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 评论
- 收藏
记上海市政协常委方奇钟:全“方”位“有求必应”
来源:政协联线 | 2025-04-25 10:51
字号


上海市政协常委方奇钟
用“有求必应”来形容上海市政协常委、科学技术界副召集人,民革上海市委经济与金融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科技企业联合会会长,上海奇士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奇钟,有两层意思:一是方奇钟的微信昵称就叫“有求必应”;二是在参政履职方面,方奇钟每每“有求必应”。全“方”位“有求必应”
2023年,业内人士达成共识,推动当下国家发展进程中最重要的产业暨集成电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期待通过总结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经验教训提出有利于推动行业发展的真知灼见。方奇钟以“关于规划建设上海芯片特区, 提升应对国际芯片霸权能力的提案”传递业界声音:“芯片是需要设计、生产、用户通力合作的产业,需求对供给的拉动作用明显而直接。”
何以“有求必应”?“企业服务国家、个人服务社会、委员服务群众,本就是理所应当。” 方奇钟如是说。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方奇钟辞去浦东一家乡镇企业副厂长的职位,从卖冷库起家,抓住浦东开发开放的机遇,承接机电设备、商用空调安装、环境照明和室内外装饰工程,多次荣获上海“白玉兰”奖、“申安杯”优质安装工程奖,逐渐成长为行业领军企业。
经过30年艰苦创业、多元发展,方奇钟一手打拼出来的“奇士”如今已成为旗下拥有20多家分支企业、年总产值近50亿元的企业集团。
2004年,方奇钟回到家乡,在这里陆续建立了4个科技园区,组成产业集群,被授予“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和“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2018年12月,方奇钟被评为第五届上海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走进方奇钟的“奇士”,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不是规模和产值,而是“一堵墙”——荣誉墙上是一排肖像照,照片上的每张笑脸都来自一名优秀员工。“奖励要向新人倾斜,让更多年轻人‘上墙’,希望他们在公司得到鼓励和肯定。”为了让员工快速成长,方奇钟动足脑筋——对新晋职工开展针对性培训;请专家上门,帮助数百名员工获得多种技能资格证书;制定《青年职工管理才能培训计划》,每年安排年轻人参加管理人才研修班…… “全国关爱员工优秀民营企业家”称号于方奇钟而言,可谓实至名归。“方总不是把我们当人力用,而是当人才用的”——这是企业员工对自己老总的一个评价。
“奇士”不仅有“一堵墙”,还有“一面面旗”。在公司内,方奇钟极为重视发挥党建、中共党员作用。“作为党派成员,我深知发挥执政党引领作用的重要性。我把这种观念贯彻到自己的企业中,从中收获颇多。” 方奇钟表示。
在“奇士”,不少办公桌旁都贴着“党员先锋模范岗”的标牌。在方奇钟看来,每一块牌子都代表一面旗帜。“奇士”是上海较早建立党组织的民营企业,2002年9月成立党支部,发展至今,党员由3人增至百余人。在向高科技产业集群转型后,“奇士”积极面对新挑战,将多年党建经验传给更多企业。如今,在奇士集群,有3名党员以上的企业100%都成立了党支部。平日的工作中,党员率先垂范,使“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忠于祖国、热爱本职”的作风成为员工共同追求的目标。
“党组织一直是‘奇士’的基石。企业发展,关键是人,而党建工作就是要锻炼人、塑造人,加强员工综合素质,提升企业凝聚力。”方奇钟说。
企业家的另一个“专业”是慈善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要深度挖掘优秀企业家精神特质和典型案例,弘扬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示范作用,造就优秀企业家队伍。”
方奇钟是一位企业家,从“奇士”到奇士集群真真切切诠释了一份企业家精神——他顺应国家和上海发展的大趋势,全面向科技型企业转型,成为上海市从民营科技园区成功转型升级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典型案例。方奇钟探索的院士专家工作站、企业科学技术协会、“创新创业总裁大讲堂”等项目,都成为科技企业创新的品牌,为上海科创企业发展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作为成功的企业家,方奇钟还有一个“专业”,那就是——做慈善。
早在创业初期,方奇钟就已经开始尽己所能为社会作贡献。上世纪80年代,他看到乡间小道泥泞路滑,走路和行车都很不方便,就出钱出力重筑道路;他的家乡有个十字路段,连续发生伤亡事故,他就出资为路口安装了红绿灯……
1997年起,他开始慰问和资助家乡的老人,如今资助人数已经上千,累计资助金额以百万计,让老人们都分享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他还带领企业内的年轻人一起开展志愿活动,在公司成立了以党员、团员为骨干的企业志愿者服务队,为敬老院、街道服务中心、百岁老人免费清洗空调。在“奇士”,一年一度的新春“慈善一日捐”已持续了十多年。方奇钟用一片爱心,深深地影响了他身边的“奇士人”。
作为民革上海市委企业家联谊会副会长,他把民革的事当作自己的分内事。以实际行动关爱老党员;参加民革浦东区委会与民革重庆万州区委会合作共建项目,资助该地区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参加市委会在贵州省纳雍县开展的助学活动,为“沪纳助学基金”捐款数万元……
方奇钟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中的艰难深有体会,他一直在考虑如何助推其他企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甚至做大做强。奇士孵化器成立之初就以服务为抓手,投资数千万元,打造奇士科技产业园及众创空间,以供众多创业型企业入驻。同时,还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建立了创业导师与创业企业之间“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创业导师服务体系,为企业精准把脉问诊。
“从本质来说,我们就是做一个‘店小二’,希望为科技型创业企业提供更为优质的创业指导、辅导服务,让它们能够少走弯路,获得更好、更持续的发展。” 方奇钟看到的是:一家中小企业的背后,是几十上百名员工;员工的背后则是几十上百个家庭。企业好、员工好、家庭好,社会就更好。这又是另一个层面的“慈善”。
参政议政出满勤
在成为上海市政协常委之前,方奇钟已经在市、区两级政协担任委员多年,仅浦东新区政协委员就担任了四届。多年的履职生涯,从未让他感到倦怠。在担任市政协委员后,这位本职工作、社会工作都很繁忙的企业家,参政议政也是出满勤。
方奇钟是个实干的人,在政协履职时,他同样不讲空话。他的建言发声,必定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近年来,他的企业逐步转向高科技领域,许多建言都与此相关,那都是他在平时的工作和不断的探索中得来的真切感受与思索。
方奇钟办公室里有四幅画,画上错落有致的楼房,那是他职业生涯最得意的作品——自2004年起,奇士相继建造4个科技园区,形成产业集群。目前,奇士集群有近300家高科技企业和近200家平台型企业,已孵化企业涉及移动互联网、机器人、新能源、医疗器械、多维减震等领域。
在产业集群里,“奇士”努力架起园区企业与政府沟通的桥梁,帮它们更好地享受政策;在政协层面上,方奇钟积极呼吁:高新科技企业申报项目过程烦琐,存在重复盖章、重复征询等现象;审批时间过长,有些项目通过审批,却已算不上“高新技术”。“建议先从政府行政服务中心抓起,调整束缚民企发展的行政审批事项”的提案,获得上海市政协优秀提案奖。有媒体报道称,这位企业家一语道破了中小企业发展的“痛点”。
2024年上海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期间,方奇钟以市政协常委、上海市科技企业联合会会长的身份建言:“在科创中心建设过程中,在创新创业发展之中,中小科技企业是非常重要的力量。不要看它小,但是它活力非凡。”他呼吁国家和政府要保证政策的实用性、持续性与可操作性,并建立和完善实施评估体系,应将更多的金融资源向民营企业倾斜,切实做到降低融资成本,提供更多的直接融资渠道。
这只是方奇钟多年参政履职生涯中的一个片段。他说,自己会始终“以新委员的姿态和热情、老委员的经验和执着去履职,多讲话、讲真话”,践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责任编辑:张晓莉

- 9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