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 评论
- 收藏
组织建设、教育帮扶、文化传承,沪滇民盟合作版本再升级
2025-05-24 08:34
字号

“这是沪滇民盟组织第6次联合开展支教工作交流,也是继2022年民盟上海市委会机关总支成立云南支教支部后,跨越3年时光和1800公里的一次深情回望。”近日,一场特殊的“线上﹢线下”总结会在云南省昭通市交投大厦的盟员之家举行。受民盟中央副主席、民盟上海市委会主委陈群委托,民盟上海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姚卓匀带队,专程看望在云南支教的上海盟员教师。
姚卓匀深情讲述的背后,是在沪滇协作大背景下,民盟上海市委会以创新建立线上临时支部为抓手,通过推动组织建设、开展教育帮扶、促进文化传承等多维度发力,为云南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的精彩故事。
线上临时支部由赴云南参与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组团式”帮扶工作的12位盟员教师组成。支教老师在云南开展为期一年半至三年的支教工作,覆盖云南7个地州12个县市。支部创新采用“双重管理﹢两地联动”工作模式:既接受民盟上海市委会机关总支领导,又与云南当地民盟组织保持紧密协作。民盟上海市委会和民盟云南省委会通过定期慰问、实地调研等方式,为支教盟员解决后顾之忧。
总结会上,一段视频让与会人士纷纷为之动容。镜头里,刘广宏等10多位支教盟员用朴实的语言讲述着各自的支教故事,大家共同的心声是让山里孩子看到更大的世界。
“很不容易!你们离开家乡和亲人来支教,又取得了这么多成绩,真为你们高兴。”姚卓匀在会上动情地说,希望盟员老师们能够继续把专业优势和经验,因地制宜地、融会贯通地运用到工作当中,为云南省基础教育、职业教育贡献力量;希望大家能够放眼沪滇合作建设,在更大的范围内建言献策、履职尽责;希望大家能够身体力行,让上海的这一份热情和真诚不断传递,助力沪滇友谊之花越开越盛。
云南支教支部主委、广南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校长张骏用一组数据展现了帮扶成效:广南十中2024年高考本科率达31.44%;广南民职中2025年职教高考本科上线46人,16名学生实现“上海就业﹢升学”双通道;协助泸水一中培养州级以上骨干教师20名,较帮扶前大幅增长……“与此同时,支教老师们也得到了各方面的成长。多位教师荣获上海市东方英才教师、文山州优秀校长等荣誉称号,累计获得各级表彰10余人次。”张骏如是说道。
“昨天我们刚刚做了一次线上教研。民盟闵行区委会主委董学平帮忙联系了教育专家,为云南教师解析了近十年中考命题规律,令大家豁然开朗。民盟组织的支持特别给力。”援昭通市盐津县第三中学教师严红敏激动地说,虽然离家很远,但组织的关怀让他们倍感温暖。
民盟闵行区委会主委董学平、民盟静安区委会副主委王振东也为支教老师带去了盟友的问候和思念。跟随他们一行人到达云南的还有一个好消息,董学平介绍,为进一步将合作规范化、制度化,民盟闵行区委会将与民盟昭通市委会签约结对共建,在教育帮扶、文旅协作等多个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深化交流,共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在巩固教育帮扶成果的同时,民盟上海市委会将目光投向更深层的文化传承,通过非遗保护激活乡村内生动力。4月27日,云南省元阳县南沙镇那里村迎来了一场温暖的爱心捐赠仪式。上海民盟同舟公益基金会向南沙镇那里村捐赠援建集傣陶非遗传承、农文旅融合、技能培训于一体的田间学校。
元阳县是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区,有着深厚的农耕文化底蕴。“在沪滇两地民盟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在这里探索建立田间学校,既是沪滇民盟组织合作的深化和拓展,也是‘非遗﹢旅游﹢农业’的实践探索。”民盟云南省委会专职副主委李江虹表示,希望田间学校能成为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示范项目,能成为宣传“傣陶故里”名片项目,成为沪滇合作新样板。
“那里村的傣陶技艺承载着独特的民族文化,是云南非遗的瑰宝。”姚卓匀介绍说,上海民盟捐赠的专项资金,将用于打造傣陶技艺传承基地,培养新生代传承人,守护傣陶文化的根脉。同时,也将为元阳县的中小学生、家庭困难村民提供免费的科普指导和技能培训。期待沪滇民盟组织携手并肩,以非遗传承为纽带,以乡村振兴为目标,让两地的合作之路越走越宽广。
姚卓匀深情讲述的背后,是在沪滇协作大背景下,民盟上海市委会以创新建立线上临时支部为抓手,通过推动组织建设、开展教育帮扶、促进文化传承等多维度发力,为云南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的精彩故事。
线上临时支部由赴云南参与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组团式”帮扶工作的12位盟员教师组成。支教老师在云南开展为期一年半至三年的支教工作,覆盖云南7个地州12个县市。支部创新采用“双重管理﹢两地联动”工作模式:既接受民盟上海市委会机关总支领导,又与云南当地民盟组织保持紧密协作。民盟上海市委会和民盟云南省委会通过定期慰问、实地调研等方式,为支教盟员解决后顾之忧。
总结会上,一段视频让与会人士纷纷为之动容。镜头里,刘广宏等10多位支教盟员用朴实的语言讲述着各自的支教故事,大家共同的心声是让山里孩子看到更大的世界。
“很不容易!你们离开家乡和亲人来支教,又取得了这么多成绩,真为你们高兴。”姚卓匀在会上动情地说,希望盟员老师们能够继续把专业优势和经验,因地制宜地、融会贯通地运用到工作当中,为云南省基础教育、职业教育贡献力量;希望大家能够放眼沪滇合作建设,在更大的范围内建言献策、履职尽责;希望大家能够身体力行,让上海的这一份热情和真诚不断传递,助力沪滇友谊之花越开越盛。
云南支教支部主委、广南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校长张骏用一组数据展现了帮扶成效:广南十中2024年高考本科率达31.44%;广南民职中2025年职教高考本科上线46人,16名学生实现“上海就业﹢升学”双通道;协助泸水一中培养州级以上骨干教师20名,较帮扶前大幅增长……“与此同时,支教老师们也得到了各方面的成长。多位教师荣获上海市东方英才教师、文山州优秀校长等荣誉称号,累计获得各级表彰10余人次。”张骏如是说道。
“昨天我们刚刚做了一次线上教研。民盟闵行区委会主委董学平帮忙联系了教育专家,为云南教师解析了近十年中考命题规律,令大家豁然开朗。民盟组织的支持特别给力。”援昭通市盐津县第三中学教师严红敏激动地说,虽然离家很远,但组织的关怀让他们倍感温暖。
民盟闵行区委会主委董学平、民盟静安区委会副主委王振东也为支教老师带去了盟友的问候和思念。跟随他们一行人到达云南的还有一个好消息,董学平介绍,为进一步将合作规范化、制度化,民盟闵行区委会将与民盟昭通市委会签约结对共建,在教育帮扶、文旅协作等多个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深化交流,共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在巩固教育帮扶成果的同时,民盟上海市委会将目光投向更深层的文化传承,通过非遗保护激活乡村内生动力。4月27日,云南省元阳县南沙镇那里村迎来了一场温暖的爱心捐赠仪式。上海民盟同舟公益基金会向南沙镇那里村捐赠援建集傣陶非遗传承、农文旅融合、技能培训于一体的田间学校。
元阳县是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区,有着深厚的农耕文化底蕴。“在沪滇两地民盟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在这里探索建立田间学校,既是沪滇民盟组织合作的深化和拓展,也是‘非遗﹢旅游﹢农业’的实践探索。”民盟云南省委会专职副主委李江虹表示,希望田间学校能成为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示范项目,能成为宣传“傣陶故里”名片项目,成为沪滇合作新样板。
“那里村的傣陶技艺承载着独特的民族文化,是云南非遗的瑰宝。”姚卓匀介绍说,上海民盟捐赠的专项资金,将用于打造傣陶技艺传承基地,培养新生代传承人,守护傣陶文化的根脉。同时,也将为元阳县的中小学生、家庭困难村民提供免费的科普指导和技能培训。期待沪滇民盟组织携手并肩,以非遗传承为纽带,以乡村振兴为目标,让两地的合作之路越走越宽广。
责任编辑:丁元圆

- 6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