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评论
  • 收藏
在教育中“看见”每个人:吴蓉瑾委员投身教育30年,注重发掘孩子的闪光点
谢飞君/解放日报  
2025-01-17 08:02 字号
今年上海两会,她聚焦两个教育议题:一是倡导通过政产研学协同,推进黄浦区人工智能教育高质量发展;二是推动基础教育的成果转化和应用
1月9日6时38分,吴蓉瑾的朋友圈发了一张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的校舍照,配文“爱的学校”,这意味着她到校了,开启新一天的工作;21时45分,她的朋友圈又发出一张学校五楼走廊的照片,配文“爱的走廊长又长,感谢一同留下来的小伙伴”,代表她当天将离开校园了。这是上海市政协委员、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寻常一天的早晚两端,也是她和老师、家长间的一种默契约定:只要当天五楼走廊的照片还没发出,大家就能在学校找到她聊任何事情。
吴蓉瑾投身教育30年,她的履职方向和教育事业紧密相关,这两年的提案涉及现代师范生培养体系优化建设、青少年药物购买、STEM(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领域性别平等、微小型文化阅读社区等领域。今年上海两会,她又聚焦两个教育议题:一是倡导通过政产研学协同,推进黄浦区人工智能教育高质量发展;二是推动基础教育的成果转化和应用。
关注每一个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如何发掘他们的闪光点,是老师和家长最重要的一课。”吴蓉瑾举例,卢湾一小有一门攀岩课,其中速度攀岩需要根据预先规定的路线完成,但体育教师发现,有名三年级的女生在速度攀岩中也喜欢自主探索新路线,而且每次成绩都还不错。有了这个初步印象后,老师运用“云手表”多维度采集、研究她的攀岩数据,发现她在自主探索时的兴奋度和专注度较高。据此,老师为她量身定制了更多难度的攀爬练习,激发其创新潜质。在个性化培养下,这名女生的攀岩成绩越来越好,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不仅在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还带动了其他科目的学习积极性。
“关注的起点是微小的,但这样的关注会让孩子有更多的可能性。”吴蓉瑾自己在教育中也很关注细节,当她发现全国各级各类竞赛培训会倾向于让男生参赛后,便试图去改变这种现象。“我当时就想,女孩子也有科学家,我们要创造更多女孩学习科学的机会。”她联合杨晖、卢薇薇等9位委员共同提交了“关于STEM领域性别平等”的提案,提出通过设定女生报名额度、宣传女性成功案例、开展社会教育活动等方式,逐步消除性别上的不平等,最大程度发掘女性在STEM领域的潜在天赋。
下一步,市妇儿工委将以实施《上海市妇女儿童发展“十四五”规划》为抓手,推动市教委、市妇联等有关部门鼓励女生在STEM领域发挥自身才能,创建更加包容和鼓励女性参与的STEM学习、工作环境。
关爱每一位老师
围绕教师培养,吴蓉瑾还提交过《关于现代师范生培养体系优化的建议》,指出当前师范生教育面临传统培养模式单一、实践机会不足以及对德育关注不足等挑战,建议建立灵活多样的培养模式,开展系统德育培养计划,加强实践教学机会,开设教育者交流平台,让师范生在真实教育环境中积累经验。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老师,吴蓉瑾的要求并不一样,“我在学校里营造了‘50岁的老教师是个宝’的氛围”。有别于鼓励年轻老师参与各种比赛获得荣誉和奖励,吴蓉瑾对50岁老师的要求是“带徒弟”——卢湾一小实行“双班主任工作制”,师傅和徒弟都享受班主任工作津贴。还有一些老师因身体条件无法担任班主任,学校则会将他们组成一个团队,负责检查学校各项工作,进而为学校事务提出各种建议,“如果金点子被采纳推广了,老师也会有奖励”。
在卢湾一小,吴蓉瑾还有“云朵妈妈”的昵称,因为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哪怕毕业二十多年的学生,只要找她,她都会耐心交流。如今,每年寒暑假,学生连同他们的父母甚至长辈,都可以通过预约学校的“云朵聊天室”和吴蓉瑾或其他任课老师聊天。吴蓉瑾坦言,在聊天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入家庭指导,能让聊天室发挥一部分家校协同的功能。这也是2023年她向市政协提交的第一份个人提案的内容,题目就叫“关于加强家校协同、实施情感教育,帮助少年儿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随着教育信息化发展,基础教育领域涌现出诸多技术成果,如智能教学软件、个性化学习系统等,但因缺乏转化政策,多数成果局限于研发学校,未广泛应用。吴蓉瑾今年两会将提交“关于推动基础教育技术成果转化”的提案,建议通过构建政策支持体系、搭建成果转化平台、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建立评估反馈机制等,推动基础教育技术成果转化。
责任编辑:张晓莉
转载请注明来源
  • 1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