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 评论
  • 收藏
界别履职案例丨智绘教育新图景,市政协民进界别提案赋能人工智能创新实践
政协联线通讯员 吴耐强  
来源:政协联线 | 2025-08-14 12:50 字号
当人工智能浪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社会形态,教育领域的变革已成为不可回避的时代命题。在上海市政协的履职舞台上,民进界别持续深耕教育领域,高度关注人工智能与本市教育高质量发展,以一场场跨越多个领域的深度调研、一份份凝聚多方智慧的提案,生动诠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教育治理中的鲜活实践。相关提案与履职成果不仅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的时代回应,更勾勒出民进界别在决策前充分协商、决策中凝聚共识、决策后持续跟进的完整履职链条。
洞察时代之问:从教育焦虑中捕捉变革先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深刻影响,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 。民进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进上海市委主委黄震在日常工作和实践中敏锐察觉人工智能对教育变革的深刻印象,在媒体刊文,“人工智能时代,通过机器深度学习,天量地识别和记忆已有知识积累的知识增强大模型,这将使靠死记硬背、大量刷题来培养学生的传统教育优势荡然无存。”
“上海作为教育改革排头兵,必须率先回答人工智能时代的 ‘教育三问’——学生怎样学、老师怎样教、学校怎样办?”黄震的思考迅速转化为民进界别的行动共识。民进上海市委的专家们翻出厚厚一叠调研笔记:从静安区某中学智慧课堂的使用情况,到教育科技企业服务学生教师的难点堵点,这场始于焦虑的洞察,最终升华为界别的使命担当,汇聚成一份内容详实的课题调研报告,并成功转化为2024年民进市委提交的《关于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本市基础教育的提案》。
凝聚界别智慧:深耕不辍的民主协商实践
“我们需要的不是炫酷的技术展示,而是真正能提升孩子兴趣、解放教师负担的实用工具。”在某场教师座谈会上,一位初中班主任的直言让调研组成员印象深刻。这场由民进界别搭建的“教育者-技术方-管理者”三方对话平台,成为遍布多个区数十所学校和机构的整个调研过程的缩影,如何真正用人工智能技术将一线教育者与学生的期待转化现实是调研与提案建言的最终目的。
在第十七届上海民进教育论坛上,以“论道教育”为主题,围绕教育核心精神与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机遇,旨在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发出民进好声音。黄震主委提出“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变革必须还原其本源,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教育在于对学生的唤醒、激励和鼓舞,让学生有更多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选择、学会思辨。”与会嘉宾与专家聚焦主题,提出一份份真知灼见。“新质生产力赋能教育,要畅通教育链、科技链、人才链和产业链的良性循环”“时代和世界对学校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期待”“主流媒体应为大众提供更加积极的教育理念”“教育需要培养跨学科、多元化、接地气的复合型人才”“科学教育要进一步面向所有孩子,突出对人的尊重和对科技的敬畏”。无论人工智能发展到什么时候,教育之“道”始终都应关注人的发展。
“每一场座谈都是一次民主协商的微缩场景。”参与调研的民进市委专家回忆,为了摸清不同群体的真实需求,团队设计了教师、学生、家长、技术人员不同类型调研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000余份。当数据显示教师渴望“AI辅助备课系统”,学校更关注“个性化学习分析”时,调研组成员们意识到:提案必须兼顾普惠性与差异化,才能真正破解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靶向建言施策:从调研成果到治理方案的精准转化
“夯实宣传引导、加强前沿研究、提升 AI 素养”——这份看似简洁的三点建议背后,是调研团队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痛点的精准把脉。
针对“认知鸿沟”问题,提案提出“AI 教育科普双走进”计划:既要让人工智能专家走进中小学开展科普讲座,也要组织教师走进科技企业实地体验技术应用。“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六成以上家长对教育AI存在误解,认为就是让孩子多学编程。”这种认知偏差正是需要通过系统性宣传来引导。
在技术应用层面,提案特别强调“法理研究先行”的思路。“当 AI 开始分析学生的情绪数据、学习轨迹时,隐私保护与数据安全必须同步跟进。”来自法律界的委员建议。而针对教师数字素养短板,提案提出的“AI 教学能力认证体系”,更是直接吸纳了相关学校的实践经验。
持续跟进担当:从提案办理到教育变革的全程赋能
“一份提案的提交不是终点,而是履职的新起点。”民进市委依托与市教委对口合作交流平台,与市教委畅通双向沟通机制,有效推动提案落实。黄震主委后续在与中共市委主要领导召开的专题协商座谈会上,建议重点关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显现“三个转向”: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学生“学”为中心;以知识掌握水平为评价,转向以学生核心素养为评价。
经过2024年一年的持续追踪与调研,在继续深化调研的基础上,民进市委在今年政协上海市第十四届三次会议上,再次递交《关于把握人工智能时代机遇,推动本市基础教育改革的提案》,被市政协列入“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重点提案视察与调查督办专题,也得到了市教委的积极答复。以此提案为基础,民进市委将“人工智能与教育变革”作为年度主委课题,黄震主委再度领衔带队赴黄浦、徐汇等地开展深入调查研究,更是得到了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原主席严隽琪的关注与支持。“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革命正在加速来临,促使教育做出相应的改变。这种改变不会是一蹴而就,而是在点滴的微调中凝聚成教育变革的力量。”严隽琪主席的嘱托为民进市委持续建言人工智能赋能本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指导和动力,界别参政履职也将永远在路上。
从黄浦江畔的调研座谈,到政协会议的建言献策,再到校园里的实践转化,民进界别这场关于人工智能与本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履职实践,生动展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如何通过政协界别这一重要渠道,将各界智慧转化为治理效能。当技术的浪潮持续奔涌,政协民进界别以民主协商之智、参政议政之力,助力为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筑牢基石,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科技赋能中拥抱更公平更有质量的未来。
责任编辑:黄铮
转载请注明来源
  • 16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