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
- 评论
- 收藏
今天是第30个世界读书日|全国政协委员助力全民阅读的生动实践:阅读之花处处绽放
2025-04-23 08:00
字号

清晨忙碌喧嚣的地铁上,书页和屏幕营造出独有的静谧;午后宽敞明亮的图书馆里,一双双专注的眼眸折射着智慧的光芒;夜晚温暖柔和的灯光下,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奏响了动听的乐章……从遍布城乡的阅读空间到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从琳琅满目的纸质书到不断创新的数字阅读,近年来,全民阅读蔚然成风,书香社会建设行稳致远。其中,活跃着政协委员的身影,他们孜孜不倦读书学习,聚焦全民阅读履职建言,投身阅读推广和服务……
4月22日,第三十个世界读书日前夕,本报记者采访多位全国政协委员,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视角,一起领略全民阅读的时代风尚,感受政协委员读书与履职的生动实践。
读书学习 凝聚共识
每天清晨,开始一天的工作前,是全国政协委员、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边巴拉姆的读书时间。或在早饭时,或在交通工具上,因为时间有限,她选择用手机浏览一些学术期刊,看到有价值的新闻或理论文章,便会第一时间转发到委员研学群里,与大家共同学习、感悟。
打开委员研学群,已成为边巴拉姆每天的读书“日常”:读一读委员们的心得体会,看一看有没有推荐新书……热烈的交流讨论让她关注,也对委员责任有了更深的认识。“委员们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地域,围绕主题进行深入且持续的学习与解读。这一过程,于个体而言,既能实现知识互补,又能拓展思维视角,从而对学习主题形成更深刻、全面的理解。”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边巴拉姆长期关注并研究党的民族工作的方针政策,参与、服务研学群给了她主动学习、深入思考、积极实践的机会,“能够进一步提高政治素养,领会国家大政方针,增强履职本领”。
在全国政协常态化高质量开展的委员读书活动中,广大委员提升素养、凝聚共识,更好地为国履职、为民尽责。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原总经理李岩多年从事出版工作,阅读既是他日常的精神需求,也是工作需要。在他看来,委员读书活动让自己收获满满,“比如系统重温经典著作,还有人文社科以及经济学著作,以精读和讨论的方式深入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考其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启迪等。通过线上线下研学活动,读书学习不断深入,对‘国之大者’、民之关切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刻的理解。”李岩认为,委员读书活动既有主题性,又有思辨性,使读书和履职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在委员读书活动中,各专委会依托界别特色分别设立主题研学群,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接受记者采访时,全国政协委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郭媛媛刚刚在委员研学群里发了言。积极参加线下线上研学活动、主动撰写学习体会的郭媛媛深切感到,当前委员读书活动有效提升了政协委员的政治站位,明确了政治责任与履职方向。“读中悟、读中思、读中行、读中提升,可推动委员紧密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社会发展实际,更好地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政协力量与智慧。”她说。
深入调研 深度建言
阅读对于促进文化传承、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全民阅读一直是政协委员履职建言关注的焦点之一。
“读书是细水长流之事,出版非但必不可少,而且大有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朵云轩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旗从事出版工作多年,他告诉记者,AI时代,在多媒体阅读的影响下,出版生态正经历着深刻变革。不同的阅读方式各有优势、相互补充,关键在于阅读质量。高质量阅读的根基在于高质量内容,这离不开出版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此,朱旗曾建议加快推动图书价格立法、规范图书价格体系,保障出版事业高质量发展。他还表示,AI的发展依赖语料库,其质量直接决定了AI生成内容质量,建议有关部门加大扶持力度,助力出版社完成语料库基础性知识构建。
“小朋友,你为什么在这里看书?”
“这里的读书氛围特别好。”
在辽宁大连一条街区的文化空间调研时,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作家滕贞甫欣喜地看到,不少读者捧着各自喜欢的书安静阅读。在盘锦市一个农家书屋调研时,他发现这家书屋特别活跃,原因是有一位返乡的文化志愿者当领读人,带着乡亲们一起读书……
深入生活,行走调研,是滕贞甫的“必修课”。调研中,他格外关注的便是阅读:“作为写作者,我要跟读者交流;作为政协委员,我要全面了解读者的阅读状况、阅读基础设施建设、阅读推广和服务的发展状况等,从而更好地为推动全民阅读建言献策。”比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滕贞甫建议在城市恢复报刊亭,满足人们对纸质报刊的阅读需求,将其作为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
如何将艺术与阅读相结合,是全国政协委员、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美术部主任刘广近年来履职关注的领域。为此,每到一地采风,刘广都会调研当地的阅读情况。“这几年,我走过很多城市和乡村,来往于阅读的线上和线下,发现了问题,也找到了经验。”刘广建议加强乡村阅读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管理与服务等。
调研期间,刘广曾将自己创作的一些山水画带到学校和社区,讲述其背后的创作历程与文化故事,让不少孩子产生浓厚兴趣。这让他深刻体会到,艺术具有独特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能够为全民阅读注入新的活力,他希望通过绘画作品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引导他们走进书籍,探寻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完善阅读设施,提升服务水平。”
“形成优质阅读品牌,不断丰富阅读场景。”
……
政协委员在深入调研、深度建言中,持续发出阅读“好声音”。
身体力行 推广阅读
经典诵读、分享交流、文化讲座、创意活动……当前,多姿多彩的阅读活动遍及中华大地,描绘出书香社会的绚丽图景。不少政协委员立足本职工作,身体力行投身阅读推广和服务中,为书香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世界读书日前后,也是全国政协常委、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王学典特别忙碌的时候。继2022年成为山东省全民阅读形象大使后,今年他又担任了济南市全民阅读推广大使,已深入走访全省多地推广全民阅读。
“我始终相信,读书具有难以估量的作用。”王学典表示,全民阅读推广是一项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事业,他愿意为此投入更多精力。在深入基层的过程中,王学典也切实感受到基层民众对于阅读的强烈需求。“短视频等新兴平台对基层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深度阅读生态造成不小的冲击,加强县级图书馆建设、设立更多便民图书馆十分必要。”王学典建议,地方政府部门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助力基层图书馆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他也将持续深入基层,促进更多人参与到阅读中来,崇尚读书、爱上读书。
同样忙碌的,还有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北京、武汉、杭州……好书评选、阅读榜单……这些天,韩敬群的行程主题便是“读”与“书”。在他看来,自己既是专业的文学编辑,也是阅读推广人,都与全民阅读密切相关。“我一直认为,编辑应该是全流程的:一方面,我们是生产者,肩负着为读者提供精神产品的重任,要提供具有优质营养的、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成长的优秀作品;另一方面,还要身体力行推广阅读,读书是长期的,要使其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韩敬群说。
在多年实践中,韩敬群深刻感受到,阅读推广应注重深、新、细、实:不断深化,不断创新和超越,以细致服务满足读者需求,产生实实在在的成效,这同样需要“长期努力”。
每当看着图书馆里专注阅读的场景,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图书馆古籍馆馆长陈红彦总会感到欣慰。去年6月,国家图书馆发布了《山海经》专题知识库,除精准的全文识别外,通过人机配合应用实体命名识别技术,建设高质量语料库,挖掘文化数据价值,不仅满足了学者对一手资料的需要,还以更具互动性的“智趣玩”模块设计,激发读者的互动意愿。作为制作方,陈红彦感到自豪,她介绍道,国家图书馆联动全国图书馆正在进行的中华古籍智慧化服务平台建设,以数字化古籍为基础,进一步探索AI技术在文字识别、自动标点、知识图谱构建等领域的应用,将提供更加丰富多元优质的数字人文服务。
“深化全民阅读活动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长期的建设和投入,建立更多渠道,应用更多技术,提供更多的阅读对象和阅读方式。”对陈红彦来说,努力为全民阅读贡献力量,正是图书馆人的责任担当。
4月22日,第三十个世界读书日前夕,本报记者采访多位全国政协委员,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视角,一起领略全民阅读的时代风尚,感受政协委员读书与履职的生动实践。
读书学习 凝聚共识
每天清晨,开始一天的工作前,是全国政协委员、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边巴拉姆的读书时间。或在早饭时,或在交通工具上,因为时间有限,她选择用手机浏览一些学术期刊,看到有价值的新闻或理论文章,便会第一时间转发到委员研学群里,与大家共同学习、感悟。
打开委员研学群,已成为边巴拉姆每天的读书“日常”:读一读委员们的心得体会,看一看有没有推荐新书……热烈的交流讨论让她关注,也对委员责任有了更深的认识。“委员们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地域,围绕主题进行深入且持续的学习与解读。这一过程,于个体而言,既能实现知识互补,又能拓展思维视角,从而对学习主题形成更深刻、全面的理解。”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边巴拉姆长期关注并研究党的民族工作的方针政策,参与、服务研学群给了她主动学习、深入思考、积极实践的机会,“能够进一步提高政治素养,领会国家大政方针,增强履职本领”。
在全国政协常态化高质量开展的委员读书活动中,广大委员提升素养、凝聚共识,更好地为国履职、为民尽责。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原总经理李岩多年从事出版工作,阅读既是他日常的精神需求,也是工作需要。在他看来,委员读书活动让自己收获满满,“比如系统重温经典著作,还有人文社科以及经济学著作,以精读和讨论的方式深入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考其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启迪等。通过线上线下研学活动,读书学习不断深入,对‘国之大者’、民之关切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刻的理解。”李岩认为,委员读书活动既有主题性,又有思辨性,使读书和履职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在委员读书活动中,各专委会依托界别特色分别设立主题研学群,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接受记者采访时,全国政协委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郭媛媛刚刚在委员研学群里发了言。积极参加线下线上研学活动、主动撰写学习体会的郭媛媛深切感到,当前委员读书活动有效提升了政协委员的政治站位,明确了政治责任与履职方向。“读中悟、读中思、读中行、读中提升,可推动委员紧密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社会发展实际,更好地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政协力量与智慧。”她说。
深入调研 深度建言
阅读对于促进文化传承、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全民阅读一直是政协委员履职建言关注的焦点之一。
“读书是细水长流之事,出版非但必不可少,而且大有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朵云轩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旗从事出版工作多年,他告诉记者,AI时代,在多媒体阅读的影响下,出版生态正经历着深刻变革。不同的阅读方式各有优势、相互补充,关键在于阅读质量。高质量阅读的根基在于高质量内容,这离不开出版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此,朱旗曾建议加快推动图书价格立法、规范图书价格体系,保障出版事业高质量发展。他还表示,AI的发展依赖语料库,其质量直接决定了AI生成内容质量,建议有关部门加大扶持力度,助力出版社完成语料库基础性知识构建。
“小朋友,你为什么在这里看书?”
“这里的读书氛围特别好。”
在辽宁大连一条街区的文化空间调研时,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作家滕贞甫欣喜地看到,不少读者捧着各自喜欢的书安静阅读。在盘锦市一个农家书屋调研时,他发现这家书屋特别活跃,原因是有一位返乡的文化志愿者当领读人,带着乡亲们一起读书……
深入生活,行走调研,是滕贞甫的“必修课”。调研中,他格外关注的便是阅读:“作为写作者,我要跟读者交流;作为政协委员,我要全面了解读者的阅读状况、阅读基础设施建设、阅读推广和服务的发展状况等,从而更好地为推动全民阅读建言献策。”比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滕贞甫建议在城市恢复报刊亭,满足人们对纸质报刊的阅读需求,将其作为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
如何将艺术与阅读相结合,是全国政协委员、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美术部主任刘广近年来履职关注的领域。为此,每到一地采风,刘广都会调研当地的阅读情况。“这几年,我走过很多城市和乡村,来往于阅读的线上和线下,发现了问题,也找到了经验。”刘广建议加强乡村阅读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管理与服务等。
调研期间,刘广曾将自己创作的一些山水画带到学校和社区,讲述其背后的创作历程与文化故事,让不少孩子产生浓厚兴趣。这让他深刻体会到,艺术具有独特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能够为全民阅读注入新的活力,他希望通过绘画作品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引导他们走进书籍,探寻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完善阅读设施,提升服务水平。”
“形成优质阅读品牌,不断丰富阅读场景。”
……
政协委员在深入调研、深度建言中,持续发出阅读“好声音”。
身体力行 推广阅读
经典诵读、分享交流、文化讲座、创意活动……当前,多姿多彩的阅读活动遍及中华大地,描绘出书香社会的绚丽图景。不少政协委员立足本职工作,身体力行投身阅读推广和服务中,为书香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世界读书日前后,也是全国政协常委、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王学典特别忙碌的时候。继2022年成为山东省全民阅读形象大使后,今年他又担任了济南市全民阅读推广大使,已深入走访全省多地推广全民阅读。
“我始终相信,读书具有难以估量的作用。”王学典表示,全民阅读推广是一项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事业,他愿意为此投入更多精力。在深入基层的过程中,王学典也切实感受到基层民众对于阅读的强烈需求。“短视频等新兴平台对基层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深度阅读生态造成不小的冲击,加强县级图书馆建设、设立更多便民图书馆十分必要。”王学典建议,地方政府部门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助力基层图书馆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他也将持续深入基层,促进更多人参与到阅读中来,崇尚读书、爱上读书。
同样忙碌的,还有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北京、武汉、杭州……好书评选、阅读榜单……这些天,韩敬群的行程主题便是“读”与“书”。在他看来,自己既是专业的文学编辑,也是阅读推广人,都与全民阅读密切相关。“我一直认为,编辑应该是全流程的:一方面,我们是生产者,肩负着为读者提供精神产品的重任,要提供具有优质营养的、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成长的优秀作品;另一方面,还要身体力行推广阅读,读书是长期的,要使其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韩敬群说。
在多年实践中,韩敬群深刻感受到,阅读推广应注重深、新、细、实:不断深化,不断创新和超越,以细致服务满足读者需求,产生实实在在的成效,这同样需要“长期努力”。
每当看着图书馆里专注阅读的场景,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图书馆古籍馆馆长陈红彦总会感到欣慰。去年6月,国家图书馆发布了《山海经》专题知识库,除精准的全文识别外,通过人机配合应用实体命名识别技术,建设高质量语料库,挖掘文化数据价值,不仅满足了学者对一手资料的需要,还以更具互动性的“智趣玩”模块设计,激发读者的互动意愿。作为制作方,陈红彦感到自豪,她介绍道,国家图书馆联动全国图书馆正在进行的中华古籍智慧化服务平台建设,以数字化古籍为基础,进一步探索AI技术在文字识别、自动标点、知识图谱构建等领域的应用,将提供更加丰富多元优质的数字人文服务。
“深化全民阅读活动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长期的建设和投入,建立更多渠道,应用更多技术,提供更多的阅读对象和阅读方式。”对陈红彦来说,努力为全民阅读贡献力量,正是图书馆人的责任担当。
责任编辑:李若涵

- 31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