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开州现郭沫若书信手迹,郭沫若与开州人的故事
开州政协
向作者提问
来源:政协联线 | 2024-08-07 16:33 字号
说到郭沫若,他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得不提的一位巨匠。他是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还是中国文联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
近日,记者拿到一封郭沫若先生的书信,在字里行间细细品读,原来其中还有这么多故事,耐人寻味。
翻阅这尘封70余年的书信,虽只有短短45个字,却见证了郭沫若与开州人皮仲和的深厚友谊。 
 郭沫若信件手迹

郭沫若信件手迹

今年72岁的老人皮佑杰,家住汉丰街道安康社区。近日,他从家中翻出一封古朴的书信,这是其父亲皮仲和遗物中的一封重要书信。全信长约1尺,只有45个字,细看落款,竟是一封郭沫若先生的亲笔信。 
 皮佑杰(右)拿出书信认真阅读

皮佑杰(右)拿出书信认真阅读

这是一封怎样的信?书信全文
作宾先生:
敝同乡皮仲和君近正从事古代研究,只因来京之便,祝为介绍并烦指示一切,是幸!
君敬颂钧安
郭沫若
11月28日
封:
中央研究院历史研究所
董作宾 先生
郭沫若
11月28日
看了信件内容才知,这是郭沫若先生给北京的朋友董作宾写的一封介绍信。
董作宾是中国著名的古史学家、甲骨文研究专家,住在北京。皮仲和则在重庆从事文史研究及翻译工作。
郭沫若将这封信交到皮仲和手里,目的是要推荐皮仲和前去北京找董作宾,好在文史研究领域有更加深层次的发展,更好的为国家出力。
皮仲和跟郭沫若是啥关系?
开州人皮仲和,早年在国立成都大学(四川大学前身)读书,是郭沫若的校友。1934年至1937年,皮仲和在日本留学,期间翻译了大量的科普著作,在业界小有名气。现在仍有其编译的《科学到何处去》《世界科学家列传》散见于各大图书馆。
 皮仲和编译的著作

皮仲和编译的著作

 皮佑杰翻看父亲著作

皮佑杰翻看父亲著作


1943年,喜欢收集文史资料的皮仲和偶得一篇关于李自成农民起义运动的资料,他托人交到了郭沫若的手里。
郭沫若看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此与皮仲和结识,因是同乡(当时均属于四川),后又约见了好几次,比较赏识,彼此有了深厚的友情。
1944年, 郭沫若在纪念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300周年的时候,撰写了长篇著作《甲申三百年祭》,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连载4天,在国内引起轰动。
 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资料图)

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资料图)

郭沫若先生不但才气横溢,国学基础也相当深厚,在甲骨文、金文研究方面,也有突出的贡献。与皮仲和结识后,郭沫若对其十分赏识,极力推荐他去北京深造。
皮佑杰告诉记者,当时父亲皮仲和在重庆工作,受到郭沫若先生的认可,亲手写下了这封介绍信,但是因为家庭等种种原因,父亲并没有选择进京,而是继续留在了重庆发展。皮家大合影,拍摄于1949年。皮仲和(右上)抱着皮佑杰(右下)

皮家大合影,拍摄于1949年。皮仲和(右上)抱着皮佑杰(右下)

 皮佑杰和书信合影

皮佑杰和书信合影

现在这封信成了父亲的遗物,也被皮佑杰珍藏起来。这封信背后的故事,记录着郭沫若与开州人的友谊岁月,随着历史的更迭,变得更加弥足珍贵。
(开州日报记者 曾宇)
责任编辑:杨一宁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