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评论
- 收藏
开州两会访谈:满怀豪情赴盛会,用心履职献力量


来源:政协联线 | 2025-02-19 09:08
字号

春回大地,万象焕新,正值区两会召开之际。开州区政协各界别的委员们满怀着参政议政的热忱与激情,传递社会各界的期望和群众的心声,积极为现代化新开州建设建言献策。记者采访了6名政协委员,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心声——
共谋特色“邮运通” 共赢物流新未来——专访区政协科技界委员、区交通运输委主任杨敏
区委十五届六次全会提出,内陆开放合作走在前、综合枢纽实现新跃升。围绕这个目标,特别是针对共谋特色“邮运通”、共赢物流新未来,区政协科技界委员、区交通运输委主任杨敏提出了建议。
“要形成合力,部门共育。”杨敏建议,交通运输、农业农村、商务、文化旅游、供销等部门要凝聚共识,主动发挥“开州金厨带精品”等各自领域的金字招牌作用。争取市级支持或出台支持政策,围绕基础设施完善、产销运融合机制构建、“邮运通”模式宣传,共同培育具有开州特色的“开州金厨带精品,帅乡邮运通天下”公共服务品牌。
“要深化合作,企业共建。”杨敏建议,交、商、农、供、邮等市场主体要主动融入“邮运通”体系,树立“邮运通”先建后享意识,在“邮运通”服务标准框架内,联合推出定制物流方案、引进智能化运输设备、提升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共同建设“邮运通”服务产业的生态链条。
“要着眼降本,资源共享。”杨敏建议,各部门、企业要深挖整合场地、仓储、运力资源,在寄递物流配送网点的基础上,将产销运各节点改造成为“邮运通”网点。引导乡村旅游、产品加工、网络直播共用场所,推出更多服务特色产品的客货邮融合运输线路,实现资源共享、物流降本。
“要迭代升级,枢纽共筑。”杨敏建议,各部门、企业积极探索“邮运通”发展新路径,通过做优小江水运通道,谋划机场快运、高铁快运。推进建设现代物流园区,打造区域物流环线,将“邮运通”品牌向区外延伸,为构筑全国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奠定基础,服务开州大抓工业大抓招商行动。
统筹环湖城区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专访区政协经济界委员、区林业局副局长杨柳嫣
区委十五届六次全会提出,美丽重庆建设走在前,生态屏障实现新跃升。围绕这个目标,区政协经济界委员、区林业局副局长杨柳嫣就环湖城区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统筹工作提出建议。
“要构建务实高效的生态文明治理架构。”杨柳嫣建议,应着力探索形成党委政府统筹引领、人大政协协同监督、多部门协同合作、上下层级联动以及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格局。将生态修复治理成效、资源节约水平、产业绿色发展状况等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指标纳入综合考核体系,以此强化责任落实与工作推进力度。
同时,聘请生态环境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专业权威人士,针对开州环湖城区的生态文明建设规划、项目实施、产业布局以及改革方案等开展专业咨询与科学评估,确保决策科学合理、实施有序高效。此外,还需进一步加强城区建设以及企事业单位的环境治理责任制度建设,在全区大力倡导居民和企业切实履行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定责任,积极践行社会责任,营造全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
“要塑造宜居宜业的生态文明生活模式。”杨柳嫣建议,紧紧抓住旧城改造、海绵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适老化社区改造等项目实施的有利契机,充分整合协调各部门力量,确保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实现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功能提升的有机结合与同步推进。将打造优质生态宜居环境视为民生保障与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进一步优化环湖城区土地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持续优化空间布局结构,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与协同共进。
“要培育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产业集群。”杨柳嫣建议,加快构建“1234”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步伐,助力绿色工业提升质量与效能,引导城区企业遵循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理念与标准,加速转型升级进程。推动绿色生态理念与餐饮、文旅、体育、教培、养老等多元产业的深度融合,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提升产业经济效益。同时,将生态绿色产业纳入长远战略规划视野,持续提升其在经济总量中的贡献比重,确保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态势。充分发挥汉丰湖生态品牌优势,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生态产业发展的示范引领与展示效应,带动绿色农业、中药材产业协同发展,积极引导绿色消费潮流,吸引绿色产业投资集聚,全力支持生态龙头企业开展产业链延伸与产业集群培育工作,强化产业发展支撑与带动能力。

助推全区重点领域改革 激发高质量发展强劲动力——专访区政协经济界委员、区发改委能源发展中心主任彭稀
区委十五届六次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走在前、动力活力实现新跃升。围绕这个目标,特别是针对助推全区重点领域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强劲动力活力,区政协经济界委员、区发改委能源发展中心主任彭稀提出了建议。
“要谋划标志性辨识度改革事项。”彭稀建议,把全区改革放在国家重大战略、全市“两大定位”上思考谋划,从“大场景”中找改革“小切口”。结合开州比较优势、后发优势,持续深化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寿光蔬菜东产西移开州区域发展模式等改革事项。谋划推动投融资多元化创新、区域消费中心城市效应发挥等改革项目,建立健全改革典型案例培育机制,打造开州辨识度。
“同时,推动改革任务落地建设。聚焦重点领域改革任务,项目化管理、专班化推进、清单化落实,确保改革项目符合进度、实现预期。开展重点改革事项专项督察,定期通报督察落实情况,推动改革事项闭环落实。”彭稀说。
彭稀建议,要提升改革攻坚能力水平。推动改革培训进部门、进乡镇、进党校,提高干部队伍创新求变能力,增强“主动思变谋变求变”意识。建立健全调查研究机制,聚焦中央市级决策部署、经济社会焦点热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等挖掘课题,深入乡村社区、工贸企业、干部群众开展调研,强化调查研究成果转化和实践应用。
全面深化城乡融合发展——专访区政协农业界委员、重庆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开州区分校校长姜洪
区委十五届六次全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走在前,人民生活实现新跃升。围绕这个目标,区政协农业界委员、重庆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开州区分校校长姜洪在公共服务、产业融合、生态环境等方面提出建议。
“要提升公共服务,强化农村民生保障。”姜洪建议,强化对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核心民生领域的资源倾斜与投入,加速推进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进程。比如,进一步完善城乡教师交流互动机制,加大工作力度,实现优质资源互通互享;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下乡,完善乡村医疗设施与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养老服务体系,确保城乡居民皆能享受到高品质、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保障。通过这些扎实有力的举措,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壁垒,促进城乡要素自由、高效流通,为城乡共同繁荣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让广大农村居民切实感受到公共服务水平的显著提升。
“要推动产业融合,促进城乡经济互动。”姜洪建议,进一步深化城乡产业间的协同合作与优势互补关系。积极引导城市的资金、前沿技术以及高素质人才等关键要素向乡村有序流动,为传统农业的现代化转型提供坚实支撑与创新活力。着力培育“农业+科技”“农村+电商”“农文旅融合”“农康养一体化”等新兴业态模式,拓展农业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在收入水平上的差距,实现城乡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与共进共荣。
姜洪说:“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构建绿色城乡。秉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将城乡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一体化统筹规划与推进。在加大对城市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的同时,注重生态宜居、和美乡村的建设,让城乡居民共享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推动产业升级 助力经济发展——专访区政协工商联界委员、开州区渝粮汽车驾驶培训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宗胜
区委十五届六次全会提出,高质量发展走在前、经济质效实现新跃升。围绕这个目标,特别是针对推动产业升级,助力开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区政协工商联界委员、开州区渝粮汽车驾驶培训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宗胜提出了建议。
“要强化产业规划与统筹协调,凝聚改革合力。”王宗胜建议,对标“一极两大三区”现代化新开州建设目标,成立专项领导小组,深度融合各部门职能,解决产业发展关键问题,形成高效协同的工作格局。制定产业升级总体规划,精准锚定优势产业与新兴产业方向,出台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引导资源集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根基。
“要优化产业载体与场景拓展,激发发展活力。”王宗胜建议,立足开州区资源禀赋,打造智能家居、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园区,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与配套服务,吸引上下游企业聚集,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构建全国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大节点建设体系下的产业支撑。同时,挖掘刘伯承同志纪念馆、汉丰湖旅游度假区、汉丰湖国家水上国民休闲运动中心等优质资源,开发文化旅游线路,配套特色餐饮、文创产品售卖,推动文旅融合,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促进消费增长,健全大三峡大秦巴结合部国际旅游度假区一体化发展机制。
“要培育产业标杆与业态创新,提升竞争实力。”王宗胜建议,扶持本地优势企业,助力其在产品研发、生产工艺等方面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产业链整体升级。积极拓展新兴业态,如发展电商直播产业,建立直播基地,培养本土主播与营销人才,推动本地中药材、柑橘、香肠、红糖、月饼等特色农产品、工业品线上销售,拓宽市场渠道,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经济韧性。
王宗胜建议,要加大产业推广与宣传力度,提升开州魅力。线上借助新媒体平台开设“开州产业风采”专题栏目,宣传优质企业、特色产品与投资环境。线下举办产业招商会、产品展销会等活动,邀请各地企业、客商参与,展示开州产业发展成果与潜力,提升开州产业知名度与影响力,吸引外部资源,为加快建设“一极两大三区”现代化新开州注入强大动力,以开州一域产业改革发展为全国、全市大局作出贡献。
完善治理体系 提升城市品质——专访区政协教育界委员、开州中学教师翁光权
区委十五届六次全会提出,城市整体智治走在前、城市能级实现新跃升。围绕这个目标,特别是针对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升城市品质,区政协教育界委员、开州中学教师翁光权提出了建议。
“要推进智慧城管,创新管理模式。”翁光权建议,推行“智慧化”管理模式,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智慧城管平台。通过平台实时收集城市管理相关信息,如交通流量、环境卫生状况等,并进行数据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
“要优化基础设施,补齐城市短板。”翁光权建议,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优先解决城市短板问题,改善道路通行条件,疏解交通堵点。特别针对云枫、文峰初级中学等学校周边,加强高峰期交通秩序维护。采取主管部门、学校和社区联合管理模式,加强管理引导开州中学和西街初级中学的下穿道合理使用。推动公园、广场、绿地等公共空间的建设,以满足市民休闲运动需求。
“要打造商业地标,促进共治共建。”翁光权建议,着力打造城市商业地标,分别在汉丰、文峰、云枫地区规划现代化综合商圈或商业步行街,创造更多个性化、主题化的商业体验空间。通过宣传活动、社区参与、媒体传播等方式,提升市民对城市治理的认识。举办“城市治理大家谈”主题活动,邀请市民参与讨论城市治理中的热点问题,征集市民的意见和建议。鼓励社会组织、企业、志愿者等多元主体参与城市治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城市治理的良好氛围。加强多部门联动,加快“大综合一体化”进程,推动规建管向规建治的切实转变。
(图片由记者张鑫坪摄)

杨敏
共谋特色“邮运通” 共赢物流新未来——专访区政协科技界委员、区交通运输委主任杨敏
区委十五届六次全会提出,内陆开放合作走在前、综合枢纽实现新跃升。围绕这个目标,特别是针对共谋特色“邮运通”、共赢物流新未来,区政协科技界委员、区交通运输委主任杨敏提出了建议。
“要形成合力,部门共育。”杨敏建议,交通运输、农业农村、商务、文化旅游、供销等部门要凝聚共识,主动发挥“开州金厨带精品”等各自领域的金字招牌作用。争取市级支持或出台支持政策,围绕基础设施完善、产销运融合机制构建、“邮运通”模式宣传,共同培育具有开州特色的“开州金厨带精品,帅乡邮运通天下”公共服务品牌。
“要深化合作,企业共建。”杨敏建议,交、商、农、供、邮等市场主体要主动融入“邮运通”体系,树立“邮运通”先建后享意识,在“邮运通”服务标准框架内,联合推出定制物流方案、引进智能化运输设备、提升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共同建设“邮运通”服务产业的生态链条。
“要着眼降本,资源共享。”杨敏建议,各部门、企业要深挖整合场地、仓储、运力资源,在寄递物流配送网点的基础上,将产销运各节点改造成为“邮运通”网点。引导乡村旅游、产品加工、网络直播共用场所,推出更多服务特色产品的客货邮融合运输线路,实现资源共享、物流降本。
“要迭代升级,枢纽共筑。”杨敏建议,各部门、企业积极探索“邮运通”发展新路径,通过做优小江水运通道,谋划机场快运、高铁快运。推进建设现代物流园区,打造区域物流环线,将“邮运通”品牌向区外延伸,为构筑全国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奠定基础,服务开州大抓工业大抓招商行动。

杨柳嫣
统筹环湖城区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专访区政协经济界委员、区林业局副局长杨柳嫣
区委十五届六次全会提出,美丽重庆建设走在前,生态屏障实现新跃升。围绕这个目标,区政协经济界委员、区林业局副局长杨柳嫣就环湖城区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统筹工作提出建议。
“要构建务实高效的生态文明治理架构。”杨柳嫣建议,应着力探索形成党委政府统筹引领、人大政协协同监督、多部门协同合作、上下层级联动以及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格局。将生态修复治理成效、资源节约水平、产业绿色发展状况等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指标纳入综合考核体系,以此强化责任落实与工作推进力度。
同时,聘请生态环境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专业权威人士,针对开州环湖城区的生态文明建设规划、项目实施、产业布局以及改革方案等开展专业咨询与科学评估,确保决策科学合理、实施有序高效。此外,还需进一步加强城区建设以及企事业单位的环境治理责任制度建设,在全区大力倡导居民和企业切实履行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定责任,积极践行社会责任,营造全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
“要塑造宜居宜业的生态文明生活模式。”杨柳嫣建议,紧紧抓住旧城改造、海绵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适老化社区改造等项目实施的有利契机,充分整合协调各部门力量,确保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实现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功能提升的有机结合与同步推进。将打造优质生态宜居环境视为民生保障与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进一步优化环湖城区土地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持续优化空间布局结构,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与协同共进。
“要培育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产业集群。”杨柳嫣建议,加快构建“1234”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步伐,助力绿色工业提升质量与效能,引导城区企业遵循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理念与标准,加速转型升级进程。推动绿色生态理念与餐饮、文旅、体育、教培、养老等多元产业的深度融合,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提升产业经济效益。同时,将生态绿色产业纳入长远战略规划视野,持续提升其在经济总量中的贡献比重,确保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态势。充分发挥汉丰湖生态品牌优势,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生态产业发展的示范引领与展示效应,带动绿色农业、中药材产业协同发展,积极引导绿色消费潮流,吸引绿色产业投资集聚,全力支持生态龙头企业开展产业链延伸与产业集群培育工作,强化产业发展支撑与带动能力。

彭稀
助推全区重点领域改革 激发高质量发展强劲动力——专访区政协经济界委员、区发改委能源发展中心主任彭稀
区委十五届六次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走在前、动力活力实现新跃升。围绕这个目标,特别是针对助推全区重点领域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强劲动力活力,区政协经济界委员、区发改委能源发展中心主任彭稀提出了建议。
“要谋划标志性辨识度改革事项。”彭稀建议,把全区改革放在国家重大战略、全市“两大定位”上思考谋划,从“大场景”中找改革“小切口”。结合开州比较优势、后发优势,持续深化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寿光蔬菜东产西移开州区域发展模式等改革事项。谋划推动投融资多元化创新、区域消费中心城市效应发挥等改革项目,建立健全改革典型案例培育机制,打造开州辨识度。
“同时,推动改革任务落地建设。聚焦重点领域改革任务,项目化管理、专班化推进、清单化落实,确保改革项目符合进度、实现预期。开展重点改革事项专项督察,定期通报督察落实情况,推动改革事项闭环落实。”彭稀说。
彭稀建议,要提升改革攻坚能力水平。推动改革培训进部门、进乡镇、进党校,提高干部队伍创新求变能力,增强“主动思变谋变求变”意识。建立健全调查研究机制,聚焦中央市级决策部署、经济社会焦点热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等挖掘课题,深入乡村社区、工贸企业、干部群众开展调研,强化调查研究成果转化和实践应用。

姜洪
全面深化城乡融合发展——专访区政协农业界委员、重庆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开州区分校校长姜洪
区委十五届六次全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走在前,人民生活实现新跃升。围绕这个目标,区政协农业界委员、重庆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开州区分校校长姜洪在公共服务、产业融合、生态环境等方面提出建议。
“要提升公共服务,强化农村民生保障。”姜洪建议,强化对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核心民生领域的资源倾斜与投入,加速推进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进程。比如,进一步完善城乡教师交流互动机制,加大工作力度,实现优质资源互通互享;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下乡,完善乡村医疗设施与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养老服务体系,确保城乡居民皆能享受到高品质、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保障。通过这些扎实有力的举措,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壁垒,促进城乡要素自由、高效流通,为城乡共同繁荣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让广大农村居民切实感受到公共服务水平的显著提升。
“要推动产业融合,促进城乡经济互动。”姜洪建议,进一步深化城乡产业间的协同合作与优势互补关系。积极引导城市的资金、前沿技术以及高素质人才等关键要素向乡村有序流动,为传统农业的现代化转型提供坚实支撑与创新活力。着力培育“农业+科技”“农村+电商”“农文旅融合”“农康养一体化”等新兴业态模式,拓展农业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在收入水平上的差距,实现城乡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与共进共荣。
姜洪说:“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构建绿色城乡。秉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将城乡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一体化统筹规划与推进。在加大对城市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的同时,注重生态宜居、和美乡村的建设,让城乡居民共享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王宗胜
推动产业升级 助力经济发展——专访区政协工商联界委员、开州区渝粮汽车驾驶培训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宗胜
区委十五届六次全会提出,高质量发展走在前、经济质效实现新跃升。围绕这个目标,特别是针对推动产业升级,助力开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区政协工商联界委员、开州区渝粮汽车驾驶培训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宗胜提出了建议。
“要强化产业规划与统筹协调,凝聚改革合力。”王宗胜建议,对标“一极两大三区”现代化新开州建设目标,成立专项领导小组,深度融合各部门职能,解决产业发展关键问题,形成高效协同的工作格局。制定产业升级总体规划,精准锚定优势产业与新兴产业方向,出台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引导资源集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根基。
“要优化产业载体与场景拓展,激发发展活力。”王宗胜建议,立足开州区资源禀赋,打造智能家居、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园区,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与配套服务,吸引上下游企业聚集,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构建全国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大节点建设体系下的产业支撑。同时,挖掘刘伯承同志纪念馆、汉丰湖旅游度假区、汉丰湖国家水上国民休闲运动中心等优质资源,开发文化旅游线路,配套特色餐饮、文创产品售卖,推动文旅融合,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促进消费增长,健全大三峡大秦巴结合部国际旅游度假区一体化发展机制。
“要培育产业标杆与业态创新,提升竞争实力。”王宗胜建议,扶持本地优势企业,助力其在产品研发、生产工艺等方面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产业链整体升级。积极拓展新兴业态,如发展电商直播产业,建立直播基地,培养本土主播与营销人才,推动本地中药材、柑橘、香肠、红糖、月饼等特色农产品、工业品线上销售,拓宽市场渠道,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经济韧性。
王宗胜建议,要加大产业推广与宣传力度,提升开州魅力。线上借助新媒体平台开设“开州产业风采”专题栏目,宣传优质企业、特色产品与投资环境。线下举办产业招商会、产品展销会等活动,邀请各地企业、客商参与,展示开州产业发展成果与潜力,提升开州产业知名度与影响力,吸引外部资源,为加快建设“一极两大三区”现代化新开州注入强大动力,以开州一域产业改革发展为全国、全市大局作出贡献。

翁光权
完善治理体系 提升城市品质——专访区政协教育界委员、开州中学教师翁光权
区委十五届六次全会提出,城市整体智治走在前、城市能级实现新跃升。围绕这个目标,特别是针对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升城市品质,区政协教育界委员、开州中学教师翁光权提出了建议。
“要推进智慧城管,创新管理模式。”翁光权建议,推行“智慧化”管理模式,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智慧城管平台。通过平台实时收集城市管理相关信息,如交通流量、环境卫生状况等,并进行数据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
“要优化基础设施,补齐城市短板。”翁光权建议,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优先解决城市短板问题,改善道路通行条件,疏解交通堵点。特别针对云枫、文峰初级中学等学校周边,加强高峰期交通秩序维护。采取主管部门、学校和社区联合管理模式,加强管理引导开州中学和西街初级中学的下穿道合理使用。推动公园、广场、绿地等公共空间的建设,以满足市民休闲运动需求。
“要打造商业地标,促进共治共建。”翁光权建议,着力打造城市商业地标,分别在汉丰、文峰、云枫地区规划现代化综合商圈或商业步行街,创造更多个性化、主题化的商业体验空间。通过宣传活动、社区参与、媒体传播等方式,提升市民对城市治理的认识。举办“城市治理大家谈”主题活动,邀请市民参与讨论城市治理中的热点问题,征集市民的意见和建议。鼓励社会组织、企业、志愿者等多元主体参与城市治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城市治理的良好氛围。加强多部门联动,加快“大综合一体化”进程,推动规建管向规建治的切实转变。
(图片由记者张鑫坪摄)
责任编辑:张杏梅

- 1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