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看盟员演《繁花》,听盟员议《繁花》
殷志敏、郭琪/政协联线  
来源:政协联线 | 2024-01-12 10:16 字号
热播电视剧《繁花》迎来大结局。这部剧已不仅仅是一部影视作品,它引发的长尾效应将成为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文化是民盟的主界别之一,也是参政履职的着力点之一。建设影视创制中心已经成为民盟市委调研和建言的重要课题。
《繁花》从人物塑造到情节演绎,从建筑特色到美食诱惑,从上海腔调到时代精神,都激发了一波又一波的回忆和共情。这其中,离不开民盟盟员演职人员的创作和付出——
胡歌在《繁花》中饰演主角阿宝,媒体评价他“演出了时代赋予的多面性”,既重情义,又讲原则;既有质朴,也有商业时代的浮华。胡歌说:“阿宝是那种特别勤奋、特别想要争一口气的人,他要证明自己,所以永远不会原地踏步,他想的都是未来的事情。我觉得这点跟我挺像的,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在尝试不同的题材、不同的角色,我也想看看自己更多的可能性在哪里。”
杨皓宇饰演的诸暨麻老板,被《繁花》剧组称为“演得最好的男配角”,也受到王家卫导演的肯定。他谈道:“演起这个角色来得心应手——我之前演过很多这样的人,最近几年才开始演喜剧、文艺片。”他表示,作为演员,“演一号就是把每一场戏演好,跑龙套就是把这一场戏演好”。
上海评弹团演员朱琳在《繁花》中饰演从苏州到上海的单身女裁缝小阿嫂,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评弹和电视剧不太一样,我喜欢表演,持着学习的态度,像平时演出一样,保持平静,稳定发挥。”
在《繁花》中饰演发根媳妇的张芝华,是一位入盟30多年的“老盟员”。虽然戏份不多,但她的表演实力让人信服,短短几秒催泪演出,让观众纷纷点赞“演技在线”。
宗晓军出演了近百部影视作品,因演绎各种各样的小人物,而被观众熟知和喜爱。《繁花》中他出演的外滩27号门房虽然镜头不多,但却与胡歌、游本昌、吴越有3场对手戏。据他介绍,最初剧组找他来演胖厨,问他会不会颠勺。他说自己不会。后来他出演门房,于是才有了剧中他临场发挥的那句“贼忒兮兮”,堪称神来之笔。宗晓军是民盟市委委员、上影总支副主委,他还是杨皓宇的入盟介绍人。
骆文莲在《繁花》中饰演黄腾老板娘、吴爱艺饰演金八仙老板娘,凭借精湛的演绎和独有的魅力赢得了观众的称赞。剧中的上海盟员还有饰演热气羊肉店老板娘的黄雅静、饰演老范丈母娘的朱茵、饰演胖阿姨的徐玉兰等。
“骆文莲、吴爱艺、黄雅静都是我们黄浦戏剧支部的盟员,支部主委高孝峰还担任了剧中的沪语顾问,指导演员们讲好上海话。”据民盟黄浦区委副主委、上海人民滑稽剧团著名演员曹雄介绍,该剧筹备期间,他推荐了很多演员参与试镜,还带着不少大厨向王家卫导演介绍情况。
还有更多盟员关注到《繁花》背后的文化现象。民盟市委常委、上海戏剧学院委员会主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上戏电影学院院长厉震林表示,《繁花》呈现了20世纪90年代上海商战以及背后的人性风俗图,各色人等粉墨登场,有不同的动机以及做派。对于上海人来说,有怀旧的乡愁,也有典型化的夸饰;对于观众来说,有如梦非梦的想象,也有上海意象的加魅。他说:“胡歌、杨皓宇、张芝华、宗晓军等盟员是我比较熟悉的,他们都很好地驾驭了自己的角色,为其注入了自己的文化美学和生活思考。”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新民晚报》原首席记者、民盟盟员俞亮鑫表示,剧版《繁花》堪称“电影大片的视觉品质”,拍得令人耳目一新。沪语版《繁花》表现的上海味更纯正更浓郁,再次见证了沪语特有的艺术魅力。“其实,沪语版中也有其他语言,辛芷蕾演的至真园老板娘李李就讲普通话、董勇演的杭州老板就讲浙江吴语,这生动表现了一个海纳百川、丰富多彩的城市语言特色。”俞亮鑫说。
责任编辑:张杏梅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