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周丽昀:双轮驱动赋能城市发展与人的发展
来源:政协联线 | 2023-11-24 09:58
字号

数字技术的发展追求的是秩序和效率,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及其生活世界却是丰富、立体、多元的。我们需要的是技术和人文双轮驱动,让这二者共同为城市发展与人的发展赋能。尤其是,数字孪生城市建构一定要跳出“精确映射”的形式桎梏,以更具系统性的眼光来理解数字化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本质。
近年来,“元宇宙”成为一个与现实世界平行的虚拟世界的代名词。与之相应,也出现了“数字孪生城市”,就是在虚拟的数字世界里“克隆”一个物理世界,且可对物理空间进行干预、影响和决策等,进而实现物理空间与数字空间的交互,最终形成虚实结合、孪生互动的城市发展新形态。这被认为是改变世界的颠覆性技术。在此基础上,关于城市的“社会治理”也升级成了“社会智理”。那么,数字孪生城市背后的治理逻辑是什么呢?未来的城市是谁的城市?是怎样的城市?怎么才算是智慧治理呢?
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空间和场域,是千千万万个体的集合。在城市发展的动力中,科学技术成为最重要的驱动力,让城市发展更快、更强、更便捷。随着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到来,技术改变的不只是生产工具以及人类利用能源的方式、人与世界连接的方式,还改变了人类自身。技术使得原有的人类主体/主体性变得不再确定,人变成了与技术紧密结合的“赛博格”,技术成为人的一部分。在这个意义上,身体与城市都成了承载技术的场域和空间,带有更多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的意味。
技术发展背后的理性原则和资本结合,会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一些风险和问题。数字孪生城市背后的逻辑正是技术与资本的逻辑。技术逻辑是理性主导的,资本逻辑是逐利的,这些决定了数字技术的发展追求的是秩序和效率,而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及其生活世界却是丰富、立体、多元的。技术的强规范性和逻辑性可能会在强调统一性和一致性的同时,抹杀人的多元性和差异性,造成温度与情感的丧失。
城市化和科技化是人类进步的象征,是人类这种群居动物通力合作的伟大成就之一。有人的地方就有文化,有文化的地方就有多样性和特殊性。城市治理与数字治理的双重叠加,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数字鸿沟、数字隐私、数字生命等数字技术带来的问题,也为数字时代的社会城市治理提出了时代之问。城市的发展需要人文来为数字技术奠基,没有人文依托的技术发展很有可能是危险的。
无论数字孪生城市背后的逻辑是不是技术理性主导,有一点是很明确的,城市总是为人而建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深刻回答了城市建设发展依靠谁、为了谁的根本问题,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的重大命题。归根到底,人的发展才是城市发展最核心的因素和最终的考量标准。技术是硬实力,文化是软实力,而人是城市发展中最为关键的软实力。智能时代的人类面临教育变革和转型,不仅需要科技理性的教育,也需要创新创意的教育。
在这样一个时代,人的发展需要通过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来实现。终身教育既是个人教育,也是社会教育;终身学习既是全民性、全方位、开放性的,也是立足当下,面向未来,能应对各种挑战的。如今,我们正处在构建学习型城市的潮流中,需要技术和人文双轮驱动,共同为城市发展与人的发展赋能。
(作者系民进会员,上海大学教授)
近年来,“元宇宙”成为一个与现实世界平行的虚拟世界的代名词。与之相应,也出现了“数字孪生城市”,就是在虚拟的数字世界里“克隆”一个物理世界,且可对物理空间进行干预、影响和决策等,进而实现物理空间与数字空间的交互,最终形成虚实结合、孪生互动的城市发展新形态。这被认为是改变世界的颠覆性技术。在此基础上,关于城市的“社会治理”也升级成了“社会智理”。那么,数字孪生城市背后的治理逻辑是什么呢?未来的城市是谁的城市?是怎样的城市?怎么才算是智慧治理呢?
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空间和场域,是千千万万个体的集合。在城市发展的动力中,科学技术成为最重要的驱动力,让城市发展更快、更强、更便捷。随着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到来,技术改变的不只是生产工具以及人类利用能源的方式、人与世界连接的方式,还改变了人类自身。技术使得原有的人类主体/主体性变得不再确定,人变成了与技术紧密结合的“赛博格”,技术成为人的一部分。在这个意义上,身体与城市都成了承载技术的场域和空间,带有更多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的意味。
技术发展背后的理性原则和资本结合,会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一些风险和问题。数字孪生城市背后的逻辑正是技术与资本的逻辑。技术逻辑是理性主导的,资本逻辑是逐利的,这些决定了数字技术的发展追求的是秩序和效率,而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及其生活世界却是丰富、立体、多元的。技术的强规范性和逻辑性可能会在强调统一性和一致性的同时,抹杀人的多元性和差异性,造成温度与情感的丧失。
城市化和科技化是人类进步的象征,是人类这种群居动物通力合作的伟大成就之一。有人的地方就有文化,有文化的地方就有多样性和特殊性。城市治理与数字治理的双重叠加,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数字鸿沟、数字隐私、数字生命等数字技术带来的问题,也为数字时代的社会城市治理提出了时代之问。城市的发展需要人文来为数字技术奠基,没有人文依托的技术发展很有可能是危险的。
无论数字孪生城市背后的逻辑是不是技术理性主导,有一点是很明确的,城市总是为人而建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深刻回答了城市建设发展依靠谁、为了谁的根本问题,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的重大命题。归根到底,人的发展才是城市发展最核心的因素和最终的考量标准。技术是硬实力,文化是软实力,而人是城市发展中最为关键的软实力。智能时代的人类面临教育变革和转型,不仅需要科技理性的教育,也需要创新创意的教育。
在这样一个时代,人的发展需要通过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来实现。终身教育既是个人教育,也是社会教育;终身学习既是全民性、全方位、开放性的,也是立足当下,面向未来,能应对各种挑战的。如今,我们正处在构建学习型城市的潮流中,需要技术和人文双轮驱动,共同为城市发展与人的发展赋能。
(作者系民进会员,上海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谷钦慧

- 点赞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