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
- 评论
- 收藏
上海市政协农业农村委举行课题调研会议:倾听“由由”的荣光与梦想,洞察上海设施农业发展情况
来源:政协联线 | 2024-03-04 16:53
字号


“由由科技”蔬菜种植园位于崇明区,是以设施农业为特色的企业,“我们在大棚中无土培育的番茄,生长环境优越,皮薄多汁,和童年时吃到的口感很相似,在上海的各个销售渠道中,销售量增长率逐年升高”,聊起新型农业种植,王格宇骄傲表示,技术上,“由由”已经看齐世界先进水平。
丰富百姓的“菜篮子”
去年6月,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的前景目标:到2030年,设施蔬菜产量占蔬菜总产量比重提升到40%,前景目标让人振奋。
王格宇认为,设施农业的核心理念是用工业的方式装备农业。设施农业采用无土栽培模式可以种植黄瓜、番茄、甜椒、生菜等多种蔬菜品种,产量高,品质好,风险可控。“我们引进的水果黄瓜,一年可以生长三茬,产量非常可观。”王格宇介绍,已引进荷兰最先进半封闭温室技术,采用世界先进的潮汐灌溉育苗技术、叶菜自动化生产系统、基质悬挂栽培技术,通过雨水回收利用、农业废弃物处理系统、水肥一体循环利用系统以及环境自动控制系统实现生产全程智能化控制,生产的蔬菜无毒无害,且口感俱佳。
“设施农业生产的蔬菜营养丰富。” “由由科技”总经理王靖伟负责渠道销售,他说,他们的彩椒可以直接生食,比传统炒熟吃更有营养,“一颗生彩椒的维生素C含量相当于10个苹果。”他表示,他们的蔬菜生产成本较高,因此市场定价也较高。不同群体消费者对于新品种蔬菜的接受程度各不相同,面对市场的机遇和挑战,正在积极的寻求平衡。
据悉,仅“由由科技”一家就具备每年为上海市市场提供7000吨以上高品质生鲜果蔬的生产能力。然而,类似于这样的设施农业企业并没有成功打响品牌。“我们的蔬果品质较高,大多进入大型商超,受平台冠名的现象较为普遍,很难形成自有品牌。”这是我们目前面临的销售难题,王靖伟说。

“由由”从地理视角看设施农业,利用立体种植、智能调控的联动温室、植物工厂等方式,形成了布局合理,高产高效的农业标准化园区。“目前日产量约2吨高品质水果黄瓜。”“由由科技”的农业技术负责人杨少军说,这对大型城市稳定供应有明显的作用。
从生产力视角看设施农业,菜农的劳动效率大幅提高。杨少军介绍,整个温室生产从育苗,到定植,管理,采收,包装全环节采用自动化、机械化设备,大大减少劳动用工量,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整个温室按照5-6人/万㎡配置生产人员,比传统农业生产节约劳动力10倍以上。产量和效率提高了,菜农的“钱袋子”自然也跟着鼓了起来。
但是,设施农业也面临着其他挑战。王格宇在去年崇明区政协全会上提出了关于现代设施农业建设的提案。他认为目前上海地区设施农业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现代设施农业科技人员及从事现代设施农业的劳动力不足、生产能源生产成本过高、产品流通成本过高、产品绿色认证覆盖不到位。对此,他建议:以优惠政策吸引和引进科技人员,切实提高生活服务保障;建立现代农业能源改造基金,合力共建绿色生态能源;并希望政府加大对涉农产品的物流补贴力度。
市政协农业农村委主任殷欧认为,现代化设施农业是拎稳城市“菜篮子”的重要保障。上海是超大型城市,人口集中,蔬菜消耗量大,土地资源紧张,设施农业将成为今后城市智慧农业的发展方向,应当着力解决高成本的生产难题和市场销售难题,进一步开展食品安全普及,解答老百姓对现代农业生产的疑虑。
市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副主任徐力建议,设施农业应根据能耗合理规划,积极运用电力等行业产生的热能余量,减少能源浪费;要进一步发挥在沪设施农业的物流运输优势,保持蔬菜市场供给稳定。
责任编辑:杨一宁

- 52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