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 评论
  • 收藏
“和平书院成亚洲唯一代表”,政协委员建言公共阅读空间建设、擦亮“书香上海”品牌
政协联线记者 董潇韩  
来源:政协联线 | 2025-08-21 17:03 字号
和平书院  摄影:董潇韩

和平书院  摄影:董潇韩

8月18日,2025年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FLA)“年度公共图书馆奖”评奖典礼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上海和平书院(虹口图书馆和平分馆)经过前期激烈角逐,从来自全球8个国家的15家图书馆中脱颖而出,成为三家入围图书馆的唯一亚洲代表。和平书院的成功实践得到不少上海政协委员的关注,他们建议,提升公共文化阅读设施服务能级,着重优化基层阅读服务网络,进一步丰富图书馆馆藏,拓展图书馆、书店等阅读设施延伸服务范围,开展更多元阅读文化活动,擦亮“书香上海”品牌。
“建议进一步加大力度兴建与市级、区级图书馆在功能和特色上延伸、互补的街道、社区图书馆,在‘15分钟生活圈’中有效融入公共阅读空间,助力推广全民阅读。”市政协常委贾铁飞表示,“建议推动公共阅读空间建设与商业、生态服务设施同步规划、一体设计,例如在大型商业综合体、绿带公园中嵌入公共阅读空间,通过特色图书资源配置,实现与商业业态、生态景观的有机融合,让‘咖啡+书香’‘美景+美文’‘博物馆+阅览室’渗透进居民日常生活。”
“建议优化城市学习空间,在社区、高校、企业等设置共享阅读和学习空间,为社区教育以及终身学习赋能,比如多设置一些社区图书馆,打造‘15分钟阅读圈’。”市政协委员周丽昀建议,“打造不同类型社区各具特色的阅读形式,比如国际化社区与美丽乡村的读书驿站要有各自鲜明的特色,让市民有更好的阅读体验。”
“建议加大阅读推广,丰富服务资源,优化文化活动配送机制,增加阅读推广类活动的比重,让街镇图书馆在文化活动配送中有更多选项。”市政协委员葛菁建议,“在街镇图书馆推广数字化建设,推广图书自助借还和数字阅读设备,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通过与区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开辟更多数字化阅读场景,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作为“阅读与生态相结合”理念的实践成果,和平书院是上海首个24小时公园阅读图书馆,是文化和绿化相融合、阅读和行走皆相宜、生态和生活均可享的公共文化空间。委员们建议,区图书馆对区内各社区图书馆进行资源特色的差异化定位,使社区图书馆尽快形成各自的特色优势,增强对不同读者群体的吸引力,擦亮“书香上海”品牌。
据了解,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FLA)成立于1927年,是联合各国图书馆协会、学会共同组成的世界图书馆最具权威、最有影响的非政府专业性国际组织。作为图书馆界的“奥斯卡”,“年度公共图书馆奖”是由该组织设立的国际图书馆界权威奖项和最高荣誉。评奖典礼上,和平书院从上海首个24小时城市公园图书馆出发,以“阅读——一种新生活方式”为愿景,聚焦“REAL(真实)”的核心理念,围绕阅读、生态绿化、开放易得和生活四个维度以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IFLA的愿景,向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进行了介绍。
责任编辑:张岩
转载请注明来源
  • 22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