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 评论
  • 收藏
芜湖市政协常委曹锦平:培养闻过则喜的政治品格
芜湖市政协
向作者提问
来源:政协联线 | 2023-06-29 21:05 字号
“闻过则喜”一词源于《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子路伉直好勇,诚实守信,善政为民,在孔子门徒中,个性极为独特、鲜明。他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敢于对孔子提出批评,勇于改正错误,深得孔子器重。子路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位列“孔门十哲”,被历代尊为先贤,其“闻过则喜”的品格备受世人推崇。
南宋哲学家陆九渊在《与傅全美书》中对“古之学者”之所以“闻过则喜”作了分析:“古之学者本非为人,迁善改过,莫不由己。善在所当迁,吾自迁之,非为人而迁也。过在所当改,吾自改之,非为人而改也。故其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 可见,“古之学者”迁善改过,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由于自我修养的需要。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人民批评和监督,把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视为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新路径,并着力实现了党的自我革命与人民监督的有机结合,从根本上保证了党长盛不衰、不断发展壮大。这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闻过则喜的政治品格。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入推进,以及自媒体、泛媒体时代的到来,党员干部面对的批评和监督将更加经常、更加直接、更加多样,特别是网络批评和监督有时会非常尖锐,对此,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主动适应批评和监督的新常态,努力提高闻过则喜的政治品格。
党员干部闻过则喜的政治品格源自于党的根本宗旨。毛泽东同志指出,“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现实生活中,少数党员干部之所以在对待批评、对待过错时打不开胸襟、缺少了格局,根子是站的立场出了偏差。站在人民的立场,就会不怕批评、勇于改过;站在个人的立场,就可能“怕”字当头、患得患失。党员干部要把党的根本宗旨深深植根于心间,坚持个性服从党性、情感服从原则、主观服从客观,不断打扫思想上的“灰尘”,不断端正权利观、政绩观、事业观,在强化宗旨意识中把闻过则喜的政治品格真正立起来。
党员干部闻过则喜的政治品格行动在坚持问题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闻过则喜固然可贵,但更为可贵的是知过不讳、改过不惮。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批评和监督是一种“千金难买”的宝贵资源,对于提供信息、发现错误、改正缺点、科学决策、推动事业不可或缺。当前,网络已经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一个重要渠道,各级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对网上的批评和建议,不论是和风细雨的还是忠言逆耳的,都要欢迎,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认真研究和吸取。
党员干部闻过则喜的政治品格还需要提升心理素质。有党建专家认为,当前,情绪化是党员干部接受群众批评监督的严重障碍。比如,有的党员干部在心情好的时候,认为群众的批评监督很重要,是“苦口良药”,心情不好的时候,便把群众的批评监督看成“负担”,视为“麻烦”;当工作遇到困难或出了问题,觉得需要群众支持和帮助时,重视群众的批评监督,一旦困难和问题解决了,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便对群众的批评监督不屑一顾,甚至反感;有的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心理抗压性不足,遇到批评时往往表现出急躁、郁闷、无措和不自信,等等。各级组织要注重党员干部心理素质提升,建立完善心理健康评估和援助机制,使他们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这也是培养党员干部闻过则喜政治品格的重要一环。
党员干部闻过则喜的政治品格的形成,是一个“始则据其所知而行之,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的过程。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处于纵深推进的关键阶段,党员干部要把主动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与开展积极的党内批评和自我批评结合起来,特别是民主生活会“自我批评要见人见事见思想,相互批评要真点问题,达到红脸出汗、排毒治病的效果;要有闻过则喜、知过不讳的胸襟,听得进不同意见,容得下尖锐批评。”自觉在主题教育中培养和提高闻过则喜的政治品格,在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时代问题中,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芜湖市政协常委  曹锦平)
责任编辑:杨一宁
转载请注明来源
  • 4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