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评论
- 收藏
中医药:肿瘤综合治疗利器
来源:政协联线 | 2023-06-29 11:05
字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数据,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1929万例,死亡996万例。其中中国新发癌症457万人,占全球23.7%,中国癌症死亡人数300万,占癌症死亡总人数30%,中国癌症新发与死亡人数均位居全球第一。2020年我国新发病例前十的癌症分别是:肺癌、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肝癌、食管癌、甲状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宫颈癌,这十种癌症占新发癌症数的78%。由此可见,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癌症大国”,必须引起重视。
中医药防治肿瘤有着悠久的历史,关于肿瘤和瘤样病变的描述和记载可追溯到殷周时期,比如,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内经》已有肿瘤病因的记录,宋代《卫济宝书》第一次使用“癌”字,明代开始正式用“癌”来称恶性肿瘤。近代中医肿瘤防治的发展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认识阶段(1949-1976年):名老中医的治验及民间单方、验方、临床文献整理,实验阶段。第二、发展阶段(1976-1990年):中医诊治肿瘤飞跃性发展。偏方、中药筛选达到高峰,活血化瘀、扶正固本、祛邪抗癌药得到进一步研究与应用。中药抗癌作用机理研究起步,从注重寻找抗癌药物、抗癌偏方转入对辨证论治的重新评价和重视。提出了“辩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使中医肿瘤研究步入正轨。第三、创新阶段(1990-至今):90年代后,从多层次、多角度验证了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独到作用,明确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结合现代医学的最新进展,在应用中医药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预防转移复发、抗肿瘤多药耐药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研究。
中医对肿瘤疾病的病因病机有着独特的认识。中医认为肿瘤疾病的病因有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三种。其中内因有正气虚弱,脏腑亏虚,情志失调;外因有六淫之邪(风、寒、暑、湿、燥、火),烟草、油烟等环境污染;不内外因有饮食失宜,劳逸失度,年龄因素。病理改变主要有痰、毒、瘀、虚。本病初起,气滞血瘀,邪气壅实,正气未虚,病机性质多属实;积聚日久,病势较深,正气耗伤,可转化为虚实夹杂之证。病至后期,气血衰少,体质羸弱,则往往转以正虚为主。中医学认为肿瘤疾病的病机为痰湿结聚,热毒内蕴、气滞血瘀、脏腑功能紊乱、气血亏虚、阴阳失调。
中医药防治肿瘤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癌前病变,预防为主
中医药治疗肿瘤有两大特色,那就是中医治未病和带瘤生存。《黄帝内经》中有:“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治未病也是《易经》 的“防患于未然” 思想在中医中的具体应用,是中医治病的整体治疗理念,强调的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近一半的癌症可以预防,另外1/3的癌症可以通过早筛查早发现获得治愈机会。因此,及早进行癌症筛查是预防肿瘤疾病的重要手段。而对于不适合手术或者化疗的患者,当然可以通过中医进行对症治疗。“带瘤生存”是一种治疗理念,不是不治疗,是在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使许多患者尤其是老年晚期肿瘤患者,能够较长期地 “带瘤生存”。癌症是基因疾病,癌症不能消灭,但可以控制和防治。中医也有敏感性人群, 作为一种治疗手段,也有它的适应证。经临床研究,以下三种情况,中医的临床疗效较好:一是对于部分发展相对缓慢的肿瘤,即“懒癌”患者,如部分甲状腺癌、前列腺癌、慢性白血病、 某些淋巴瘤以及妇科肿瘤等;二是行放化疗或者靶向治疗后失败,再进行维持治疗或者姑息治疗的病例;三是老年或身体虚弱、心理障碍等相关癌症患者。这些都是中医治疗的敏感性人群,使用中医治疗或者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较好。中医跟西医治疗癌症的理念是一样的,提倡综合治疗,内治和外治相结合。
2、全程参与,综合治疗
中医药的优势就是可以帮助癌症患者增强体质、改善症状、避免过度治疗、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和较长的生存时间。在术前,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减少术后并发症,增加手术切除率,控制肿瘤发展。在术后,增强免疫功能,加速康复,减轻并发症;稳定病情,防治复发转移,提高生存率,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另外,中医的很多特色疗法对肿瘤疾病有很大帮助。其中中药疗法是中医治疗癌症的主要方法,它可以通过调节人体内部的生理机能,改善人体的免疫力,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有汤剂、丸剂、散剂、和膏剂。针刺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达到疏通经络、宣散气血、协调脏腑、平衡阴阳的作用,常用来治疗癌痛、呃逆、呕吐。灸法不仅有温热效应,药物可经穴位透射入皮肤经络,更好发挥药效。有温阳益气、活血化瘀的作用。还有一些中医外治疗法,如贴敷、药浴、熏蒸、穴位注射、耳穴埋豆等的综合治疗都对肿瘤患者的恢复有益。
3、辨证食疗,合理饮食
《济生方》:过餐五味,鱼腥乳酪,强食生冷果菜,停蓄胃脘……久则积结为癥瘕。又有《景岳全书》:饮食之滞,留蓄于中,或结聚成块,或胀满硬痛,不化不行,有所阻隔者,乃为之积。由此可见,饮食与肿瘤疾病密切相关。中国医学科学院公布的致癌食物黑名单有研制熏制食品、烧烤食品、霉变食品、腌制食品、隔夜熟白菜和酸菜、酒精和反复烧开的水。中国医学科学院公布的抗癌食物红榜有西红柿、绿色蔬菜、葱、蒜、洋葱、柑橘类水果、十字花科蔬菜(白菜、萝卜、甘蓝、油菜、花菜等)、大豆,谷物、麦麸(小麦皮、全麦面)、低脂牛奶。中医强调辨证食疗,不同癌不同阶段采用不同食疗法。应该根据不同食物的寒凉习性,按照不同癌症的病理表现,参考现代医学对各种食物的功效来进行食疗,如放射治疗期间,可以食用一些滋阴清热的食物;胃肠癌化疗期间可以食用胡椒炖猪肚等药膳;化疗后贫血,可以吃具有补血作用的猪肝枸杞等药膳。中医药学的学术特色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食疗亦不离其宗,要因人因病辨证施膳。中医临床食疗学不但着眼于食物的营养,还着眼于食物的性味,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气,辛、甘、酸、苦、咸五味,食物也不例外。因此,必须根据体质的寒热虚实进行辨证食疗,不要道听途说,人家吃什么有用,未分寒热虚实、不加辨证就跟着吃,可能养生不成反伤身。过于推崇所谓的健康食物也不可取。吃任何食物都要强调辨证。另外,不少人对中医食疗存在错误的认识,以为它能替代药物治疗,有些人甚至不求医、不服药,痴信“食疗能治病”,“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其实,合理的饮食才是“安身之本”,日常应以五谷杂粮为主食,配合五畜肉类的补益、水果蔬菜的辅助以充盈各种营养成分,才可能有健壮的体魄。虽然中医倡导“杂合而治”,食疗可以辅助、弥补药物或其他疗法的不足,但代替不了药物所起的作用。
4、情志疗法,贯穿始终
“百病生于气”采用中医情志调节贯穿治疗始终,如用中药或者针灸以疏肝解郁、理气通络,或是辅以劝说开导、移情易性、心理暗示、音乐、气功等方法疏通经络达到祛邪的作用。
综上所述,抗癌防癌就要彻底改变个人不良的行为和生活起居饮食习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心理平衡,戒烟限酒,作息规律是我们预防癌症的有效手段。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运用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改善肿瘤病人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作者陈红宇、张欣欣、杨柳工作单位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宝山医院(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医药防治肿瘤有着悠久的历史,关于肿瘤和瘤样病变的描述和记载可追溯到殷周时期,比如,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内经》已有肿瘤病因的记录,宋代《卫济宝书》第一次使用“癌”字,明代开始正式用“癌”来称恶性肿瘤。近代中医肿瘤防治的发展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认识阶段(1949-1976年):名老中医的治验及民间单方、验方、临床文献整理,实验阶段。第二、发展阶段(1976-1990年):中医诊治肿瘤飞跃性发展。偏方、中药筛选达到高峰,活血化瘀、扶正固本、祛邪抗癌药得到进一步研究与应用。中药抗癌作用机理研究起步,从注重寻找抗癌药物、抗癌偏方转入对辨证论治的重新评价和重视。提出了“辩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使中医肿瘤研究步入正轨。第三、创新阶段(1990-至今):90年代后,从多层次、多角度验证了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独到作用,明确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结合现代医学的最新进展,在应用中医药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预防转移复发、抗肿瘤多药耐药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研究。
中医对肿瘤疾病的病因病机有着独特的认识。中医认为肿瘤疾病的病因有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三种。其中内因有正气虚弱,脏腑亏虚,情志失调;外因有六淫之邪(风、寒、暑、湿、燥、火),烟草、油烟等环境污染;不内外因有饮食失宜,劳逸失度,年龄因素。病理改变主要有痰、毒、瘀、虚。本病初起,气滞血瘀,邪气壅实,正气未虚,病机性质多属实;积聚日久,病势较深,正气耗伤,可转化为虚实夹杂之证。病至后期,气血衰少,体质羸弱,则往往转以正虚为主。中医学认为肿瘤疾病的病机为痰湿结聚,热毒内蕴、气滞血瘀、脏腑功能紊乱、气血亏虚、阴阳失调。
中医药防治肿瘤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癌前病变,预防为主
中医药治疗肿瘤有两大特色,那就是中医治未病和带瘤生存。《黄帝内经》中有:“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治未病也是《易经》 的“防患于未然” 思想在中医中的具体应用,是中医治病的整体治疗理念,强调的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近一半的癌症可以预防,另外1/3的癌症可以通过早筛查早发现获得治愈机会。因此,及早进行癌症筛查是预防肿瘤疾病的重要手段。而对于不适合手术或者化疗的患者,当然可以通过中医进行对症治疗。“带瘤生存”是一种治疗理念,不是不治疗,是在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使许多患者尤其是老年晚期肿瘤患者,能够较长期地 “带瘤生存”。癌症是基因疾病,癌症不能消灭,但可以控制和防治。中医也有敏感性人群, 作为一种治疗手段,也有它的适应证。经临床研究,以下三种情况,中医的临床疗效较好:一是对于部分发展相对缓慢的肿瘤,即“懒癌”患者,如部分甲状腺癌、前列腺癌、慢性白血病、 某些淋巴瘤以及妇科肿瘤等;二是行放化疗或者靶向治疗后失败,再进行维持治疗或者姑息治疗的病例;三是老年或身体虚弱、心理障碍等相关癌症患者。这些都是中医治疗的敏感性人群,使用中医治疗或者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较好。中医跟西医治疗癌症的理念是一样的,提倡综合治疗,内治和外治相结合。
2、全程参与,综合治疗
中医药的优势就是可以帮助癌症患者增强体质、改善症状、避免过度治疗、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和较长的生存时间。在术前,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减少术后并发症,增加手术切除率,控制肿瘤发展。在术后,增强免疫功能,加速康复,减轻并发症;稳定病情,防治复发转移,提高生存率,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另外,中医的很多特色疗法对肿瘤疾病有很大帮助。其中中药疗法是中医治疗癌症的主要方法,它可以通过调节人体内部的生理机能,改善人体的免疫力,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有汤剂、丸剂、散剂、和膏剂。针刺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达到疏通经络、宣散气血、协调脏腑、平衡阴阳的作用,常用来治疗癌痛、呃逆、呕吐。灸法不仅有温热效应,药物可经穴位透射入皮肤经络,更好发挥药效。有温阳益气、活血化瘀的作用。还有一些中医外治疗法,如贴敷、药浴、熏蒸、穴位注射、耳穴埋豆等的综合治疗都对肿瘤患者的恢复有益。
3、辨证食疗,合理饮食
《济生方》:过餐五味,鱼腥乳酪,强食生冷果菜,停蓄胃脘……久则积结为癥瘕。又有《景岳全书》:饮食之滞,留蓄于中,或结聚成块,或胀满硬痛,不化不行,有所阻隔者,乃为之积。由此可见,饮食与肿瘤疾病密切相关。中国医学科学院公布的致癌食物黑名单有研制熏制食品、烧烤食品、霉变食品、腌制食品、隔夜熟白菜和酸菜、酒精和反复烧开的水。中国医学科学院公布的抗癌食物红榜有西红柿、绿色蔬菜、葱、蒜、洋葱、柑橘类水果、十字花科蔬菜(白菜、萝卜、甘蓝、油菜、花菜等)、大豆,谷物、麦麸(小麦皮、全麦面)、低脂牛奶。中医强调辨证食疗,不同癌不同阶段采用不同食疗法。应该根据不同食物的寒凉习性,按照不同癌症的病理表现,参考现代医学对各种食物的功效来进行食疗,如放射治疗期间,可以食用一些滋阴清热的食物;胃肠癌化疗期间可以食用胡椒炖猪肚等药膳;化疗后贫血,可以吃具有补血作用的猪肝枸杞等药膳。中医药学的学术特色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食疗亦不离其宗,要因人因病辨证施膳。中医临床食疗学不但着眼于食物的营养,还着眼于食物的性味,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气,辛、甘、酸、苦、咸五味,食物也不例外。因此,必须根据体质的寒热虚实进行辨证食疗,不要道听途说,人家吃什么有用,未分寒热虚实、不加辨证就跟着吃,可能养生不成反伤身。过于推崇所谓的健康食物也不可取。吃任何食物都要强调辨证。另外,不少人对中医食疗存在错误的认识,以为它能替代药物治疗,有些人甚至不求医、不服药,痴信“食疗能治病”,“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其实,合理的饮食才是“安身之本”,日常应以五谷杂粮为主食,配合五畜肉类的补益、水果蔬菜的辅助以充盈各种营养成分,才可能有健壮的体魄。虽然中医倡导“杂合而治”,食疗可以辅助、弥补药物或其他疗法的不足,但代替不了药物所起的作用。
4、情志疗法,贯穿始终
“百病生于气”采用中医情志调节贯穿治疗始终,如用中药或者针灸以疏肝解郁、理气通络,或是辅以劝说开导、移情易性、心理暗示、音乐、气功等方法疏通经络达到祛邪的作用。
综上所述,抗癌防癌就要彻底改变个人不良的行为和生活起居饮食习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心理平衡,戒烟限酒,作息规律是我们预防癌症的有效手段。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运用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改善肿瘤病人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作者陈红宇、张欣欣、杨柳工作单位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宝山医院(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责任编辑:杨骁希

- 1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