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孙中山宋庆龄在上海的故事:火车北站


来源:政协联线 | 2023-11-30 14:42
字号


1912年1月1日,上海各界人士在北站欢送孙中山赴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上午11时,孙中山一行由上海火车北站乘专车前往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月3日,解除了临时大总统职务的孙中山又乘火车回到上海。孙中山曾多次往来于作为革命事业基地的上海,但很少乘坐火车,这与当时的中国铁路尚不发达有关。因此,修建铁路一直是孙中山的强国之梦。上海的铁路建设始于1872年。1876年6月30日,一条连通吴淞码头到江湾的长约30公里的铁路通车并投入运营,这是中国第一条营业铁路。吴淞铁路车站设在苏州河二摆渡北岸,即后来的天后宫附近(今河南北路塘沽路口),这是上海最早的火车站,时称“上海火轮房”。翌年9月,清政府拆毁吴淞铁路,车站亦不复存在。1898年,沿原吴淞铁路走向重铺路轨,车站移至靶子路北(今东华路虬江路道口附近)。1904年,淞沪铁路并入沪宁铁路,线路向西延伸460米至宝山路西侧,在此另建新站,改名淞沪车站。
1908年,沪宁铁路竣工通车。沪宁铁路上海站称沪宁车站,设在上海、宝山两县交界处,东邻淞沪车站,南接公共租界。站址原是一片芦苇荡,经运土填造而成。站屋仅平房6间,除售票、电报、邮政、办公用房之外,另两间为候车室。1909年,原淞沪车站并入沪宁车站,不久沪宁车站新楼落成。

落成不久的沪宁车站新楼
这是一幢整体为三层中间有五层的英式建筑,由英国人设计,造价32.9万银元。整栋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墙基打木桩,墙角用产自青岛的青石,底层外墙砌花岗石,二层以上是红砖清水墙,饰以浅色条形嵌石,配大理石廊柱和拱形门窗。车站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南北宽60.5米,东西进深25米,有房76间,底层为候车室、售票处,楼上为办公室。1916 年12月,沪宁、沪杭铁路接轨,沪宁铁路上海站成为两路总站,改名“上海北站”,沪杭铁路上海站改名“上海南站”。自建成后,每逢战事北站一直是被进攻的目标,历经了两次被毁。1932年一二八事变,日军轰炸闸北,北站毁损严重。翌年5月至8月,由华盖建筑师事务所设计改建,除站台设施和候车室外,二层以上全部重建,并将底层改为车站大厅,左右为候车室、行李房,并修建月台、雨棚。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北站再遭破坏。日军占领期间予以修复,改称“上海驿”,继续办理运输营业。

被炸毁的北站铁轨
抗战胜利后,京沪区铁路管理局于1945年10月30日接管北站。1946年至1947年间,曾对车站进行扩建,将各站台延长到360米,拓宽站台2787平方米,新建长达140米的三、四等候车室,可容纳2500人,整个车站面貌有所改观。解放后,北站于1950年8月1日正式更名为上海站,随后经铁道部核定为特等站,办理客运和零担货运。到了20世纪80年代,北站虽数经改建、扩建,终因受地理环境限制,站场和设备无法得到很大改善,这座有着近百年历史的火车站已不堪重负。1987年12月28日,一座设施更为先进的新客站开始启用,老北站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现在老北站旧址(天目东路200号)已成为上海铁路博物馆所在地,博物馆建筑是参照1909年建成启用具有英式古典建筑风格的沪宁铁路上海站原貌,按照1:0.8的比例重建,现为全国和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全国和上海市中小学课外实践基地等。这座百年老站正以另一种身份向世人述说着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

上海铁路博物馆
在上海与《民立报》记者的谈话(节选)(1912年6月25日)
虽然,铁路顾可冷淡视之,以为置之于实业中,仅占区区部分乎?请问苟无铁道,转运无术,而工商皆废,复何实业之可图?故交通为实业之母,铁道又为交通之母。国家之贫富,可以铁道之多寡定之,地方之苦乐,可以铁道之远近计之。仆之不敏,见识浅薄,然二十年来每有所至,即收其舆图,虽用意颇杂,适用于舆图之计划甚多。但留心比较世界之铁道,实偏有所嗜。故在戊戌以前,内国虽知铁道之利者已多,然能大气包举,谋及于内部重要之干路者卒少。仆曾首绘学堂应用之中国地图,精神所最注射者,为内部之干路,幸而亦有助于变易时人耳目之小效,于是京汉、津浦、粤汉、川汉等之干路问题,人人视为重要矣。
——《孙中山全集》第2卷

孙中山《建国方略》中对于中国铁路的规划设想
责任编辑:栾晓娜

- 点赞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