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 评论
  • 收藏
建言摘编丨丁晓东:构筑起人才高地的全链条体系
政协联线讯  
来源:政协联线 | 2025-07-15 09:27 字号
编者按
人工智能是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上海率先突破的先导产业,也是上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攻方向。7月10日,市政协召开专题协商会,围绕“加快打造更具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上海高地’”开展协商。近年来,上海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以打造世界级人工智能高端产业集群为目标,着力在产业壮大、载体建设、政策协同、技术创新、生态培育等方面系统推进,力争在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各方面走在前列,产生示范效应。会上,黄海清、欧阳万里、潘煜、王奕、李强、丁晓东等委员围绕发展高端数据标注产业、建立高水平人才清单、构建人工智能数据要素新基建等方面协商建言。今日刊发委员建言辑选。
构筑起人才高地的全链条体系
丁晓东(市政协委员、教育界召集人、科技和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上海理工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校长)

人工智能竞争,本质上也是创新人才竞争。上海应该在战略高度、开放格局和创新思维上,构筑起引才、育才、 留才、 用才的全链条体系。尽管现在上海已经吸引了大量的AI人才,但是顶尖科学家和复合型人才是高度稀缺的,尤其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领军科学家、架构师存量和流量是不足的。引领性、颠覆性的原创理论和技术成果目前相对缺乏,本土能比肩DeepMind、OpenAI的顶尖研究型企业和平台仍待成长。
面对国际人才竞争加剧的态势,上海需要构筑起全球 AI人才高地的全链条体系。
引才,打造全球顶尖人才的“强磁场”。一是精准靶向引进,通过 建立全球 AI 顶尖人才数据库的方式,为顶级科学家及其团队提供顶级科研经费、高度自主权和顶尖实验条件,支持其开展高风险、高回报的探索性研究。二是“一人一策”的全方位服务,分层分类保障。针对全球顶尖开创者、关键战略层、 核心骨干层等不同层级人才,构建覆盖签证、落户、科研启动等全流程的政策保障体系,提升政策开放度与执行效能。
育才,构建顶尖人才自主培养基地。一是推动完善高校深度对接科技和产业前沿的工作机制,鼓励和促进高校主动协同外部资源在校内和校外开展“合部制”的改革,为AI人才培养形成合力。二是加快高校学科与课程体系改革,建立“需求驱动、前沿牵引”的学科专业设立机制,推行“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的灵活开放式课程体系。三是深化产教融合,推动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与国家重大项目、企业实际需求有效衔接。
留才,营造未来创新生态的理想城。一是建立市场化、国际化的人才评价与 激励机制,弱化论文数量与影响因子,强化原创思想、核心技术突破、重大开源贡献、行业标准制定、颠覆性产品原型等成果的评价。二是探索技术成果转化新路径,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改革,进行创新创业特定区域试 点,明确权属和转化收益分配细则,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三是构建开放包容、活力迸发的创新文化,宣传尊重科学规律、宽容失败、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价值导向;打造 全球 AI 思想交流高地,持续高水平举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并支持其向常态化、平台化、专业化升级。此外,也要提升生活服务与便利保障。
用才,布局新兴领域人才战略地图。一是抢占科技产业前沿,研判 AI 产业前瞻领域清单,基于科技快速发展现状培育AI 安全与治理专才。二是释放人才创新活力,开放智慧城市、自动驾驶、智能工厂等重大应用场景, 以 “城市级”真实需求为牵 引,组织多学科人才团队协同攻关。
必须在引才上 展现“上海引力”,在育才上体现 “上海水准”,在留才上彰显 “上海温度”,在用才上释放“上海活力”,方能构筑起创新活力奔涌的人工智能 “上海高地”。
责任编辑:杨骁希
转载请注明来源
  • 13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