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评论
- 收藏
全国政协“完善和创新社会治理”专题协商会筹备综述:凝智聚力,让“中国之治”展新篇
2025-07-15 09:37
字号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着眼于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大力推进社会治理领域改革创新,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取得重大成就,续写了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和手段”作为“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重要内容,对健全社会治理体系作出重要部署,为创新社会治理提供了行动指南。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精神,推动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相关部署落地落实,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7月15日全国政协召开“完善和创新社会治理”专题协商会,部分全国政协委员与有关部委负责同志将围绕该议题深入协商建言,为完善和创新社会治理体系贡献智慧力量。
此次专题协商会是经中共中央批准的一次重要协商议政活动,也是全国政协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举措。全国政协领导同志高度重视此次会议,对会议筹备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承办此次会议的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认真落实相关指示,精细开展会议各项筹备工作,为确保此次会议务实、高效、富有成果打下坚实基础。
细致筹备 明确方向
社会治理事关人民安居乐业,事关社会安定有序,是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重要一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继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此次专题协商会议题关乎人民福祉,关乎社会和谐稳定,关乎平安中国建设,意义十分重大。为了有效开展相关筹备工作,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精心制定筹备方案,有统筹有推进有落实,精细安排每个工作环节,力求此次会议开出高质量。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完善和创新社会治理具体情况,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与中央社会工作部、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等部门进行多次沟通对接,相关部门就“完善和创新社会治理”提供了详细的书面情况介绍,让委员们对当前我国社会治理体系有充分的认识了解,更加明确深入一线调研时的履职方向与任务。
6月25日,全国政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座谈小组第五组召开2025年第二季度学习座谈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积极引导委员认真学习并作交流发言。委员们表示,要发挥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积极围绕社会治理的重点难点问题议政建言,把人民政协的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的强大效能。
此外,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办公室围绕会议议题细心梳理汇编了参阅材料,包括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等,为委员们知情明政进一步做好贴心服务。
深入一线掌握实情 做好调研大文章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开展专题调研,是此次会议筹备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委员们积极履职的生动体现。
4月21日至25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何报翔率调研组赴江苏省南京市、扬州市、无锡市开展调研,深入走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等,与相关部门、基层群众代表深入交流,听取意见建议。6月12日至13日,社会和法制委员会调研组围绕会议议题到北京市12345市民热线服务中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街道社区等再次开展调研,深入了解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城区人口密集区域治理和维稳及基层协商、志愿服务等有关情况。
对于调研日程、调研点位、调研路线的安排,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多次与地方进行沟通,力求调研安排务实合理高效,让委员们可以在深入一线中,尽可能多地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思考对策,为议政建言打下坚实基础。
在深入调研中,委员们看到各地在完善和创新社会治理上不断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努力做到把群众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规范起来,让老百姓遇到问题能有地方“找个说法”,积极地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
这些凝结着基层智慧的做法,让委员们印象深刻——南京市栖霞区仙林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坚持将最难解决的事一件件办好,发扬硬着头皮、磨破嘴皮、饿着肚皮、踏破脚皮的“四皮”精神,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民生诉求、社会矛盾和发展难题;无锡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整合部门资源,协调“28+N”家市级职能部门派员常驻、轮驻、随驻,形成信访联治、矛盾联调、工作联动的格局……
随着调研的深入开展,委员们也清楚地意识到,我国在完善和创新社会治理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助力相关问题的解决,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委员们纷纷建言——
“要全面推进预防法治化、受理法治化、办理法治化、监督追责法治化、维护秩序法治化,尽最大努力把‘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做实做好做到位。”
“进一步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要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
“要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将自治、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在基层治理中实现情、理、法有机统一,通过良法善治提升公民法治观念、道德素养与文化自信。”
“要积极营造多元化解纠纷文化,纠正把诉讼作为唯一纠纷化解途径的偏见,在全社会形成法院并非纠纷解决的主要机关或首要机关,而是‘最后一道防线’的共识。”
……
充分的调研,形成了沉甸甸的调研成果,调研组组长、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徐令义将在专题协商会上作调研情况报告。
精益求精 确保协商高质量
专题协商会是全国政协协商议政的重要会议形式之一,会上委员们的精彩发言十分令人期待。
在会议筹备工作中,社会和法制委员会针对会议口头发言的遴选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经过前期多次商议以及反复研究,最终围绕会议主题细分了三个分专题——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和手段,每个专题邀请5—7名委员进行会议发言。据了解,委员们将会围绕“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加强基层民主协商,激发群众自治活力”“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为基层治理注入新动能”等方面建言献策。
为了让会议发言有质量、有亮点,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相关工作人员积极与委员沟通交流打磨发言稿,力求委员发言时能把情况说清、问题说准、建议提实。
开设线上主题议政群也是会议筹备工作的必要环节,能让全体委员围绕会议议题开展充分交流。6月17日,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在全国政协委员移动履职平台上开设相关主题议政群,积极引导广大委员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互动交流,为完善和创新社会治理贡献智慧力量。翻阅议政群内委员们互动的内容,有的委员分享特色案例,总结地方在社会治理方面好的做法和经验;有的委员则点出问题所在,并切实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有的委员从自身专业出发畅谈对相关现象的理解与认识,热情分享自己独到的思考……建言交流的气氛十分热烈。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站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节点上,如何才能谱写出“中国之治”崭新篇章,让社会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在这场专题协商会上,相信委员们的精彩之声、睿智之言将会为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和手段”作为“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重要内容,对健全社会治理体系作出重要部署,为创新社会治理提供了行动指南。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精神,推动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相关部署落地落实,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7月15日全国政协召开“完善和创新社会治理”专题协商会,部分全国政协委员与有关部委负责同志将围绕该议题深入协商建言,为完善和创新社会治理体系贡献智慧力量。
此次专题协商会是经中共中央批准的一次重要协商议政活动,也是全国政协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举措。全国政协领导同志高度重视此次会议,对会议筹备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承办此次会议的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认真落实相关指示,精细开展会议各项筹备工作,为确保此次会议务实、高效、富有成果打下坚实基础。
细致筹备 明确方向
社会治理事关人民安居乐业,事关社会安定有序,是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重要一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继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此次专题协商会议题关乎人民福祉,关乎社会和谐稳定,关乎平安中国建设,意义十分重大。为了有效开展相关筹备工作,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精心制定筹备方案,有统筹有推进有落实,精细安排每个工作环节,力求此次会议开出高质量。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完善和创新社会治理具体情况,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与中央社会工作部、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等部门进行多次沟通对接,相关部门就“完善和创新社会治理”提供了详细的书面情况介绍,让委员们对当前我国社会治理体系有充分的认识了解,更加明确深入一线调研时的履职方向与任务。
6月25日,全国政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座谈小组第五组召开2025年第二季度学习座谈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积极引导委员认真学习并作交流发言。委员们表示,要发挥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积极围绕社会治理的重点难点问题议政建言,把人民政协的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的强大效能。
此外,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办公室围绕会议议题细心梳理汇编了参阅材料,包括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等,为委员们知情明政进一步做好贴心服务。
深入一线掌握实情 做好调研大文章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开展专题调研,是此次会议筹备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委员们积极履职的生动体现。
4月21日至25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何报翔率调研组赴江苏省南京市、扬州市、无锡市开展调研,深入走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等,与相关部门、基层群众代表深入交流,听取意见建议。6月12日至13日,社会和法制委员会调研组围绕会议议题到北京市12345市民热线服务中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街道社区等再次开展调研,深入了解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城区人口密集区域治理和维稳及基层协商、志愿服务等有关情况。
对于调研日程、调研点位、调研路线的安排,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多次与地方进行沟通,力求调研安排务实合理高效,让委员们可以在深入一线中,尽可能多地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思考对策,为议政建言打下坚实基础。
在深入调研中,委员们看到各地在完善和创新社会治理上不断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努力做到把群众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规范起来,让老百姓遇到问题能有地方“找个说法”,积极地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
这些凝结着基层智慧的做法,让委员们印象深刻——南京市栖霞区仙林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坚持将最难解决的事一件件办好,发扬硬着头皮、磨破嘴皮、饿着肚皮、踏破脚皮的“四皮”精神,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民生诉求、社会矛盾和发展难题;无锡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整合部门资源,协调“28+N”家市级职能部门派员常驻、轮驻、随驻,形成信访联治、矛盾联调、工作联动的格局……
随着调研的深入开展,委员们也清楚地意识到,我国在完善和创新社会治理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助力相关问题的解决,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委员们纷纷建言——
“要全面推进预防法治化、受理法治化、办理法治化、监督追责法治化、维护秩序法治化,尽最大努力把‘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做实做好做到位。”
“进一步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要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
“要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将自治、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在基层治理中实现情、理、法有机统一,通过良法善治提升公民法治观念、道德素养与文化自信。”
“要积极营造多元化解纠纷文化,纠正把诉讼作为唯一纠纷化解途径的偏见,在全社会形成法院并非纠纷解决的主要机关或首要机关,而是‘最后一道防线’的共识。”
……
充分的调研,形成了沉甸甸的调研成果,调研组组长、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徐令义将在专题协商会上作调研情况报告。
精益求精 确保协商高质量
专题协商会是全国政协协商议政的重要会议形式之一,会上委员们的精彩发言十分令人期待。
在会议筹备工作中,社会和法制委员会针对会议口头发言的遴选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经过前期多次商议以及反复研究,最终围绕会议主题细分了三个分专题——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和手段,每个专题邀请5—7名委员进行会议发言。据了解,委员们将会围绕“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加强基层民主协商,激发群众自治活力”“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为基层治理注入新动能”等方面建言献策。
为了让会议发言有质量、有亮点,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相关工作人员积极与委员沟通交流打磨发言稿,力求委员发言时能把情况说清、问题说准、建议提实。
开设线上主题议政群也是会议筹备工作的必要环节,能让全体委员围绕会议议题开展充分交流。6月17日,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在全国政协委员移动履职平台上开设相关主题议政群,积极引导广大委员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互动交流,为完善和创新社会治理贡献智慧力量。翻阅议政群内委员们互动的内容,有的委员分享特色案例,总结地方在社会治理方面好的做法和经验;有的委员则点出问题所在,并切实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有的委员从自身专业出发畅谈对相关现象的理解与认识,热情分享自己独到的思考……建言交流的气氛十分热烈。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站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节点上,如何才能谱写出“中国之治”崭新篇章,让社会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在这场专题协商会上,相信委员们的精彩之声、睿智之言将会为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
责任编辑:张希喆

- 1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