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
- 评论
- 收藏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案例|杨浦区政协:助力杨浦滨江百年工业遗产“活起来”“潮起来”
来源:政协联线 | 2025-04-21 17:46
字号

杨浦滨江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之一。曾经,这里工厂林立,烟囱高耸入云,机器轰鸣声昼夜不停。江畔码头工人穿梭,江上船只往来如织,汽笛声此起彼伏。
如今,被时光“留”在杨浦滨江的诸多工业遗产,又焕发了新的活力。永安栈房旧址西楼化身世界技能博物馆,原上海茶厂厂房化身国家级非遗保护基地、4A级旅游景区“笔墨宫坊”;毛麻仓库、明华糖仓等经修缮后,承办多项艺术大展……融入了现代时尚元素的工业建筑和工业遗存,变身为一个个崭新的公共空间和城市地标,散发着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织交融的独特魅力,吸引市民游客纷至沓来。
杨浦工业遗产“活起来”“潮起来”,有杨浦区政协委员一份助力。
在滨江,处处可见委员调研的身影
杨浦滨江是中国近代工业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水厂、远东最大的火力发电厂、远东第一大煤气厂。新中国成立后,杨浦滨江被进一步建设成上海重要的工业集聚区,沿江的杨树浦路拥有数家万人大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称为“世界仅存的最大滨江工业带”。
进入二十一世纪,杨浦滨江的生产岸线逐步向生活岸线转型。2020年,杨浦区以“生活秀带”为主题,入选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首批创建名单。杨浦滨江持续推进大规模工业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众多文物保护单位和优秀历史建筑改头换面,受到各方高度关注。
“解锁”百年工业遗存的重生密码,关键在于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工业遗产重现风貌、重塑功能、重赋价值。“只有重新融入当代生产生活,工业遗产才有生命力。要让游客、居民、生产者都有获得感。”徒步走遍全市滨江岸线后,杨浦区政协委员陆言侃说。
近年来,围绕工业文明传承、工业建筑焕新、工业遗产内涵发掘,杨浦区政协依托各专门委员会、各街道政协委员工作站等载体,多次组织委员赴杨浦滨江调研。从老码头、老厂房,到各种新建的驿站、展示馆,处处可见委员履职的身影。
2020年,委员们视察了杨浦大桥以东2.7公里滨江段,建议运用VR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呈现百年工业的“第一滴水”“第一度电”,让参观者在沉浸式虚拟体验中收获满满。
2021年,委员们视察了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建议结合儿童友好示范区建设,在儿童公共空间里融入工业元素,让孩子们在玩乐中感受工业魅力和工匠精神。
一次次实地调研,一场场头脑风暴,孕育出无数个让工业遗产“活起来”的金点子。据统计,自2017年区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以来,聚焦滨江开发建设的立案提案,将近百件。
市政协委员徐翔清楚地记得,在一次工作站的履职活动中,他和前来驿站歇息的市民“噶讪胡”,聊到滨江开发建设时,对方感叹:“滨江的工业景观很有味道,如果能一边看风景吹吹风,一边坐着喝喝咖啡,就更有味道了”——这启发了徐翔: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要和打造宜居宜游的公共空间结合起来,要和高品质生活结合起来。这也成为他建言的出发点。
让委员“金点子”结出“金果实”
“这里活动很丰富,我们都来‘轧闹猛’!”
2024年“五一”期间,位于杨浦滨江南段的东方渔人码头举办的“有渔市——五限渔乐”主题“渔市”活动,不仅有30多个摊位展出的美食、手工艺、游戏娱乐,还有上海港码头号子等各种非遗表演,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打卡,现场欢笑声、喝彩声、歌声此起彼伏。
东方渔人码头曾是上海中心水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如今是国内首个以“海洋文化”和“渔文化”为特色的滨江商业综合体。对这处工业遗存的兴衰,委员们高度关注、持续建言。
“这里的人流量,没有想象中那么大。”杨浦区政协委员魏雪飞多次实地勘察后,认为东方渔人码头“并未充分发挥海鲜鱼类消费和美食一站式体验中心的潜力”,也点出了限制东方渔人码头发展的瓶颈问题——供应链与产业链不够完善。
2024年年初,他提交提案,建议在东方渔人码头周边打造全球海鲜鱼类美食消费产业链集聚区,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为了推动委员建言落地落实,区政协和承办单位积极沟通。区商务委牵头,联合联合区市场监管局、区投促办、区文旅局、区滨江集团,对提案进行办理答复。“提案既阐释了‘改’的迫切性,也分析了‘改’的可行性,很有参考价值,我们将在日常工作中一一落实。”区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说。那场“有渔市——五限渔乐”的举办,就吸收了不少提案中的建议。
除东方渔人码头外,建言工业遗存焕发新生的提案还有很多。为了让委员的高质量建言“开花结果”,区政协动了不少脑筋。
通过政协牵线搭桥,众多提案的“金点子”结出了“金果子”,得到采纳落实。
2024年,委员们的提案,迎来了最好的“答复”。杨浦区正式获评“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在5.5公里的杨浦滨江南段,多种工业文明元素以不同形式保留、展示,让场所记忆与当下生活完美融合。16条文物主题的城市微旅行线路,带动千万人走入“烟火”“诗意”同在的生活秀岸。杨浦文物数字管理平台,完成文物保护建筑历史图纸2000余张、历史照片1500余张的数字化归集,以绣花功夫对大型工业遗产实施精准保护。
“我们在一次次的走访、协商、提案办理中,亲眼见证、亲身参与了杨浦滨江的蝶变。这些成果,堪称委员积极履职、政协担当作为的生动注脚。”杨浦区政协委员鲁大举说。
委员将继续求索“老建筑焕新生”
百年工业遗产“活”起来了,而委员并未停下履职脚步。
如今的杨浦滨江,一边是老建筑,一边是新兴企业建设中的办公楼,历史和现代交融,传统与时尚共生,将产生“混搭”效应,为工业遗产涅槃新生带来无限的可能性。
当前,众多在线新经济平台如字节、美团、B站等,纷纷“落户”杨浦滨江,在委员看来,这将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注入新的动力。新旧动能的转换,既能实现工业空间的转型蝶变,也能吸引产业集聚发展、项目纷至沓来,形成良性循环。
“创新才能更好传承。应充分用好新‘企业’的资源,赋能‘老’建筑的活化利用。”杨浦区政协委员吴志根建议,相关部门联合互联网企业,以杨浦滨江的历史建筑为平台,举办创意活动,打造潮流盛宴,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工业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杨浦高校资源集聚,亦可转化为杨浦滨江的发展优势。杨浦区政协委员何爱琴建议,相关部门与高校联合联动,聚焦杨浦滨江工业文明这一“IP”,举办文创设计大赛,开发更多文创产品,进一步发掘工业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
保护好、利用好工业遗产,仍是当今城市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议题。杨浦区政协将继续组织委员发声、出力,让杨浦滨江这片热土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
杨浦滨江漫步道旁百花齐放,沿岸的滨水天际线在夕阳余晖下波光粼粼,那些工业遗存静静矗立着,等待更多人来品读……
委员点评
杨浦区政协委员 鲁大举
加快推动老建筑功能转型,实现从单体功能利用向大规模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多元场景利用转变,让工业遗产真正“活”起来——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各界共同推动。在杨浦滨江的蝶变之路上,杨浦区政协充分发挥了人民政协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组织委员发挥专长、深入调研、精准建言,为工业遗产“活起来”贡献智慧力量。可以说,委员的每一个“金点子”,都是经过反复琢磨、打磨才跃然纸上。
(图片由杨浦区政协提供)
如今,被时光“留”在杨浦滨江的诸多工业遗产,又焕发了新的活力。永安栈房旧址西楼化身世界技能博物馆,原上海茶厂厂房化身国家级非遗保护基地、4A级旅游景区“笔墨宫坊”;毛麻仓库、明华糖仓等经修缮后,承办多项艺术大展……融入了现代时尚元素的工业建筑和工业遗存,变身为一个个崭新的公共空间和城市地标,散发着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织交融的独特魅力,吸引市民游客纷至沓来。
杨浦工业遗产“活起来”“潮起来”,有杨浦区政协委员一份助力。
在滨江,处处可见委员调研的身影
杨浦滨江是中国近代工业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水厂、远东最大的火力发电厂、远东第一大煤气厂。新中国成立后,杨浦滨江被进一步建设成上海重要的工业集聚区,沿江的杨树浦路拥有数家万人大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称为“世界仅存的最大滨江工业带”。
进入二十一世纪,杨浦滨江的生产岸线逐步向生活岸线转型。2020年,杨浦区以“生活秀带”为主题,入选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首批创建名单。杨浦滨江持续推进大规模工业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众多文物保护单位和优秀历史建筑改头换面,受到各方高度关注。
“解锁”百年工业遗存的重生密码,关键在于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工业遗产重现风貌、重塑功能、重赋价值。“只有重新融入当代生产生活,工业遗产才有生命力。要让游客、居民、生产者都有获得感。”徒步走遍全市滨江岸线后,杨浦区政协委员陆言侃说。
近年来,围绕工业文明传承、工业建筑焕新、工业遗产内涵发掘,杨浦区政协依托各专门委员会、各街道政协委员工作站等载体,多次组织委员赴杨浦滨江调研。从老码头、老厂房,到各种新建的驿站、展示馆,处处可见委员履职的身影。
2020年,委员们视察了杨浦大桥以东2.7公里滨江段,建议运用VR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呈现百年工业的“第一滴水”“第一度电”,让参观者在沉浸式虚拟体验中收获满满。
2021年,委员们视察了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建议结合儿童友好示范区建设,在儿童公共空间里融入工业元素,让孩子们在玩乐中感受工业魅力和工匠精神。

2024年4月10日 区政协人资环委开展杨浦滨江中北段公共空间建设情况专题视察
2024年,委员们视察了杨浦滨江中北段公共空间建设情况,建议用好用足杨浦滨江的历史文化元素,构建历史与现代交融互动、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共生的滨水空间。一次次实地调研,一场场头脑风暴,孕育出无数个让工业遗产“活起来”的金点子。据统计,自2017年区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以来,聚焦滨江开发建设的立案提案,将近百件。

2023年11月2日 区政协举行“人民城市最佳实践地”杨浦滨江政协委员工作站揭牌仪式,委员们参观杨浦滨江委员工作站
2023年11月2日,在秦皇岛轮渡站二楼的杨树浦驿站,“人民城市最佳实践地”杨浦滨江政协委员工作站成立,31名全国、市、区三级政协委员入站履职。由此,供市民游客“歇歇脚”的这处驿站,成为委员观察杨浦滨江的新窗口、新渠道。市政协委员徐翔清楚地记得,在一次工作站的履职活动中,他和前来驿站歇息的市民“噶讪胡”,聊到滨江开发建设时,对方感叹:“滨江的工业景观很有味道,如果能一边看风景吹吹风,一边坐着喝喝咖啡,就更有味道了”——这启发了徐翔: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要和打造宜居宜游的公共空间结合起来,要和高品质生活结合起来。这也成为他建言的出发点。
让委员“金点子”结出“金果实”
“这里活动很丰富,我们都来‘轧闹猛’!”
2024年“五一”期间,位于杨浦滨江南段的东方渔人码头举办的“有渔市——五限渔乐”主题“渔市”活动,不仅有30多个摊位展出的美食、手工艺、游戏娱乐,还有上海港码头号子等各种非遗表演,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打卡,现场欢笑声、喝彩声、歌声此起彼伏。
东方渔人码头曾是上海中心水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如今是国内首个以“海洋文化”和“渔文化”为特色的滨江商业综合体。对这处工业遗存的兴衰,委员们高度关注、持续建言。
“这里的人流量,没有想象中那么大。”杨浦区政协委员魏雪飞多次实地勘察后,认为东方渔人码头“并未充分发挥海鲜鱼类消费和美食一站式体验中心的潜力”,也点出了限制东方渔人码头发展的瓶颈问题——供应链与产业链不够完善。
2024年年初,他提交提案,建议在东方渔人码头周边打造全球海鲜鱼类美食消费产业链集聚区,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为了推动委员建言落地落实,区政协和承办单位积极沟通。区商务委牵头,联合联合区市场监管局、区投促办、区文旅局、区滨江集团,对提案进行办理答复。“提案既阐释了‘改’的迫切性,也分析了‘改’的可行性,很有参考价值,我们将在日常工作中一一落实。”区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说。那场“有渔市——五限渔乐”的举办,就吸收了不少提案中的建议。
除东方渔人码头外,建言工业遗存焕发新生的提案还有很多。为了让委员的高质量建言“开花结果”,区政协动了不少脑筋。

2021年3月24日,区政协举行滨江开发同类提案办理协商,组织委员实地视察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
区政协提案委主任朱纯静告诉记者,自十四届区政协以来,他们已开展了3次滨江开发同类提案办理协商。“为了提高提案办理的效率,我们对同类提案进行集中式办理,让提办双方共聚一堂,充分协商,互相理解,形成共识。在‘头脑风暴’的过程中,还能产生新的金点子,进一步助力(滨江开发)这项工作提速增效。”他说。通过政协牵线搭桥,众多提案的“金点子”结出了“金果子”,得到采纳落实。
2024年,委员们的提案,迎来了最好的“答复”。杨浦区正式获评“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在5.5公里的杨浦滨江南段,多种工业文明元素以不同形式保留、展示,让场所记忆与当下生活完美融合。16条文物主题的城市微旅行线路,带动千万人走入“烟火”“诗意”同在的生活秀岸。杨浦文物数字管理平台,完成文物保护建筑历史图纸2000余张、历史照片1500余张的数字化归集,以绣花功夫对大型工业遗产实施精准保护。
“我们在一次次的走访、协商、提案办理中,亲眼见证、亲身参与了杨浦滨江的蝶变。这些成果,堪称委员积极履职、政协担当作为的生动注脚。”杨浦区政协委员鲁大举说。
委员将继续求索“老建筑焕新生”
百年工业遗产“活”起来了,而委员并未停下履职脚步。
如今的杨浦滨江,一边是老建筑,一边是新兴企业建设中的办公楼,历史和现代交融,传统与时尚共生,将产生“混搭”效应,为工业遗产涅槃新生带来无限的可能性。
当前,众多在线新经济平台如字节、美团、B站等,纷纷“落户”杨浦滨江,在委员看来,这将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注入新的动力。新旧动能的转换,既能实现工业空间的转型蝶变,也能吸引产业集聚发展、项目纷至沓来,形成良性循环。
“创新才能更好传承。应充分用好新‘企业’的资源,赋能‘老’建筑的活化利用。”杨浦区政协委员吴志根建议,相关部门联合互联网企业,以杨浦滨江的历史建筑为平台,举办创意活动,打造潮流盛宴,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工业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杨浦高校资源集聚,亦可转化为杨浦滨江的发展优势。杨浦区政协委员何爱琴建议,相关部门与高校联合联动,聚焦杨浦滨江工业文明这一“IP”,举办文创设计大赛,开发更多文创产品,进一步发掘工业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
保护好、利用好工业遗产,仍是当今城市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议题。杨浦区政协将继续组织委员发声、出力,让杨浦滨江这片热土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
杨浦滨江漫步道旁百花齐放,沿岸的滨水天际线在夕阳余晖下波光粼粼,那些工业遗存静静矗立着,等待更多人来品读……
委员点评
杨浦区政协委员 鲁大举
加快推动老建筑功能转型,实现从单体功能利用向大规模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多元场景利用转变,让工业遗产真正“活”起来——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各界共同推动。在杨浦滨江的蝶变之路上,杨浦区政协充分发挥了人民政协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组织委员发挥专长、深入调研、精准建言,为工业遗产“活起来”贡献智慧力量。可以说,委员的每一个“金点子”,都是经过反复琢磨、打磨才跃然纸上。
(图片由杨浦区政协提供)
责任编辑:张晓莉

- 66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