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评论
  • 收藏
星未来“寻觅上海”城市定向活动圆满收官:探寻上海脉搏,他们与世界温柔对话
政协联线记者 刘毅  
来源:政协联线 | 2025-04-21 15:29 字号
图为活动现场

图为活动现场

当观光巴士驶过外滩百年建筑群,阳光透过车窗洒在少年们专注的脸上——这不单是一次城市观光,也是自闭症孩子与世界的温柔对话。4月19日,由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女青年会全国协会与上海华爱公益基金会携手发起的“星未来”项目“寻觅上海”系列活动落下帷幕。9名自闭症学员以“城市拼图收集者”的身份,搭乘红色巴士穿梭于历史博物馆、邮政博物馆、中共一大会址等城市地标,在光影交叠中触摸上海的脉搏。
相较于前几次活动对地铁、轮渡等日常交通的探索,此次双层巴士提供了更加独特的视角:当学员们登上观光巴士二层,外滩的万国建筑群化作立体画卷在眼前铺展。在邮政博物馆的青铜旋转门旁,学员茅豆用指尖反复摩挲1930年代的瓷砖纹路,志愿者引导他将触感转化为“时间的密码”;历史博物馆的近代上海展厅前,原本胆小的琳琳主动拿起任务卡,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学习唱国歌。上海华爱公益基金会相关负责人说,这些细微的突破,印证着环境适应训练正转化为真实的社会化能力。学员在历史博物馆参观

学员在历史博物馆参观

通过活动的开展,参与学员在公共场所主动交流,社交能力、环境适应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比能力提升更喜人的是,少年们眼中渐次点亮的光——在外滩观景平台,曾有严重刻板行为的源源突然指着陆家嘴天际线自豪地说:“那是上海中心,我去过的,它有632米高,它还是中国第一高楼呢!”这种将城市意象转化为情感锚点的能力,标志着他们开始构建与世界的诗意联结。
随着末班观光巴士驶回始发站,寻觅上海之旅告一段落。作为历时一年的系列收官之作,此次活动实现了从“技能培养”到“情感认同”的升华。“这并不是我们服务的终点,社会融合之旅仍将继续。”上海华爱公益基金会相关负责人略带感慨地说,当城市的经纬线交织进特殊群体的生命图谱,那些曾被折叠的成长叙事,终将在理解与共情中舒展绽放。
主办方 供图
责任编辑:张希喆
转载请注明来源
  • 21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