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
- 评论
- 收藏
以花为媒,以业兴农,上海市政协开展本市花卉产业发展情况调研
来源:政协联线 | 2024-04-29 19:55
字号

视频拍摄、剪辑:丁元圆(04:14)
为调研家庭园艺应用服务体系建设的落实情况,4月28日,上海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与界别和地区工作委员会共同赴黄浦市民园艺中心、静安区曹家渡市民园艺中心、中山公园市民园艺中心,围绕本市花卉产业发展情况开展联合调研。
调研组挑选了三处不同类型的市民园艺中心。“这里每一个店员都是专业园艺师,哪怕不买花,也能耐心回答市民的各种养护问题。”延中广场公园内的黄浦市民园艺中心以品种丰富的当季鲜切花为特色,拥有自己运营的农场,提供近百个品种,如当季热销的大丽花、芍药、澳洲蓝豆等,价格优势明显,长着熊猫脸的中国特色植物——细辛、沃森鸢尾、德国鸢尾、路易斯安娜鸢尾、枇杷叶紫珠、各种中药材花卉等市场上并不多见的品种在这里可以找到。店长朱女士说,“每天下午五点后,市民只需花费几十块钱,就能够打八折购买到‘下班小花束’”。

中山公园市民园艺中心取名为WHO花,是典型的进驻公园式运营模式,提倡人与自然的交流,主要从事花卉装置设计,并提供艺术展览空间。从花艺转型为园艺,是店长心中最正确的选择。“二次设计的园艺产品更能满足消费者对花卉的疗愈需求和幸福感受。”调研中,门店正在举办花艺装置艺术展,店长表示,“这里的环境很出片!每次办展都会收获近百条好评。”
店长们均表示,园艺中心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出于以公益服务为主的宗旨,存在不少运营方面的困境,希望相关部门能够为产业提供更多支持。
委员、专家协力支招
“市民园艺中心作为纽带,既是社区园艺师工作的场所,又是公园花市的具体所在。”市绿化市容局绿办秘书处副处长丁志钢表示,家庭园艺服务体系建设正围绕社区园艺师建设、市民园艺中心建设、公园花市建设三方面工作展开。据统计,到2023年底,上海培养社区园艺师341名,市民园艺中心106处,此外,还建成社区花园157处,配备由专业人士、志愿者和绿化爱好者组成的专业社区园艺师,进行园艺指导和咨询服务。

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殷欧对市民园艺中心具备的功能表示肯定,他说,当前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进入“养眼”的精神需求阶段,同时也迎来了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当前正要解决城市公园和公共绿地功能短缺的问题,建立农民和市民的桥梁,产业和市场的有效联结,建设市民花卉普及和家庭园艺指导的场所,将花卉打造为拉动城市消费经济的重要载体。殷欧认为,市民园艺中心应当要区别于普通花店,坚持向市民开放,体现形式多样,既可以高大上,也可以小而美。他建议相关部门做好降本、就业扶持、营收赋能等工作。
市政协界别和地区工作委员会主任于秀芬仔细询问了各门店运营情况,她表示,市民园艺中心是公益性场所,呼吁相关部门投入与之匹配的运营支持,建议设立园艺中心的准入机制并进行考核,积极探索便民服务点与市民园艺中心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引进花卉科研机构的成果展示,助推运营者有计划的做好市民喜闻乐见的活动。
黄浦区绿化市容局、静安区绿化市容局、长宁区绿化市容局相关负责人围绕建设方向、运营效益、公益活动等方面提出建议。
责任编辑:杨一宁

- 53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