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 评论
- 收藏
人民政协报关注|在沪全国政协委员伍爱群: 社区建设要切实让群众参与进来
2025-08-04 09:18
字号


《人民政协报》(2025年08月04日第10版)
“这里强调的是更加注重‘治理投入’,而不是其他投入”“‘内涵式发展’,要重点把握”“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需要从建设“上与浮云齐”的大楼中证明自己、找到自信的那页历史已经悄然翻过去了。在新华社对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侧记报道中,我们看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城市内涵式发展、对加强城市治理的高度重视。这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依法治市,创新城市治理的理念、模式、手段,用好市民服务热线等机制,高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城市建设的根本,在于回应每一位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而让城市建设更贴合民心、更具温度,离不开老百姓的积极参与,离不开基层自治力量的发挥。本期聚焦城市建设,特邀政协委员共同探讨,如何让市民在城市治理中更好地发挥作用,让更多的参与转化为城市进步的动力。
——编者
近年来,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航天信息科技研究院院长伍爱群依托虹口区政协伍爱群委员工作室平台,一头扎进基层,组织城市建设学科专家团队深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通过常态化走访调研,累计收集涵盖社区治理、风险防控等领域的群众意见线索数百条,形成“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建设专项监督报告;针对应急管理体系短板,撰写并推动落实数十篇社情民意信息,相关建议均获职能部门采纳实施。这些扎实的基层实践成果,更为伍爱群在全国两会期间提交《提升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等提案提供了实证基础。
提及7月中旬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对治理和内涵式发展的强调,伍爱群表示,“加强城市治理、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体现,为城市治理融入社会治理全局指明了方向。”而将这一精神落到实处,需要从顶层设计与实践层面多维度发力。
而当前完善和创新城市社会治理的重点之一是扩大群众参与渠道。”百姓参与社会自治是完善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基石,它能让治理更贴合民众需求。”伍爱群进一步解释,比如社区公共空间规划,居民直接参与可避免“拍脑袋”决策;还能凝聚社会共识,像老旧小区改造中,居民参与协商能减少矛盾,形成治理合力;同时,能增强民众的主人翁意识,推动从“要我治理”到“我要治理”的转变,提升社会治理的可持续性。
伍爱群特别强调,当前,畅通参与渠道、明确权责边界、建立激励机制是推动群众参与自治的关键。“我国城市中已经涌现出不少社区居民参与治理的案例,值得挖掘推广。”但仍然存在部分渠道形式化,导致民众诉求传递难等值得关注的影响社区治理的问题。
如何在城市中建立高效社会自治参与路径?伍爱群认为:从制度建设层面,需构建多层次保障机制。在社区事务决策上,建立“议题征集—协商讨论—投票表决—结果公示”全流程机制,明确居民提案的受理门槛与反馈时限,如规定5%以上居民联名提出的议题必须进入议事程序。公共服务监督方面,推行“清单化监督+第三方评估”机制,将物业服务、养老设施运营等纳入监督清单,允许居民通过定期评鉴、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参与考核,并将结果与服务主体的资质认定挂钩。同时,完善基层协商制度,在居委会、业委会等组织中设立专职协调岗位,保障流动人口、老年人等群体的参与权。
“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可依托数字技术拓宽参与路径。搭建集‘议事、监督、反馈’于一体的社区数字平台,开发简易操作的小程序,居民可在线提交议事提案、参与电子投票。”伍爱群举例,如上海部分社区的“云上议事厅”,通过直播会议让上班族、行动不便者远程参与讨论。利用大数据分析居民需求,精准推送治理议题,针对年轻群体采用短视频解读政策,为老年人提供语音交互功能。此外,建立“数字积分”激励机制,居民参与议事、监督等活动可累积积分,兑换公共服务优惠,既降低参与成本,又激发积极性,让社会自治突破时空限制,实现全民便捷参与。
为提高老百姓参与社会自治的积极性,伍爱群表示,还需构建精神与物质相结合的激励体系。在精神层面,可设立“社区治理之星”“议事能手”等荣誉称号,通过社区公告栏、公众号等平台宣传其事迹,增强参与者的荣誉感;对积极建言献策且其建议被采纳的居民,在社区公共事务决策中赋予其优先知情权和建议权,如邀请其参与项目验收、社区相关政策修订座谈会等。也可以通过物业费减免、社区食堂折扣、家政服务优惠券等实用福利,对居民的参与行为给予物质奖励。
“保障老百姓参与社会自治的合法权益,还需要从制度和执行层面双管齐下。”伍爱群建议,要明确规定参与者的意见表达权、信息获取权不受侵犯,建立“参与行为免责清单”,对合理范围内的批评建议不予追责;完善异议处理机制,若居民认为自身参与权益受损,可向街道办或社区居委会申请调解,必要时由司法部门提供法律援助。执行中,通过区块链技术对居民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存证,确保过程可追溯;对威胁、报复参与者的行为依法严肃处理,并公开通报,消除居民“不敢说”的顾虑。同时,定期公示参与成果的应用情况,让居民切实感受到意见被重视、权益有保障,从而更主动地投身社会自治。
责任编辑:丁元圆

- 11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