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
- 评论
- 收藏
实践点观察|实践点赋能大思政课:课本里的知识变成可触摸的实践
来源:政协联线 | 2025-07-11 10:29
字号

“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吗?实践点又有哪些作用呢?”去年9月,上海政协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点赋能“大思政课”活动中,来到实践点的十多名中小学生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开启了校外全过程人民民主学习之旅,还体验了一堂“小小政协委员”模拟课。
携手共建“大思政课”长效机制
“今天起,上海市教育系统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教学基地正式启动了!”2024年9月8日,市政协主席胡文容与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党委书记沈炜共同为实践点赋能“大思政课”启动仪式揭牌。
沈炜告诉记者,“大思政课”要和现实相结合,将案例转化为鲜活的思政课教学内容,通过开展“模拟政协活动”,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在学生心中播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种子。希望“馆校合作”共建“大思政课”长效机制的形成,能够增进全市中小学生对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切身认识。
目前,长宁区政协正加强与区教育系统的协同工作,共同组织中小学生走进实践点,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探索校外思政课创新举措。到今年7月初,近500名师生到访实践点,完成十余次“大思政课”教学和多场教师集体备课,为“大思政课”教育提供了丰富内容素材和生动实践体验。
全新探索思政课“校外实践”
如何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政协,对协商民主有切身体会,是教师们一直在研究的教学课题。而今,实践点现场教学成为了他们的破题路径。在实践点开展的教师集体备课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各个年龄段的特点,制定了不同的教学方案。
5月22日,长宁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齐聚实践点,召开融合理论与实践的思政课集体备课。娄山中学道德与法治组的老师们认为,用实践点上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创新思政课育人模式、提升思政课育人实效的需要,应思考场馆资源和教学内容相融合的可行性,以及资源所带来的课前、课中、课后不同阶段的价值定位。
能否在小学思政课教学中用好实践点的场馆资源?6月4日,实践点再次开展小学思政教学集体备课。天山第一小学、天山第二小学、西郊学校、长宁路小学、长宁实验小学的老师们分别从教材解读、学情师情分析、实践点资源解读、教学应用设计四个方面引发思考。对于如何引导学生从思政小课堂到社会大课堂中学习,北三小学、绿苑小学的老师们还提炼出“行走学习模式”,让学生完成从认识职业到对接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的认知进阶。
“我是小公民,要为社区出主意”
今年以来,通过多次教师集体备课,老师和学生对于课程的设计和投入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教学成果正慢慢凸显。
2025年6月26日,实践点迎来了一批特别的来宾。安顺路小学的20多名四年级学生,在实践点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15分钟“微课”。“微课”中,在大队辅导员陈星宇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解:“在实践点展板上看到叔叔阿姨们围坐在一起认真讨论社区事务的样子,我明白了,民主就是大家商量把生活变得更好。”“民主不仅仅是大人们的事情,它也和我们小朋友息息相关,我们每个人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我是小公民,要为社区出主意。”
当天放学后,陈语诺同学写下了课后感言:实践点不仅是大人们开会商讨的地方,居民们也可以在那里协商讨论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这次参观让我懂得,民主不是高高在上的理念,而是融入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实践。
助青少年成长为有担当的人
如今,孩子们不出学校,也能“参观”实践点。今年上半年,实践点协助学校制作VR影像,为师生们提供了线上学习的机会。6月3日,天山第一小学顾忆慧老师让学生们戴上VR眼镜参观实践点。通过720度全景漫游和交互式学习,同学们感受到人民政协的创新实践,更深入地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该校道法教研组长赵臻老师表示,VR课程通过情境创设、实践延伸和知识拓展三个环节,构建了从认知到实践的闭环学习路径,体现了思政课“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
家长们说,将思政课堂搬到实践点,课本上抽象的民主概念与真实案例相结合,有助于孩子提升政治素养,成长为有担当的人,希望学校有更多这样的课程,让孩子们在多样化的学习中更好地成长。
“能够尽早给孩子们传授民主协商的理念,是件好事情。”长宁区初中思政课学科研究员金慧表示,孩子在实践点的学习过程中,能体会到我国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对国家制度的自信。
市政协教育界召集人、科技和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上海理工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校长丁晓东认为,在实践点开展“大思政课”教育活动,不仅为教师提供了鲜活的教学资源和实践范例,更通过“场馆+课堂”的深度融合,让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深入人心。作为政协委员,他将助力新时代青少年在知行合一中坚定制度自信、筑牢信仰之基,积极参与这场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的教研活动,为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携手共建“大思政课”长效机制
“今天起,上海市教育系统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教学基地正式启动了!”2024年9月8日,市政协主席胡文容与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党委书记沈炜共同为实践点赋能“大思政课”启动仪式揭牌。

2024年9月8日,实践点赋能“大思政课”启动仪式举行 金松摄
胡文容指出,实践点建设之初,就明确了“一个窗口、五个平台”的功能定位,其中“一个窗口”,就是要打造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独特优势和治理效能、生动展示全过程人民民主创新实践和精彩故事的重要窗口。打造上海市教育系统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教学基地,必将有力推动实践点更好发挥窗口功能和育人作用。沈炜告诉记者,“大思政课”要和现实相结合,将案例转化为鲜活的思政课教学内容,通过开展“模拟政协活动”,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在学生心中播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种子。希望“馆校合作”共建“大思政课”长效机制的形成,能够增进全市中小学生对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切身认识。
目前,长宁区政协正加强与区教育系统的协同工作,共同组织中小学生走进实践点,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探索校外思政课创新举措。到今年7月初,近500名师生到访实践点,完成十余次“大思政课”教学和多场教师集体备课,为“大思政课”教育提供了丰富内容素材和生动实践体验。
全新探索思政课“校外实践”
如何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政协,对协商民主有切身体会,是教师们一直在研究的教学课题。而今,实践点现场教学成为了他们的破题路径。在实践点开展的教师集体备课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各个年龄段的特点,制定了不同的教学方案。

2025年4月3日,实践点开展本年度首次教师集体备课 长宁区教育学院供图
2025年4月3日,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高中思政课教师田媛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提出,希望实践点赋能大思政课,深度开展讲解和展示,让理论知识“活”起来,进一步剖析真实案例,拉近理论与生活的距离,邀请市、区两级政协委员与学生一同撰写“模拟政协提案”,在实践中感悟协商民主的意义。5月22日,长宁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齐聚实践点,召开融合理论与实践的思政课集体备课。娄山中学道德与法治组的老师们认为,用实践点上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创新思政课育人模式、提升思政课育人实效的需要,应思考场馆资源和教学内容相融合的可行性,以及资源所带来的课前、课中、课后不同阶段的价值定位。
能否在小学思政课教学中用好实践点的场馆资源?6月4日,实践点再次开展小学思政教学集体备课。天山第一小学、天山第二小学、西郊学校、长宁路小学、长宁实验小学的老师们分别从教材解读、学情师情分析、实践点资源解读、教学应用设计四个方面引发思考。对于如何引导学生从思政小课堂到社会大课堂中学习,北三小学、绿苑小学的老师们还提炼出“行走学习模式”,让学生完成从认识职业到对接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的认知进阶。
“我是小公民,要为社区出主意”
今年以来,通过多次教师集体备课,老师和学生对于课程的设计和投入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教学成果正慢慢凸显。
2025年6月26日,实践点迎来了一批特别的来宾。安顺路小学的20多名四年级学生,在实践点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15分钟“微课”。“微课”中,在大队辅导员陈星宇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解:“在实践点展板上看到叔叔阿姨们围坐在一起认真讨论社区事务的样子,我明白了,民主就是大家商量把生活变得更好。”“民主不仅仅是大人们的事情,它也和我们小朋友息息相关,我们每个人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我是小公民,要为社区出主意。”

2025年6月26日,安顺路小学的学生在实践点参观学习 丁元圆摄
“微课”之前,实践点讲解员鲍思丝带领孩子们完成了“参观式”教学,她选用生境花园、工业博物馆等经典案例向孩子们讲解人民政协制度的基本知识,让小学生了解何谓“中国式民主”。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亲切地称呼她为“鲍妈妈”。“小学生是实践点接待中最特殊的来宾。”鲍老师表示,要让低龄儿童听得懂、有收获,就需要耐心亲切,用孩子们身边发生的事,以讲故事的方式道出案例背后的协商过程。临近参观结束时,鲍思丝还向孩子们抛出问题,考查“知识点”,孩子们大声抢答,给出答案。鲍老师频频点头:“答得好!”当天放学后,陈语诺同学写下了课后感言:实践点不仅是大人们开会商讨的地方,居民们也可以在那里协商讨论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这次参观让我懂得,民主不是高高在上的理念,而是融入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实践。

2025年4月28日,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学生在实践点开展“模拟课”长宁区教育学院供图
一堂“模拟课”更是让中学生切身体验到了协商民主的意义。4月28日,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学生化身“小小政协委员”,前往实践点参观学习。模拟课上,同学们围绕“AI技术应用边界和伦理教育”分组展开激烈讨论。扮演教育界“委员”的同学关注技术对青少年的影响,扮演社会科学界“委员”的同学则聚焦算法伦理,观点的碰撞让学生们体会到协商的魅力。同时,“小小政协委员”在参观中学到的基本理念,也为模拟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助青少年成长为有担当的人
如今,孩子们不出学校,也能“参观”实践点。今年上半年,实践点协助学校制作VR影像,为师生们提供了线上学习的机会。6月3日,天山第一小学顾忆慧老师让学生们戴上VR眼镜参观实践点。通过720度全景漫游和交互式学习,同学们感受到人民政协的创新实践,更深入地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该校道法教研组长赵臻老师表示,VR课程通过情境创设、实践延伸和知识拓展三个环节,构建了从认知到实践的闭环学习路径,体现了思政课“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
家长们说,将思政课堂搬到实践点,课本上抽象的民主概念与真实案例相结合,有助于孩子提升政治素养,成长为有担当的人,希望学校有更多这样的课程,让孩子们在多样化的学习中更好地成长。
“能够尽早给孩子们传授民主协商的理念,是件好事情。”长宁区初中思政课学科研究员金慧表示,孩子在实践点的学习过程中,能体会到我国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对国家制度的自信。
市政协教育界召集人、科技和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上海理工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校长丁晓东认为,在实践点开展“大思政课”教育活动,不仅为教师提供了鲜活的教学资源和实践范例,更通过“场馆+课堂”的深度融合,让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深入人心。作为政协委员,他将助力新时代青少年在知行合一中坚定制度自信、筑牢信仰之基,积极参与这场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的教研活动,为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责任编辑:丁元圆

- 37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