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 评论
  • 收藏
德艺双行系列报道丨“越女”王柔桑:在门缝里为老人唱戏
上海文联
向作者提问
来源:政协联线 | 2023-03-16 16:38 字号
前不久,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和上海市志愿者协会通报表扬了2022年度上海市志愿服务先进典型,获表彰的100名上海市优秀志愿者中,就有上海市戏剧家协会理事、越剧范(瑞娟)派传人、国家一级演员王柔桑。她是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曾荣获首届“越女争锋”越剧青年演员电视挑战赛银奖、“越女争锋”第二季“龙凤配”金奖及“十佳小生”称号、第四届“中国戏曲红梅金花奖”、“小蝶杯”上海越剧新秀奖、“越苑青春风”青年专场“优秀表演奖”……这样一位青年艺术骨干,如何成为全市志愿服务的先进典型?我们不妨来听听她的自述——我是一名中共党员,上海越剧院小生演员,从事志愿服务已有18年。我很欣赏一句话:“关爱他人,阳光自己”。为他人作奉献,为困难人群送上关爱,这不仅有助于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其实自身也从中得到了莫大的快乐。所谓“助人为乐”,我想也就是这个意思。
因而这18年来,我将自己的大部分业余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慈善活动和志愿服务中去,积极践行志愿服务理念,用心、用情、用爱为困难弱势群体唱响越音、送去温暖。这中间,我付出了不少,但我收获的更多。
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有不少机会跟着各种演出团队一起去敬老院慰问,但我还以个人身份参加社会上的志愿服务。同样是唱戏,在台上被聚光灯追逐、在台下被粉丝包围,在敬老院里可没有这样的待遇。作为文艺志愿者,平时去养老机构服务,往往并不是在舞台上,而是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唱过去。一开始还真有些不习惯,有的老人还会开启“点唱”模式,京昆越沪淮、流行歌曲,甚至儿歌,我都有点必应,虽然有些并不是我的专长,但只要长者们开心,我也不怕“露怯”。让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我刚踏进一个房间,还没来得及开口问好,就被屋里的一位老人轰了出来。我一头雾水地刚想去下一个房间,志愿服务的领队说:“你不要走,他其实是要听的”。原来那位老人患有阿尔兹海默症,他对陌生人进房间这件事很抗拒。于是,我就轻轻地将房门打开一条缝,透过门缝为屋里的老人唱戏。起先老人还有些烦躁,一个劲地说:“烦死了,烦死了,你不要唱。”领队给我使眼色,我就继续换着剧种给他唱。大概十分钟过去了,房间里面渐渐安静下来。领队悄悄地告诉我:“他正竖着耳朵听呢。”
在戏剧理论里,台上的演员和台下的观众之间隔着一道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第四堵墙”,其作用是将演员与观众隔开,使演员忘记观众的存在,完全投入戏剧的规定情境之中。而当我脱下戏服,变身文艺志愿者,打开敬老院的一扇扇房门的时候,这种实实在在地面对面的交流,让这道墙瞬间消失了,从戏曲舞台上光鲜亮丽的演员,到在社会服务中默默付出的文艺志愿者的转变,或许从那一刻才真正开始。  同时我也觉得个人的力量非常有限,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影响力,把身边的人动员起来,于是有不少粉丝经常会与我一起去敬老院做志愿服务,我工作繁忙脱不开身的时候,他们也会坚持定期提供服务,有时还会带回来老人们“那个唱戏的妹妹今天怎么没来”的温暖牵挂。
除了带动粉丝从事志愿服务外,我还经常带着儿子参与公益活动,鼓励他奉献社会,帮助弱势群体。他用自己的压岁钱,连续多年资助三名腾冲的困难孩子(每人每年1200元生活补助)。
2019年初春,我带着正在念初一的儿子,随同上海市慈善之星秦志刚、丁介福、贺思聪等几位老师,参加了一个将帮困金和年货精准分发给特困儿童家庭、确保他们安度新年的帮困扶助项目。我觉得对于生长于安逸环境的城市独生子女来说,从小参加慈善活动、学会关爱他人是一堂品德必修课。大伙儿一块儿忙碌时,我欣喜地观察到儿子也非常投入,大冬天的干得满头大汗;走进一户家徒四壁的贫困家庭,儿子的手抚过破败斑驳的旧墙瓦时,脸上露出凝重的表情;一位父亲谈及痛失爱子时失声哭泣,儿子在暗处悄悄地抹起眼泪;在一个因男主人患肾病而失去劳动力的家庭中,儿子毫不犹豫地捐出压岁钱……他的神态举动,让我感到欣慰,也让我更加确信这次志愿服务经历,是孩子形成健康“三观”道路上的重要一课。
对我而言,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我希望通过我的言传身教,让“爱”的接力棒永远传递,让“爱”的圣火永不熄灭,让“爱”的种子播撒在更广阔的天地间。从2005年开始,我还致力于向社会群体以及中小学生普及越剧知识,至今开设了百余场戏曲讲座,受众人数上千人。我还参加了上海市志愿服务总队“百姓赏艺·到人民中去——上海市文艺志愿者慰问演出”等活动,为学校、社区、商圈等地带去一场场专业的表演,推动越剧的传播与发展。
在上海疫情期间,我始终不忘自己的文艺工作者身份,积极践行志愿服务理念,白天为社区服务,晚上认真创作文艺作品。不仅身体力行服务大众,更是用文艺作品记录真实、温暖人心,积极宣传美好向上的正能量。除此之外我还以慈善义工和志愿者身份参与“蓝天下的至爱”活动,参加“笑口常开”艺术团、“牵手上海”等公益组织,为敬老院慰问演出200余场,仅上海志愿者网站登记录入时间就有622小时。回顾自己的成长道路,我始终感激上海越剧院给予我的荣誉和机遇。上海越剧院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志愿服务优良传统的文艺单位,常年为福利院、敬老院送戏上门,为弱势群体举办公益演出。我作为一名年轻党员,一定要把这种优良传统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我是一名80后,我从生活中得到的真实感受是,这些年来老百姓的物质生活变得越来越好,精神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在见证国家蒸蒸日上的发展的同时,我深深感到,我们要“喝水不忘挖井人”,不能怠慢、忘记老一辈,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也是我积极参与慰老服务的一个原因。另外,我小时候也经历过一段家庭经济比较艰难、需要得到帮助的时期,所以当我自己有能力帮助别人的时候,我更觉得帮助他人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我始终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志愿者、对志愿服务的殷切期望,用志愿服务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充分彰显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精神风范。
责任编辑:杨一宁
转载请注明来源
  • 5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