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峰起云泳 | 风云激荡的五卅运动
施泳峰
向作者提问
来源:政协联线 | 2025-05-26 14:26 字号
上海南京路是上海开埠后最早建立的一条商业街,东起外滩,西迄延安西路,横跨黄浦区和静安区,以西藏中路为界分东西两段。1925年5月30日的南京路,也是一派人来车往,川流不息的场景,路上有不少大学生三个一伙,五个一群,举着“学生演讲队”的旗帜,一边向路人散发着传单,一边演讲。谁能想到几个小时后,在南京路上的老闸巡捕房门前,枪声大作,硝烟弥漫,一片腥风血雨,成为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的导火索。1925年2月,上海20多家日商纱厂的近4万名工人举行罢工,取得胜利,后逐渐复工。但是日商伺机报复,借故部分停产,停发工资。1925年5月14日,日商纱厂工人再次罢工。1925年5月15日,上海内外棉七厂的厂方宣布停工,工人顾正红带领工人冲进厂内,要求上工和照发工资。日资厂方不仅不允,而且枪杀了顾正红,打伤10多名工人。这一暴行激起了上海市民的极大愤怒,纷纷进行反帝示威活动。上海日商内外棉的11个纱厂2万多名工人立即罢工抗议。1925年5月23日,爱国学生到马路上散发传单, 6名学生遭到印度巡捕“红头阿三”的殴打和拘捕。
1925年5月30日,上海各校学生2000多人到公共租界内进行反帝演讲和散发传单,抗议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枪杀工人顾正红的罪行,要求释放被捕的工人和学生,声援工人斗争。公共租界老闸巡捕房派出巡捕殴打和逮捕演讲的学生和工人。到下午3时,参加游行示威的学生、工人、市民、商人越来越多,他们来到老闸巡捕房周围,要求老闸巡捕房释放被拘押的游行学生。老闸巡捕房英籍捕头埃弗森下令向群众开枪射击,何秉彝、尹景伊、陈虞钦等13人当场牺牲,重伤数十人。繁华的南京路上,血流遍地,惨不忍睹,酿成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五卅惨案”发生后,公共租界当局为了掩盖屠杀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证,把原来在南京路上的公共租界老闸巡捕房大门砌没,并在原大门处建起商店,企图用繁华的商业来掩饰罪证。
然而,帝国主义的屠杀点燃了中国人民郁积已久的怒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1925年6月1日在共产党人蔡和森、李立三、刘少奇、刘华等人的领导下,上海总工会宣告成立,随即宣布实行全市工人总同盟罢工,参加罢工的有20多万工人,还有5万多学生罢课。公共租界的商人全体罢市。1925年6月11日,上海工商学各界20万人集会,向帝国主义提出惩办凶手、赔款、取消领事裁判权、撤退外国军队等17项交涉条件。
随后,“五卅运动”狂潮迅速席卷全国,各地纷纷举行罢工罢课罢市,声援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广州和香港爆发了规模宏大的省港大罢工。北京学生和市民在以李大钊为首的中共北方区委领导下,迅速加入这场反帝爱国运动。
“五卅惨案”犹如一根刺痛国人麻木精神的钢针,对全民族的觉醒,尤其是青年人的觉醒起到了推动作用。“五卅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次空前而伟大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思想觉悟和组织力量,标志着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到来。我国著名工人运动领袖邓中夏认为“五卅运动以后,革命高潮,一泻汪洋,于是构成一九二五至一九二七年的中国大革命。”
“五卅惨案”发生后,上海各界组织筹建五卅烈士墓,“一以存留纪念,再为扬励国人”。1928年五卅烈士墓在方家木桥北首建成,墓碑由蔡元培撰文、谭延闿书写,记述五卅惨案经过以及25位殉难烈士姓名。抗日战争期间,五卅烈士墓被日本侵略者炸毁。
1985年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总工会根据广大人民的愿望,决定在上海市中心的人民公园兴建“五卅运动纪念碑”,以激励后人,继承烈士遗志,并于1990年5月30日落成揭幕。
“五卅惨案”的发生地“老闸巡捕房”是鸦片战争上海开埠后公共租界的一个地区性的警察机构,是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的一个分区巡捕房,因设在老闸桥附近并管辖老闸地区而得名。“老闸桥”即如今的福建路桥,“老闸地区”泛指福建路桥的方圆之间,通常包含苏州河以北地区。1945年抗战胜利后上海曾设立“老闸区”,1956年并入黄浦区。老闸巡捕房旧址,现为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今贵州路101号),这是一所以商贸、旅游为主,集航空服务、会展、信息等专业教育为一体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在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的校园内有一幢风格独特的红砖建筑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老闸巡捕房旧址。
责任编辑:杨骁希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