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
- 评论
- 收藏
柳亚子逝世65周年:一生以笔为戎,被毛主席称为“人中麟凤”
2023-06-21 09:26
字号



今天(6月21日),是柳亚子先生逝世65周年纪念日,他一生坚持真理、爱憎分明,让我们一起怀念他。
两易其名为革命
出生于江苏吴江的书香门第,柳亚子年幼时便跟母亲识字、读诗。受梁启超、谭嗣同等人的影响,柳亚子的思想先是倾向维新,后又趋于革命。柳亚子欣赏卢梭的“天赋人权”学说,将谱名“慰高”更改为“人权”,字“亚卢”,自命为“亚洲之卢梭”。
1903年,柳亚子在陈去病等人的介绍下加入中国教育会,并到上海爱国学社读书。
在这里,柳亚子认识了蔡元培、章太炎、邹容等一批思想家、革命家。在《苏报案》发生后,爱国学社瓦解,章太炎、邹容在狱中致函柳亚子,鼓励他继续写作。拿到信后,柳亚子热情倍增,认为应该学习西方,用革命的方式推翻封建专制,建立民主共和政体。此后,柳亚子在给陈去病的《清秘史》撰写序文时,自署“弃疾子”,以表达对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敬慕,此后便更名“弃疾”。
1905年,柳亚子创办《复报》,担任主编。
次年,在高天梅、朱少屏二人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同盟会,后又经蔡元培介绍,加入光复会,成为“双料的革命党”。
当时,高天梅与柳亚子共同主持《复报》工作,高天梅在给柳亚子的赠答诗笺上常常写作“亚子”,笔画简省了,而且“子”也是对男子的美誉。高天梅又称“剑公”,“柳亚子”与“高剑公”亦有对称之意,于是,柳亚子也就渐渐将“亚子”应用起来。五四运动以后,提倡名号统一,柳亚子极为赞成,“柳亚子”三字就此通行于世。
创立南社
南社,社名取自汉代古诗“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蕴含不向满清之意,由柳亚子与陈去病、高天梅等人发起成立。1909年11月13日,南社的首次雅集召开,并就此宣告南社成立,来自上海、南京、松江、苏州等地的诗友共19人,其中14人为同盟会会员,革命氛围浓厚。

图为柳亚子(前排右二)与南社成员的合影。
南社成立后,柳亚子积极发展南社组织,编印《南社丛刻》,紧密配合同盟会的武装斗争,扩大南社的影响。武昌起义爆发,革命烈火燃遍大江南北,柳亚子与南社社友纷纷奔走国是。1917年,南社内部的论诗分歧最终导致南社的分裂。1918年,柳亚子心灰意冷,决定不再参加南社活动。五四运动爆发,马克思主义开始在国内传播。柳亚子撰写了大量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宣扬新思潮、提倡新文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中。1923年5月,柳亚子与叶楚伧、胡朴安、邵力子等人共同发起成立新南社, 柳亚子担任社长。柳亚子称新南社的精神是“鼓吹三民主义,提倡民众文学,而归结到社会主义的实行”。作为社长,柳亚子积极发展组织,仅一年的时间,新南社成员就增加到213人,其中既有廖仲恺、何香凝等国民党重要人物,也有沈雁冰、叶天底等共产党员。1924年10月,江浙战争爆发,柳亚子为躲避战祸住进上海租界,新南社事务停顿。面对战争的结局,柳亚子终于觉醒,著诗《空言》:“孔佛耶回付一嗤,空言淑世总非宜。能持主义融科学,独拜弥天马克思。”从此,柳亚子开始醉心于马克思主义和布尔什维克主义。
“中国的光明在延安”
1941年1月,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宋庆龄、何香凝、柳亚子等国民党民主派联名通电,正告蒋介石:“弹压共产党则中国有发生内战之危险,今后必须绝对停止以武力攻击共产党,必须停止弹压共产党行动。”1941年3月,国民党政府邀请柳亚子席五届八中全会,柳亚子严词拒绝,并斥责国民党政府发动皖南事变的反共行径。1941年4月2日,国民党五届八中全会以“反对国策罪”开除了柳亚子的国民党党籍。得知此事后,吴玉章、林伯渠等人从延安发来慰问电,柳亚子收到电报兴奋异常、备受鼓舞。抗战时期,柳亚子便对延安的共产党人能够以民族利益为重、坚持国共再次合作表示敬佩,他认为共产党人“胸襟之广阔,意志之坚定,真足以惊天地泣鬼神”。此后,柳亚子与延安的共产党人之间常有赠诗往来。“商山诸老欣能健,头白相期奠夏华”,便表达了他希望能够与共产党人一起团结合作,共同挽救民族危机。
1941年12月,日军攻占香港,困留香港的柳亚子抱着必死的信念,留起长髯,以示抗日。后来,在八路军驻港办事处的全力营救下,柳亚子得以离开香港, 隐藏在广东海丰的山村里。周恩来对柳亚子转移一事非常关注,叮嘱各方全力协助。1942年6月,
在共产党人的护送下,柳亚子安全抵达大后方桂林。在桂期间,柳亚子继续为抗日救亡而创作,呼吁团结抗战,痛斥一切破坏抗战的反动谬论。 1944年,豫湘桂战役后,桂林失守,柳亚子在周恩来的殷切关怀下得以脱险,前往重庆。柳亚子在重庆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同一时期,还与谭平山、陈铭枢、郭春涛等人发起成立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并在第一次全体大会上被推选为中央常务干事,担任文教委员会主任委员,继续驳斥国民党政府及其政策言论。柳亚子在渝期间,适逢对日大反攻的前夜,国统区的民主运动大规模爆发。 有人建议柳亚子凭借声望组建新的政治组织,柳亚子却拒绝说:“中国已有最进步的政治组织和最适当的领袖了。” 1945年1月17日,柳亚子受邀参加《新华日报》创刊7周年纪念会,公开宣称:“世界的光明在莫斯科,中国的光明在延安!”
与毛主席诗词唱和
1948年6月4日,柳亚子与在港民主人士共125人联名发表声明,热烈响应“五一口号”。此后,中共中央邀请各民主党派代表赴解放区协商召开新政协问题,柳亚子名列其中。1949年2月28日,“华中号”海轮自香港启程,柳亚子身穿灰色长衫,赋七绝《二月二十八日启程有作》:“六十三龄万里程,前途真喜向光明。乘风破浪平生意,席卷南溟下北溟。”

图为柳亚子(中排左二)等在北上途中。
1949年3月28日,新中国成立前夕,在北平,柳亚子写下一首七律《感事呈毛主席》:“开天辟地君真健,说项依刘我大难。夺席谈经非五鹿,无车弹铗怨冯驩。头颅早悔平生贱,肝胆宁忘一寸丹。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在这首诗中,柳亚子颂扬了毛泽东开天辟地的丰功伟绩,同时也直率地表达了“夺席谈经”的自信和“无车弹铗”的失落,充满了落寞之情和归隐之意。
图为1949年,毛泽东在香山双清别墅会见柳亚子。
毛泽东对柳亚子的这首诗记挂在心,在解放军攻克南京后,1949年4月29日,毛泽东即回赠一首七律《和柳亚子先生》:“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毛泽东以“饮茶粤海”“索句渝州”,分别追忆了1926年、1945年与柳亚子两次会面时的场景,以政治家的大度和老朋友的坦诚,写出肺腑之言,劝导柳亚子放弃归隐、提振精神、放眼未来,留在北平继续发挥才智,共同建设新中国。柳亚子见到毛泽东的诗后,很受感动。他欣然接受了毛泽东的规劝,立即又写了一首《次韵奉和毛主席惠诗》:“离骚屈子幽兰怨,风度元戎海水量。倘遗名园长属我,躬耕原不恋吴江。”新中国成立后,柳亚子曾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东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民革第一届监察委员会主任,第二、三届中央常委;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等职。
柳亚子先生是忠贞的爱国主义者,一生追求光明与进步,他的诗篇充满了革命的热情,激励着人民前进,他在我国近代革命史和文学史上的影响,将永远会被后人铭记和怀念。
相关链接
【民革党史教育基地】柳亚子纪念馆

图为柳亚子纪念馆。
柳亚子纪念馆坐落在江南历史文化名镇——黎里古镇,由门厅、茶厅、正厅、起居楼、藏书楼和碑廊组成,是收藏、保存、研究、陈列柳亚子与南社文物的专题纪念馆,藏品近千件。其中,门厅匾额为屈武题写;序厅陈列柳亚子汉白玉雕像,两侧墙面为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和柳亚子唱和词手迹,周恩来赠柳亚子的题词“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为楹联;正厅内以《峥嵘岁月,光辉一生》为题,用150余件历史文献和实物,系统地介绍柳亚子一生事迹。
多年来,来自全国各地的民革组织和民革党员前往柳亚子纪念馆参观学习,以此激励自己继承民革前辈坚持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优良传统;不忘合作初心,坚定不移地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本文原题为《缅怀柳亚子 | 他一生以笔为戎,被毛主席称为“人中麟凤”》,资料综合自《民革前辈与新中国》、中国新闻网、光明网等。)
责任编辑:丁元圆

- 20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