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钩沉|杨靖宇将军的最后时刻
史义军/人民政协报  
2025-08-18 09:28 字号
 杨靖宇将军牺牲后,日伪讨伐队拍摄的杨靖宇将军遗体。

杨靖宇将军牺牲后,日伪讨伐队拍摄的杨靖宇将军遗体。


     为了欺骗老百姓,日伪当局安葬杨靖宇将军,并请和尚做法事。

为了欺骗老百姓,日伪当局安葬杨靖宇将军,并请和尚做法事。


   寒冬腊月天,松柏枝叶鲜。英雄杨靖宇,长活在人间。
这是流传在吉林省长白山一带的民间歌谣。
关于杨靖宇殉难有两种版本,一种是在敌人围剿的最后关头,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一种说法是被讨伐队射杀。在中日关系正常化之前,很多研究者根据抗联叛徒的说法,说杨靖宇将军是自杀的,而中日关系正常化后,一些来自日本的档案资料被披露,使我们知道了杨靖宇最后时刻的壮烈。
常常空腹与敌人搏斗
1939年,日伪对抗联第一路军的“讨伐”日益猖獗。
1939年4月7日,日本关东军公布的“关作命第1483号命令号附件”称:“在三江省、通化省和热河省(皆旧省名),第四师团(包括指挥下的部队),有关独立守备队及西南防卫队,仍继续坚决讨匪,彻底消灭残存匪患。特别对于捕杀匪首(周保中、杨靖宇、金日成、李华堂、戴鸿宾、王荫武、陈翰章、李景荫等),须全力以赴。为此目的,满洲国机关应密切联系,继续加强匪贼的归顺、瓦解工作。”
伪满洲国治安部1939年4月14日发布满作命第13号附件《治安部一九三九年度治安肃正要纲》提出:“第一(最近改编的第八军管区所属部队)、第二军管区司令官,由其部下各精选两个挺进队(一队约一百五十名装备优良者),努力捕杀杨靖宇、金日成等匪首。”该文件附表《治安部关于捕杀抗联及抗日军高中级干部的赏金规定》:“杨靖宇总司令第一军军长一万元,赵尚志总司令第三军军长一万元。”
1939年9月30日,杨靖宇率队来到桦甸县(今桦甸市)头道溜河,与中共南满省委书记魏拯民、南满省委宣传部长全光、第一路军警卫旅旅长方振声及所率部队会合。会合后,杨靖宇、魏拯民决定于10月1日至5日,召开中共南满省委与抗联第一路军主要领导人会议,史称第一次头道溜河会议。会议决定采取“化整为零,分散游击”的方针,以小股部队分散游击的方式与敌人周旋,粉碎敌人的“讨伐”。
抗联的战略意图,日伪也是很清楚的,他们采取的手段更为毒辣,一方面是对抗日联军采用兵力搜剿手段,摧毁抗联的密营、存粮;另一方面以帮农民秋收的名义,由南向北督促农民提早秋收,把苞米及可食的农产物一律收净,并将收获物集中起来由警察看守,使其不向抗日联军输送一粒粮食。
由于敌人对抗联第一路军各部实行军事、经济、思想等全面进攻的毒辣政策,致使抗联第一路军各部经常要与数倍乃至数十倍于己的敌军频繁交战、得不到休整,经常十天半月吃不到粮食,常常是渴了抓把雪,饿了吃些树皮、野菜、草根。没有鞋穿,就用破布或麻袋片把脚包起来在雪地上行军,常常是空腹与敌军搏斗。部队每次从敌人手中夺取粮食和给养,都要经过激烈的战斗,几乎都要付出鲜血和生命的沉重代价。
长白山地冻天寒,气温常常是零下三四十摄氏度,不少战士冻掉了手指和脚趾,很多战士在雪地宿营时,躺下后就被冻得站不起来,被严寒夺去了生命。
到1939年年末,抗联第一路军的兵力降至不足千人。
叛徒供出杨靖宇的行踪
到了1940年后,抗联第一路军各部的战斗环境更加恶化,与日伪军的交战也更加频繁。特别是总司令杨靖宇所率领的队伍,更是敌人集中兵力“围剿”的重点。
1940年1月1日,杨靖宇率队在吉林省临江县(今黑龙江省同江市)大阳岔东方与日军大原部队和申、曲伪警察大队交战。伪满洲国通化省警务厅《阵中日记》记载:“杨匪四百名出现于临江县大阳岔东北十五公里的白色地区,日本军及曲警察大队与之交战约一小时,使之溃逃。”此时杨靖宇所部还有400余人。
1月4日,在临江县三岔子东285高地与日军有马部队及唐、梁伪警察大队交战。
1月6日,在濛江南方10公里处与日军小滨、渡边部队及伪军交战。
1月6日至8日,伪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在濛江县公署主持召开“讨伐杨靖宇讨论会”,调兵遣将,准备围歼杨靖宇部队。在这种极其严峻的形势下,杨靖宇决定将所部再次分兵活动,由警卫旅政委韩仁和与警卫旅第一团团长黄海峰率警卫旅60人佯作主力北上,以转移敌人视线,而他自己则率机枪连一排、特卫排和警卫旅第一团第四连及少年铁血队共200余人在西岗地区,准备与第一路军军需处长全光会合,研究解决部队给养问题。
1月9日,又在濛江县(今靖宇县)青江岗北方西岗地区与日军小滨部队及程、崔伪警察大队交战。
1月11日,韩仁和、黄海峰率队诱敌北上,杨靖宇率部在西岗地区隐蔽下来。
1月18日,因派出下山筹粮的小部队暴露了目标,敌人派出重兵前来追剿,杨靖宇指挥部队与敌连日展开激战。
1月21日,第一路军警卫旅第一团参谋丁守龙在濛江县马架子南方战斗中负伤被捕叛变,供出了杨靖宇在青江岗北方西岗地区的行动等机密。
敌人调集4万余人,在飞机配合下,由伪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坐镇指挥,向杨靖宇及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部展开了疯狂的“围剿”。
战斗!战斗!频繁战斗!
这里需要补充的是:1月29日晨,杨靖宇率队在辉南县西方顶子与范、桑、申、曲等伪警察大队激战,突围出去,但部队损失较大,伤亡约70人。这时杨靖宇身边只剩下特卫排、机枪连一排和少年铁血队60余人了。
1月30日,杨靖宇率部在辉南县杨木河子与敌交战。据吉林省档案馆2020年披露的日伪档案记载,杨靖宇等正在烤火取暖,被敌人发现,此战牺牲三名战士。
2月1日,特卫排排长张秀峰携带现金9960元、手枪4支及机密文件多件,向五斤顶子伪森林警察队投降,进一步暴露了杨靖宇及第一路军总司令部的行踪。到2月4日,杨靖宇所部尚有17人。
2月7日,农历除夕,杨靖宇在沈家烧锅北方11公里处,遭到叛徒程斌“讨伐队”的攻击。此时杨靖宇身边还有15人。这一天,杨靖宇身患感冒,发着高烧。据警卫员黄生发回忆:周围都是敌人,这时,杨司令把我叫到跟前,说着掏出他的小本子撕了一页,匆匆写了字交给我说,“小黄,你带着刘福太、好赛贝、孙九号顺着来路往回走,到烂泥沟子去给陈政委送信,告诉他这边的情况,请他采取措施派人来营救。我带朱文范、聂东华两同志,设法吸引敌人,继续前进。”他想了想,又叮嘱我们说,“回走时,记着去找交通员,一定要把他带走。你们联系到部队后,叫他们到旗杆顶子会合,联系暗号为敲树三下。”说完从衣兜里掏出一块大烟,放在我手里说,“带着这个,你们伤口疼的时候好吃。”我一听这话,立刻感到眼圈一阵热,恨不得扑到杨司令怀里大哭一场。
此时,杨靖宇的身边就剩7人了。他们一边躲避敌人的追击,一边转移。
2月15日,正月初八。敌人根据雪地上的脚印猜测到了杨靖宇的行踪。
2月16日,敌人在濛江县大北山发现了杨靖宇,在与敌交战中,我方牺牲1人,负伤1人,被逮捕2人。此时,杨靖宇的身边就剩下朱文范和聂东华了。
2月18日,朱文范和聂东华在濛江县大东沟购买食物时,被敌人发现。敌大东沟警防队和特搜班立即出击,朱文范、聂东华与敌人激战半个小时后牺牲。敌人从他们身上搜出手枪、现金、表、钢笔、口琴和杨靖宇的印鉴,断定杨靖宇就在附近。
在规定时间内,杨靖宇未见朱文范、聂东华回来,估计他们遇到了危险,于是只身向三道濛江附近走去。这时杨靖宇已数日未进食,并身患重感冒,衣服和棉鞋也已破烂不堪,辗转于濛江县山林中。
2月23日,杨靖宇来到濛江县保安村西南的三道崴子,遇见了赵廷喜等4个打柴人。杨靖宇见他们都是农民,便委托他们代为购买粮食和棉鞋,并表示可以多给一些钱。
这几个人答应了杨靖宇的要求。但是,赵廷喜在返回的路上遇到了日本特务李正新,他们便把这一情况报告了伪村公所。
战斗到最后一刻
1940年3月31日伪通化警务厅曾召开了一个座谈会,满铁社员会编的《协和》杂志(第263期)公布了这个座谈会的文件,也是这个文件使我们详细了解到杨靖宇的最后时刻不是自杀的,而是战死的。
座谈会记录稿中,伪通化省通化县警尉益子理雄和伪通化省警务厅厅长岸谷隆一郎详细描述了杨靖宇将军的最后时刻:
益子:从那天起又过了两天。十八日在濛江县城以东六公里的大东沟村附近,发现杨靖宇的两名部下出来寻找粮食,大东沟警防队和特搜班立即出动,将他们击毙。杨靖宇完全只剩下一个人了。另一方面,讨伐队命令附近一带村民:“进山砍柴的人绝对不许携带午饭。”
这样,到了二月二十二日,据说在保安村以西约五里地处,有一人要求四个砍柴的农民送来两袋面粉和棉鞋,并说可以多给钱,还拿出大捆的钞票给他们看。同时还约定了交东西的地点。根据农民的报告,讨伐队顿时紧张起来,开始行动。
岸谷:当时讨伐队的绝大多数队员都到其他地方进行搜查,留在警察队本部的只有为了应付紧急情况的唐大队的一个中队和在附近村里待命的崔大队的一个小队。而且卡车也全部出动,只有一台备用车。而接到这一情报后,不允许有片刻的迟疑。于是,立即同各方面取得联系,同时由当时正在本部的益子警尉等十九人乘卡车奔赴现场。
益子:命令一下,我们立即武装起来,乘卡车出发。但是,卡车只能开到中途,不得已只好让报信的农民带路赶赴约定的地点。似乎他早已知道我们到来似的,在约定的地点连个人影也不见了。但是,雪地上却有很大的脚印,从那里开始向相距三百米的山上走去。于是我们便沿着脚印登山。这时,走在最前面的一个队员,虽然没有发出“有人”的声音,但是他用姿势告诉大家对面有人影。大家顿时紧张起来,将队员分成两组,一组从山顶,一组从半山腰,悄悄靠近,然后突然一齐向躲在对面岩石裂缝中的人影开始射击,人影在地面滚动着逃走了。
我命令四五个队员留在山上监视人影的去向,我随后继续追赶。看来他已经完全丧失了逃跑的力气,再次利用山脚下的地物拼命地开始应战。双手拿着两支手枪向我方乱射,双方的距离只有五十米。“怎么抵抗也没有用了!快投降吧!”我们再一次敦促他投降。而对方却用手枪的子弹代替了回答。“畜生!打死他!”又进击到相距三十米处,他已经陷于进退维谷的境地。我们又将队员分作两股,我带领一名满警,在山上负责监视的队员的引导下,接近相距二十米处,然后,同另一股队员同时从两个方向开始猛烈射击。
交战约十分钟,不知从哪个方向射来的子弹命中了,我亲眼看到对方一下子倒了下去。于是,我拼命地高喊:“打死了!前进!”
当我们跑上前看时,只见一个身中数弹的大汉仰面朝天地躺在地上。根据我掌握的杨的体貌特征,立即感到“这就是杨靖宇!”我的预感完全正确。经过原来杨的部下对首级的验证,证实确确实实就是最后一人:大头目杨靖宇。
胃里只有草根和树皮
杨靖宇牺牲后,曾流传有自杀殉国说,抗联史研究专家赵俊清在其《杨靖宇传》中说:“此说不确,1940年12月7日,在苏联伯力参加抗联党军领导人会议的同志听苏联军官通知说,‘杨靖宇同志在今春期间,在南满受伪满军围攻,于激战遭受重大损失之时,杨靖宇同志自杀’。事实上,杨靖宇并非自杀,而是被日伪‘讨伐队’所枪杀。具体说是‘讨伐队’中的抗联叛徒根据日本人的命令开枪射杀的。”
据曾到杨靖宇牺牲现场认定其遗体的张秀峰讲:“杨靖宇将军是被叛徒张奚若用机枪打死的,他自己这么说,别人也这么说。我是亲自在现场听张奚若说的,敌人把杨靖宇包围了,杨靖宇竭力还击。杨靖宇在一棵大树下,蹬着腿刚要起来,张奚若端起机枪哗地几发子弹全点了。那个地形我看了,是张奚若讲的那么个情况。”(注:《张秀峰谈话录》载《抗联一路军在濛江》)
“讨伐杨靖宇座谈会”的材料没有说清楚是谁在最后一刻向杨靖宇射出了致命的子弹,根据张秀峰的说法是张奚若。
敌人将杨靖宇遗体运下山后,伪警察署官员令叛徒程斌和前不久投降敌人的张秀峰辨认,证明确是杨靖宇。而后,敌人残忍地割下他的头颅,剖开他的遗体,发现他的胃里一粒粮食都没有,只有草根、树皮和棉絮。敌人震惊了。
提到杨靖宇的胃里只有草根和树皮,没有一粒粮食。这是听谁说的,谁看见了,没有记载,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但是确实有人看到了,军旅作家姜宝才曾到靖宇县寻访到了杨靖宇被剖腹的目击者,她叫曲志敏,当年她是一个15岁的学生。她向姜宝才描述了这样一幕:
那天日头没落,我就放学回家了,在路上看到日本警察拿小旗比划着喊着:打倒杨匪,大日本国万岁,满洲国万岁!我很好奇,凑上前看热闹,看见过来一个小爬犁,小爬犁上躺着裹着腿布、穿高腰军鞋、头上蒙黄大衣的杨靖宇。第二天我逃学来到一个院子里看热闹。在一个方桌上,放着刚刚割下来的人头,一个人给头颅理发,有人在洗死者的肚子。一个叫金源相的医生,戴着一个口罩,拿起一把挺亮挺长的刀,给杨靖宇剖腹,把胃割开了。我看见杨靖宇的胃里有草、有树皮,就是没一粒粮食。
将军殉难后的一个传说
杨将军殉难后,有一个传说:伪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把杨靖宇将军的头颅作为战利品送到伪满洲国“新京”(今长春市),给他的上级——关东军第二独立守备队野副昌德少将,汇报了他的战果。
此后没几天,这位少将给岸谷去电话说,他连续几宿睡不着觉,晚上一闭眼就做噩梦,梦见一个人大叫“还我头来”。岸谷找来中国道士算命,道士说杨靖宇是天罡星下凡,割掉他的头颅犯了煞星,将有血光之灾,若想破灾必须给他全尸安葬,让他入土为安。
3月初,野副昌德指示岸谷按道士掐算的祭日安葬杨靖宇。因为杨靖宇的头颅已经不可能取回,就找了两个木匠用柞木砍了个人头形状,算是杨靖宇的人头。5日,在濛江县西山关帝庙召开杨靖宇慰灵祭大会,伪通化省警务厅人员和伪濛江县公署所有官员及当地百姓数百人参加。岸谷隆一郎从通化带来两个日本道士做道场,按日本习俗祭奠后,把杨靖宇安葬在保安村西岗上,岸谷在松木牌上亲笔写了“杨靖宇之墓”。
以前,笔者一直以为这只是一个传说,翻阅赵俊清老师的《杨靖宇传》第523页,确实有记载,但没有说明出处。而且赵老师也说野副头疼等细节是“据说”。我也问过姜宝才,他说他在吉林曾采访过当年的历史见证者,说日本侵略者确实给杨靖宇将军搞过慰灵祭。而且那次采访还意外得到一张老照片,后来他送给了王锦思。
我在翻看王锦思收藏的野副大讨伐影集时,看到了一张照片。照片中有8个人,其中左侧有5个人是身披袈裟的和尚,其中一位和尚的袈裟还印有花草图案,不知何意。右侧3个人,有两个人明显是日本人,有意思的是在两个日本人中间还有一个小孩。他们面对写有杨靖宇字样的一个墓碑,这个墓碑是典型的日本制式,方柱体,顶部呈尖柱状。这种墓碑是对战死的武士最尊贵的礼遇。
墓碑一侧用毛笔上书“杨靖宇……”等字样,只可惜被和尚袈裟遮挡无法看到下面的字样。另一侧书写“康德七年二月二十三日……于三道濛江……”,中间有几个字无法辨认,但大体可以看出这是杨靖宇将军殉难的日期和殉难地点。据说这个墓碑上的字是岸谷隆一郎亲笔书写,那被袈裟遮挡的字就应该是“之墓”两个字。这个墓碑也不是一些作品中说的“松木牌子”,而应该是一根原木破成的松木方子。
该照片下面的图说有“武士道”字样和“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字样。从照片中孩子的衣着上看应该是初春季节。这一切说明日本侵略者确实给杨靖宇将军搞过慰灵祭,至于是不是用以平复他们迷信的心理还有待考证,用这种方式来对中国民众进行欺骗宣传我认为是可信的,而那个关于野副司令官的梦,可能只是一个传说。
(作者系东北抗联学者、《杨靖宇手谱长编》主编)
责任编辑:谷钦慧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