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
  • 评论
  • 收藏
这件提案有了新进展:推进能源绿色转型,助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政协联线记者 董潇韩  
来源:政协联线 | 2025-04-09 19:22 字号
图片来源:上海国资

图片来源:上海国资

近日,国内首艘已投运的最大甲醇加注船“海港致远”轮在上海洋山港尚东码头成功为韩国韩新海运“HMM Green”轮完成同步加注作业,加注绿色甲醇2902.5吨,同步装卸集装箱1532TEU(标准箱)。这是上海港为国际航行船舶首次批量加注国产绿色甲醇,标志着上海港实现了国产绿色甲醇全产业链供应服务,为国际航运绿色燃料加注开启新篇章。
此次加注的国产绿色甲醇于内蒙古生产后,通过陆路和海运的方式运抵上海港,符合ISCC-EU认证,温室气体GHG减排量达到70%。此次国产绿色甲醇批量加注的成功实施,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深化智慧绿色航运合作发展,提升全球航运要素配置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绿色甲醇是上海推进能源绿色转型,助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撑。今年1月,上海10万吨级绿色甲醇项目在上海化工区正式开工。该项目将实现上海绿色甲醇产业“零”的突破,预计今年底正式建成,上海港有望加注第一口本地产的绿色甲醇。
上海港作为世界上吞吐量最大的集装箱港口,绿色甲醇加注需求量达到40万吨/年—50万吨/年。上海打造国际航运中心,需要有与能级相匹配的绿色甲醇加注中心。2024年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期间,市政协常委黄迪南提交了关于推进本市生物天然气制备绿色甲醇工作的提案。
绿色甲醇以高燃烧效率、低排放量、强可再生能力以及运输便捷等特点被视为未来10年至20年最具吸引力的航运绿色替代燃料之一。黄迪南认为,“采用生物天然气异地接收、等量置换方式制取绿色甲醇,是基于本市资源禀赋及能源设施基础的最佳选择”。
“建议将本市绿色甲醇项目整体工作纳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内容,明确牵头部门,建立协同工作机制。”黄迪南建议,“加快推进生物天然气统一接收入网工作,本市生物天然气优先用于制备绿色甲醇,加快规划建设湿垃圾资源化利用等项目,充分发挥本市天然气‘一张网’优势,实现本市生物天然气快速、统一、安全、高效入网。”
绿色甲醇作为船用燃料前景广阔,但产业尚处起步阶段,上海10万吨级绿色甲醇项目仅是一个开端,未来需要全市乃至长三角地区上中下游企业协同合作,尽快形成与国际航运中心相匹配的绿色甲醇自主产能。
面对全球航运产业链的“绿化”趋势,上海港正闻风而动。
责任编辑:李若涵
转载请注明来源
  • 23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