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记为家乡守护文脉的著书人马利:乡村“草根”著书人


来源:政协联线 | 2025-03-07 14:08
字号

日前,开州区社科联组织召开的“开州文史座谈会暨《开州古籍珍本》(第一辑)发布会”在开州国学院如期举行,来自万开云三地的文史爱好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开州文史相关研究及其传承。发布会上,马利向开州图书馆捐赠了10册《开州古籍珍本》(第一辑),“这充实了开州图书馆的地方文献馆藏资源,也为后人深入研究开州历史文化补充了相关史料。”区图书馆馆长梁红说。
《南门镇史话》,由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
“红岩英烈颜昌豪,就诞生在我们南门镇,其女颜淑荣倡导对家乡历史进行整理,并确定由我具体负责编纂《南门镇史话》。“马利说,接到这个任务后,他既荣耀又深感责任重大,决心全力以赴编纂好《南门镇史话》,不辜负前辈的重托。
2017年1月,马利启动编纂《南门镇史话》,历时5年之久,2022年10月,《南门镇史话》正式出版。该书共计55万字,1000张图片,528页全彩印刷。该书被开州区委宣传部推荐参与“2023书香重庆——渝版渝创图书”评选活动,成功入选,并被中国国家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重庆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重庆大学图书馆等多家图书馆收藏。2024年3月22日,《重庆晚报》以“80后为家乡著的书,被各大图书馆收藏”为题予以宣传报道。
为了让更多的开州人乃至外地人了解南门镇、记住南门镇、喜欢南门镇,马利还开办微信公众号“南门镇史话”,发布有关南门镇发展的各种资讯,对外传播南门好声音。同时还收集开州30多首本土歌曲,并成功登上QQ音乐平台。
“我是通过微信公众号‘南门镇史话’,才了解为家乡文脉传承著书的‘草根’马利的,我为马利是南门镇中人感到骄傲!”南门镇镇中村党支部书记凃属月无比荣耀地说。
《开州古籍珍本》,开州史料完整全面
“编纂《开州古籍珍本》(第一辑),旨在为守护开州历史,编纂《开州文库》丛书积累经验,边干边学、边学边干,《开州古籍珍本》(第一辑)就是这样编纂完成的。”马利说,如果政府主导编纂《开州文库》丛书,他将全力以赴。
区社联主席张立军介绍,《开州古籍珍本》(第一辑)有三个特点,一是将古代的《开县志》及民国钞本尽数收录,方便大家查阅。二是呈现了开县民国时期部份重要史料,如开州民国时期的商业、教育、经济等情况。三是珍本将各史志撰(纂)者的生平进行了详细补充与完善,从而记忆前辈们对为开州历史传承所做的巨大贡献。
文史爱好者点评:致敬历史,唤起乡愁
“马利是为家乡守护文脉的‘草根’著书人,但他编纂的《南门镇史话》和《开州古籍珍本》(第一辑)却很专业,不但具备扎实的历史知识,而且治学严谨,还具有较强的文献研究能力。”中国作协会员、国家一级编剧王楚华如是说。
“《南门镇史话》客观公正地记录了家乡历史与现状,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文风朴实、情感真挚,字里行间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为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乡土记忆,极具研究和收藏价值。”南门镇党委统战委员熊侨华肯定地说。
“我区提出‘加快建设文脉清晰、文理贯通、文化繁盛的文化强区’建设目标,文化必须有载体、有成果、有传承。 马利编纂的《南门镇史话》《开州古籍珍本》(第一辑)既响应了这一号召,又为推进‘一极两大三区’新开州建设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开州区政协教科文卫委原主任刘登平说。
(开州日报记者熊瑛 文/图)

▲记为家乡守护文脉的著书人马利 开州日报记者熊瑛/图
《开州古籍珍本》(第一辑)是继马利主编《南门镇史话》后的又一力作。1980年9月出生于开州区南门镇的马利,1998年考上了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大学毕业后从事图书与电子商务行业。因爱好文史、热爱开州缘由,2017年起开始收藏和整理开州地方文献,已收藏5000本(份)开州地方文献,并于2022年编纂出版成了《南门镇史话》,于2024年底编纂完成《开州古籍珍本》(第一辑)出版。《南门镇史话》,由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
“红岩英烈颜昌豪,就诞生在我们南门镇,其女颜淑荣倡导对家乡历史进行整理,并确定由我具体负责编纂《南门镇史话》。“马利说,接到这个任务后,他既荣耀又深感责任重大,决心全力以赴编纂好《南门镇史话》,不辜负前辈的重托。
2017年1月,马利启动编纂《南门镇史话》,历时5年之久,2022年10月,《南门镇史话》正式出版。该书共计55万字,1000张图片,528页全彩印刷。该书被开州区委宣传部推荐参与“2023书香重庆——渝版渝创图书”评选活动,成功入选,并被中国国家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重庆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重庆大学图书馆等多家图书馆收藏。2024年3月22日,《重庆晚报》以“80后为家乡著的书,被各大图书馆收藏”为题予以宣传报道。
为了让更多的开州人乃至外地人了解南门镇、记住南门镇、喜欢南门镇,马利还开办微信公众号“南门镇史话”,发布有关南门镇发展的各种资讯,对外传播南门好声音。同时还收集开州30多首本土歌曲,并成功登上QQ音乐平台。
“我是通过微信公众号‘南门镇史话’,才了解为家乡文脉传承著书的‘草根’马利的,我为马利是南门镇中人感到骄傲!”南门镇镇中村党支部书记凃属月无比荣耀地说。
《开州古籍珍本》,开州史料完整全面
“编纂《开州古籍珍本》(第一辑),旨在为守护开州历史,编纂《开州文库》丛书积累经验,边干边学、边学边干,《开州古籍珍本》(第一辑)就是这样编纂完成的。”马利说,如果政府主导编纂《开州文库》丛书,他将全力以赴。

▲记为家乡守护文脉的著书人马利 开州日报记者熊瑛/图
据悉,《开州古籍珍本》(第一辑)辑录有[清.乾隆]《开县志》,[清.咸丰]《开县志》,[民国]《开县商业调查报告书》,[民国]《开县志纲目序例》,[民国]《开县教育近况》,[民国]《四川省方志简编(开县)》,[民国]《开县经济概况》等古籍珍本内容。区社联主席张立军介绍,《开州古籍珍本》(第一辑)有三个特点,一是将古代的《开县志》及民国钞本尽数收录,方便大家查阅。二是呈现了开县民国时期部份重要史料,如开州民国时期的商业、教育、经济等情况。三是珍本将各史志撰(纂)者的生平进行了详细补充与完善,从而记忆前辈们对为开州历史传承所做的巨大贡献。
文史爱好者点评:致敬历史,唤起乡愁
“马利是为家乡守护文脉的‘草根’著书人,但他编纂的《南门镇史话》和《开州古籍珍本》(第一辑)却很专业,不但具备扎实的历史知识,而且治学严谨,还具有较强的文献研究能力。”中国作协会员、国家一级编剧王楚华如是说。
“《南门镇史话》客观公正地记录了家乡历史与现状,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文风朴实、情感真挚,字里行间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为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乡土记忆,极具研究和收藏价值。”南门镇党委统战委员熊侨华肯定地说。
“我区提出‘加快建设文脉清晰、文理贯通、文化繁盛的文化强区’建设目标,文化必须有载体、有成果、有传承。 马利编纂的《南门镇史话》《开州古籍珍本》(第一辑)既响应了这一号召,又为推进‘一极两大三区’新开州建设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开州区政协教科文卫委原主任刘登平说。
(开州日报记者熊瑛 文/图)
责任编辑:杨骁希

- 点赞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