。四是巡回宣传工作。在领导和参加抗日斗争实践过程中,李友邦撰写了《台湾革命运动》《日本在台湾之殖民地政策》《瓦解敌伪军工作概论》等专著,义勇队从1940年4月15日起连续出版抗日进步刊物《台湾先锋》《台湾革命丛书》,后期还创办了《台湾青年》报,在宣传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
台湾义勇队所属台湾少年团,是抗战时期全国最著名的儿童团体之一。少年团成员都是随父母回到大陆的台湾少年儿童,他们小的只有七八岁,大的才十三四岁,但是他们与父母一样战斗在前线,用公演抗战戏剧、出版《台星》刊物、教唱日语反战歌曲等方式宣传抗战,慰问伤员,激发将士们的士气和民众抗战热情。李友邦在《为什么组织台湾少年团》一文中这样阐述:“少年和儿童是国家民族的幼苗,是台湾革命的继承者和新台湾的建设者,是适应留居祖国的台湾少年的要求而组织起来的……”1950年6月在台北被杀害的中共地下党员朱枫烈士,生前曾热情帮助过李友邦筹建台湾义勇队,慨捐800大洋和大批生活物资。她还让刚满10岁的女儿朱倬(朱晓枫)参加台湾少年团。当年的少年团团员、上海台胞黄莘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台湾少年团是革命的熔炉,进了这个集体,就好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李友邦派来的优秀指导员全面负责少年团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团的任务很明确,就是李友邦所说的‘台湾革命的成功,非短时间的事,是需要长时间的奋斗。台湾儿童要在祖国抗战之中锤炼自己,以便将来与日本帝国主义者作最后斗争之用’。我进了少年团以后,受到良好的教育,突然感到自己长大了好几岁,懂得小小年纪也要为‘保卫祖国、收复台湾’而出力。”
1942年5月浙赣战役爆发。台湾义勇队坚持到最后时刻才奉命撤离金华,经江山翻仙霞岭,再经福建浦城、建阳、南平、永安,于10月中旬抵达龙岩。台湾义勇队在军事战斗上有过三次壮举。1942年6月17日,台湾义勇队在厦门对日军总部兴亚院发动突击;6月30日,在厦门虎头山炸毁了日军的油库;7月1日,在厦门日伪政府成立3周年的会场上,引爆了数十枚炸弹,打死日伪军数十人。台湾义勇队的英勇行为,受到大陆各界的赞扬和支持。于右任先生为《台湾先锋》题词“祖国精神”,郭沫若题词“发扬民族精神,争取自由平等”。随着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1943年,台湾义勇队正式隶属于国民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扩大编制为台湾义勇总队,下设四个支队,人员增加到381人。
1945年9月3日,李友邦派台湾义勇队总队副队长张克敏随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乘专机赴台,在台北升起台湾光复后的第一面旗帜。当年11月,李友邦率部从厦门分批返回台湾,受到家乡人民的热烈欢迎和拥戴。
台湾义勇队和台湾少年团的抗日斗争与台湾岛内人民的斗争交相辉映。
责任编辑:施丹璐
转载请注明来源
  • 21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