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
- 评论
- 收藏
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组织功能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为上海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贡献智慧力量
来源:政协联线 | 2025-04-30 17:55
字号

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上海承担着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历史使命,要抢抓机遇,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科技创新是上海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十四届上海市政协按照中央和市委部署要求,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等优势,坚持建言资政与凝聚共识双向发力,持续助力上海科技创新高地建设。
助力完善全链条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从“0-10”的全过程,需要各创新主体的配合与努力,着眼全过程创新、树立全链条观念,实现各创新要素的有机整合与配置,打造出具有上海城市特色、同时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发挥重要功能的科创生态。
2023年,市政协将“完善风险共担和全链条加速机制,着力打造富有活力的创新生态”作为重点课题,走访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李政道研究所等新型研发机构,实地考察飞镖创新中心、微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实验室等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情况,走进上海科技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等就完善风险共担和全链条加速机制、着力打造富有活力的创新生态召开专题座谈会,广泛收集各方意见建议,并与市科学学研究所联合成立课题组工作组,坚持边调查边研究,充分吸取经验、聆听诉求,聚焦真问题、真瓶颈,形成课题调研报告,从完善创新全链条加速机制,健全创新风险共担机制,促进创新要素高效配置,营造活力迸发的创新生态等方面提出建议。
一个创新的城市要至少有1-2个“核爆点”,这里是创新思想的源泉、新赛道的风口点、全球各类创新资源的汇聚区。2023年6月,市政协举行十四届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围绕“强化全链条创新理念,打造具有创新策源意义、引领赛道风口的‘核爆点’”专题议政建言。
会议的主旨发言立足“战略、战术、战力、战果”四个方面,提出加强创新系统谋划、贯穿创新全链条加速机制、建立多方融合的风险共担机制、叠加优势打造创新“核爆点”等建议。8位常委分别从打造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完善科技金融体系、健全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引入科技孵化器新模式等方面提出建议,5位委员围绕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打造高水平公共研发平台、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等建言,另有多篇书面建言。会议提出,要聚焦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推动全链条创新、打造新赛道新风口、汇聚顶尖人才四个方面精准发力,进一步优化科技战略布局、强化体制机制支撑、推动科技创新形成生产力、构建开放创新生态,全面提升上海科技创新策源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
建言用好重大科学装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科学装置是人类发现自然规律、探索未知世界、实现技术变革的大型设施,是取得重大科学突破的保障之一,具有推进多学科综合交叉发展、突破高新技术瓶颈的强大支撑能力,是国之重器、科技利器,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024年,市政协将“发挥好重大科学装置作用,强化对原始创新和核心技术攻关的支撑能力”作为重点课题,座谈了全部的在沪重大科学装置负责人,走访了全部的与装置建设管理相关的主管单位和职能部门,发放了面向光源、蛋白质设施全部用户调查问卷,全面了解在沪大科学装置的运行情况。同时,深入现场考察上海光源、蛋白质设施等大装置运行,深入一线访谈使用者和运营人员,深入了解百济神州、联影医疗、中石化上海石化研究院等装置代表性用户,从建设、管理、使用多个角度入手,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针对调研发现的关键问题,市政协边调研边总结,邀请在沪重大科学装置、集成电路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行业代表性企业相关负责人走进市政协面对面交流,并听取意见建议,探寻供需契合点,共同构建创新生态系统,进一步发挥好重大科学装置对于原始创新与核心技术攻关的支撑能力。并就如何更好发挥大科学装置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功能优势,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等问题,邀请在沪重大科学装置相关负责人、生物医药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8家生物医药企业代表座谈交流,深究问题背后的原因,进一步探究建好用好大科学装置的可行性路径。
与会者认为,要充分发挥大科学装置支撑基础研究的作用,优化完善大科学装置与国家实验室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对接,实现强强联合;要提升大科学装置对企业用户的开放服务水平,构建开放合作共享的创新生态系统,为大科学装置进行企业开放服务提供政策保障和支持,加快“从0到1”原始创新突破,服务推动国家重点产业振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
重大科学装置是解决重点产业“卡脖子”问题、支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物质技术基础,是抢占全球科技制高点、构筑竞争新优势的战略必争之地。作为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四梁八柱”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沪重大科学装置也亟需做强功能、加大赋能。
2024年6月,上海市政协举行十四届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围绕“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建好用好重大科学装置,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议题,开展协商议政。会议的主旨发言从深化“装置+”战略布局、打造国际科技合作平台、优化多元协同管理机制、着眼未来加强前瞻谋划等方面建言献策。9位委员分别围绕加强分类管理和精准施策、深化社会多元化参与、加快大科学装置协同发展、推动前沿基础科学研究等提出对策建议。3位常委就大科学装置赋能产业创新、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等作了即席发言,另外还有多篇书面发言。会议提出,要加快建好用好在沪重大科学装置,进一步强化服务保障、促进成果转化、深化创新协同、深化国际合作,为增强上海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
探究“引才、育才、留才、用才”
纵观全球,拥有一批基础研究能力突出的科技企业,已成为国际科创高地的重要标志。再看上海,亟须培育一大批能够发挥“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用的创新型企业,全力加强企业基础研究,补齐这一“关键短板”。如何推动企业成为基础研究生力军,让更多企业成为“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2024年,市政协将有关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系列提案组成了“着力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重点提案专题。
为全面了解不同产业,不同所有制性质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与创新发展现状,吸纳更多界别群众参与到提案督办、提案办理中来。市政协围绕“着力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召开重点提案协商界别群众意见沟通会、重点提案协商集中沟通会、重点提案督办跨界别委员及界别群众座谈交流会,听取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性质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建议。
在深入调研、多轮协商、充分征求意见、取得良好共识的基础上,2024年8月,市政协召开“着力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重点提案办理协商会。邀请提案主办、会办单位相关负责同志,提出提案的单位和委员及相关界别群众代表共聚一堂,面对面交流,共议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的思路举措。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驱动因素。今年以来,市政协围绕“夯实基础,优化结构,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队伍”重点课题赴张江科学城、市欧美同学会、市侨联、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上海创智学院、东浩兰生集团等调研,并邀请企业、市属高校、行业协会、孵化器、法律界等各方代表走进政协,围绕“应用导向科技创新人才”“生物医药领域创新创业人才”进行座谈交流。同时,为吸纳更多国际化创新型人才的智慧,市政协还邀请部门外籍专家代表走进市政协科技界别委员工作室,与部分市政协委员面对面交流。
在多场调研座谈会中,脚跟未稳”的初创人才,受到各方关注关心。如何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让各类人才汇聚上海、扎根上海、干事创业、实现价值,是大家热议的话题。与会者建议,探索开展对初创人才的早期帮扶政策,根据实际情况为初创人才的科研项目提供资助,搭建创业孵化器和产业园,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营造敢于挑战权威、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让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作为、敢担当、能成事。
做好“引才、育才、留才、用才”工作,关键在于赢得人心。在多场调研座谈会中,围绕做好人才服务保障工作,与会者提出,切实提升各类人才在沪的归属感与融入感,让各类人才在沪过得安心、舒心,真正将人才的智慧与力量转化为城市发展的强大动能。
当前,上海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正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重要讲话精神。上海市政协将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组织功能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围绕建言“十五五”规划编制,继续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广谋良策,切实提升建言的针对性、精准性、科学性,为上海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科技创新是上海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十四届上海市政协按照中央和市委部署要求,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等优势,坚持建言资政与凝聚共识双向发力,持续助力上海科技创新高地建设。
助力完善全链条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从“0-10”的全过程,需要各创新主体的配合与努力,着眼全过程创新、树立全链条观念,实现各创新要素的有机整合与配置,打造出具有上海城市特色、同时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发挥重要功能的科创生态。
2023年,市政协将“完善风险共担和全链条加速机制,着力打造富有活力的创新生态”作为重点课题,走访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李政道研究所等新型研发机构,实地考察飞镖创新中心、微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实验室等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情况,走进上海科技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等就完善风险共担和全链条加速机制、着力打造富有活力的创新生态召开专题座谈会,广泛收集各方意见建议,并与市科学学研究所联合成立课题组工作组,坚持边调查边研究,充分吸取经验、聆听诉求,聚焦真问题、真瓶颈,形成课题调研报告,从完善创新全链条加速机制,健全创新风险共担机制,促进创新要素高效配置,营造活力迸发的创新生态等方面提出建议。
一个创新的城市要至少有1-2个“核爆点”,这里是创新思想的源泉、新赛道的风口点、全球各类创新资源的汇聚区。2023年6月,市政协举行十四届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围绕“强化全链条创新理念,打造具有创新策源意义、引领赛道风口的‘核爆点’”专题议政建言。
会议的主旨发言立足“战略、战术、战力、战果”四个方面,提出加强创新系统谋划、贯穿创新全链条加速机制、建立多方融合的风险共担机制、叠加优势打造创新“核爆点”等建议。8位常委分别从打造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完善科技金融体系、健全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引入科技孵化器新模式等方面提出建议,5位委员围绕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打造高水平公共研发平台、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等建言,另有多篇书面建言。会议提出,要聚焦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推动全链条创新、打造新赛道新风口、汇聚顶尖人才四个方面精准发力,进一步优化科技战略布局、强化体制机制支撑、推动科技创新形成生产力、构建开放创新生态,全面提升上海科技创新策源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
建言用好重大科学装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科学装置是人类发现自然规律、探索未知世界、实现技术变革的大型设施,是取得重大科学突破的保障之一,具有推进多学科综合交叉发展、突破高新技术瓶颈的强大支撑能力,是国之重器、科技利器,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024年,市政协将“发挥好重大科学装置作用,强化对原始创新和核心技术攻关的支撑能力”作为重点课题,座谈了全部的在沪重大科学装置负责人,走访了全部的与装置建设管理相关的主管单位和职能部门,发放了面向光源、蛋白质设施全部用户调查问卷,全面了解在沪大科学装置的运行情况。同时,深入现场考察上海光源、蛋白质设施等大装置运行,深入一线访谈使用者和运营人员,深入了解百济神州、联影医疗、中石化上海石化研究院等装置代表性用户,从建设、管理、使用多个角度入手,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针对调研发现的关键问题,市政协边调研边总结,邀请在沪重大科学装置、集成电路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行业代表性企业相关负责人走进市政协面对面交流,并听取意见建议,探寻供需契合点,共同构建创新生态系统,进一步发挥好重大科学装置对于原始创新与核心技术攻关的支撑能力。并就如何更好发挥大科学装置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功能优势,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等问题,邀请在沪重大科学装置相关负责人、生物医药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8家生物医药企业代表座谈交流,深究问题背后的原因,进一步探究建好用好大科学装置的可行性路径。
与会者认为,要充分发挥大科学装置支撑基础研究的作用,优化完善大科学装置与国家实验室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对接,实现强强联合;要提升大科学装置对企业用户的开放服务水平,构建开放合作共享的创新生态系统,为大科学装置进行企业开放服务提供政策保障和支持,加快“从0到1”原始创新突破,服务推动国家重点产业振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
重大科学装置是解决重点产业“卡脖子”问题、支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物质技术基础,是抢占全球科技制高点、构筑竞争新优势的战略必争之地。作为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四梁八柱”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沪重大科学装置也亟需做强功能、加大赋能。
2024年6月,上海市政协举行十四届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围绕“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建好用好重大科学装置,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议题,开展协商议政。会议的主旨发言从深化“装置+”战略布局、打造国际科技合作平台、优化多元协同管理机制、着眼未来加强前瞻谋划等方面建言献策。9位委员分别围绕加强分类管理和精准施策、深化社会多元化参与、加快大科学装置协同发展、推动前沿基础科学研究等提出对策建议。3位常委就大科学装置赋能产业创新、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等作了即席发言,另外还有多篇书面发言。会议提出,要加快建好用好在沪重大科学装置,进一步强化服务保障、促进成果转化、深化创新协同、深化国际合作,为增强上海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
探究“引才、育才、留才、用才”
纵观全球,拥有一批基础研究能力突出的科技企业,已成为国际科创高地的重要标志。再看上海,亟须培育一大批能够发挥“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用的创新型企业,全力加强企业基础研究,补齐这一“关键短板”。如何推动企业成为基础研究生力军,让更多企业成为“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2024年,市政协将有关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系列提案组成了“着力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重点提案专题。
为全面了解不同产业,不同所有制性质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与创新发展现状,吸纳更多界别群众参与到提案督办、提案办理中来。市政协围绕“着力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召开重点提案协商界别群众意见沟通会、重点提案协商集中沟通会、重点提案督办跨界别委员及界别群众座谈交流会,听取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性质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建议。
在深入调研、多轮协商、充分征求意见、取得良好共识的基础上,2024年8月,市政协召开“着力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重点提案办理协商会。邀请提案主办、会办单位相关负责同志,提出提案的单位和委员及相关界别群众代表共聚一堂,面对面交流,共议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的思路举措。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驱动因素。今年以来,市政协围绕“夯实基础,优化结构,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队伍”重点课题赴张江科学城、市欧美同学会、市侨联、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上海创智学院、东浩兰生集团等调研,并邀请企业、市属高校、行业协会、孵化器、法律界等各方代表走进政协,围绕“应用导向科技创新人才”“生物医药领域创新创业人才”进行座谈交流。同时,为吸纳更多国际化创新型人才的智慧,市政协还邀请部门外籍专家代表走进市政协科技界别委员工作室,与部分市政协委员面对面交流。
在多场调研座谈会中,脚跟未稳”的初创人才,受到各方关注关心。如何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让各类人才汇聚上海、扎根上海、干事创业、实现价值,是大家热议的话题。与会者建议,探索开展对初创人才的早期帮扶政策,根据实际情况为初创人才的科研项目提供资助,搭建创业孵化器和产业园,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营造敢于挑战权威、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让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作为、敢担当、能成事。
做好“引才、育才、留才、用才”工作,关键在于赢得人心。在多场调研座谈会中,围绕做好人才服务保障工作,与会者提出,切实提升各类人才在沪的归属感与融入感,让各类人才在沪过得安心、舒心,真正将人才的智慧与力量转化为城市发展的强大动能。
当前,上海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正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重要讲话精神。上海市政协将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组织功能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围绕建言“十五五”规划编制,继续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广谋良策,切实提升建言的针对性、精准性、科学性,为上海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责任编辑:李若涵

- 96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