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 评论
  • 收藏
上海市政协50件优秀提案典型案例,展现政协委员为国履职为民请命情怀
政协头条记者 刘子烨  
来源:政协联线 | 2022-12-20 11:50 字号
心系国事显担当,情牵民生解难题。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11月25日共同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座谈会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议案建议提案交流会”。会上,经市政协十三届八十九次主席会议审议通过的50件优秀提案典型案例全部亮相。
翻阅一件件提案,字里行间流淌的,是政协委员为国履职、为民请命的情怀。每一件提案的办理成效,彰显的是人民政协话语权的力量。
助力重大事项稳步推进
打造互联互通的全线上调解平台,多元化解金融纠纷,为当事人节省上亿元诉讼费……上海金融法院揭牌成立三年多来,优化了诸多便民利民举措,令不少人竖起大拇指。要知道,上海金融法院的诞生,与众多政协委员的提案推动密不可分。
2009年,时任上海市政协委员的吕红兵和其他委员一起,跑了很多基层法院、金融单位,与金融案件的涉案人进行探讨,最后得出结论:基于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客观需求,建立一个专门的金融法院“非常必要”。在2010年1月的上海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吕红兵等委员提交设立上海金融法院的提案。当时,提案办理的结果是“留作参考”。
五年过去了,在上海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吕红兵执笔、张宁等11位市政协委员联名,再次提交提案,建议在上海设立金融法院。这次,提案办理结果迈进了一大步——“列入计划拟解决”。
2018年,《关于设立上海金融法院的方案》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随着吕红兵的建言落地有声,他在2015年递交的那件《关于在上海设立金融法院的建议》的提案,荣获市政协“优秀提案特别奖”,并于今年入选50件优秀提案典型案例。
除了设立上海金融法院外,多年来,上海许多重大事项稳步推进的背后,都有着市政协提案的助力。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拥有400多个自然湖泊,既是重要的生态涵养区和保育区,也是生态敏感区和脆弱区。如何推动示范区实现绿色发展,一直是市政协人资环建委高度关注的议题。在深入调研“水”问题的基础上,在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人资环建委递交《关于坚持生态绿色定位,做好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水文章”的建议》提案,提出三条对策:推动国土开发保护“一张图”,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一盘棋”,推动生态环境执法“一把尺”。
这些“金点子”,被提案承办单位——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悉数收入囊中。2020年11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生态环境管理“三统一”制度建设行动方案》正式发布,其中许多重要内容,都与人资环建委的提案建议高度吻合。
上海自贸区建设如火如荼。今年年初,市政协委员宋钰勤、焦瑾璞提交了《关于在上海自贸区设立铂族贵金属国际科创商贸区》的提案。其中的建议,得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采纳和积极支持。今年9月2日,临港新片区揭牌成立三周年之际,临港铂族贵金属新型国际贸易及创新中心设立仪式暨项目签约活动举行。很多人都在期待,一个全球性的科创全生态链集聚群能就此诞生。
加速城市转型发展步伐
翻开50件优秀提案典型案例的目录,有这样一件提案:《关于抓住新基建历史机遇,打造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建议》。为了写好这件提案,委员们足足“头脑风暴”了180天。
2020年7月22日,受在沪全国政协委员张英的启发,“2021新基建联名提案”微信群成立,多名市政协委员入群,围绕如何撰写关于新基建问题的提案,展开讨论。一场接续180天的“联名提案马拉松”,就此展开。进行线上讨论,开展实地调研,分享参考资料……委员们为了写好这件提案,纷纷贡献脑力和体力。经过三次修改,这件由市政协委员王俊牵头并执笔、15位市政协委员联名的提案,在2021年的市政协全会上提交。
在提案中,委员们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如形成重点聚焦产业名单、出台产业数字化转型推进方案,受到相关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在采纳委员真知灼见的基础上,上海持续提升数字经济的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助力城市更新跑出“加速度”。
这件“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联名提案,是政协委员关注城市转型发展的缩影。在50件优秀提案典型案例中,不少提案都聚焦这一议题。
2020年1月,市政协委员胡光提交了《关于编撰“上海城市法典”,提高城市法治化治理水平的建议》的提案,建议系统梳理市民应该享有的重要权益和应该遵循的重要规则,使城市运转规范更明确可及。对此,提案承办单位上海市司法局表示将“立即着手推进实施”。2021年1月20日,上海城市法规全书应用系统上线,实现了上海法规规章“一键可查”。
2022年1月,杨文悦等9名市政协委员联名提交《关于上海推进“公园城市”建设的建议》的提案,建言上海城市更新改造。委员们提出,在上海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无论是中心城区成片的城市更新;还是101个遗忘空间再次活化利用的微更新,无论是居住小区改造,还是产业园区升级,都可以用来“+公园”,增加城市中的绿化空间。这些建议同样得到采纳。
心系民生冷暖百姓福祉
在今年4月的上海,邵楠无疑是最“火”的市政协委员。这份关注,不仅来源于他对居民的雪中送炭,也来源于他对快递小哥的暖心之举。
3月31日,通过平台注册,邵楠成为一名外卖骑手,为上海封控小区的市民送药。他的事迹,被本市主流媒体广泛报道,于是他很快“火”了。在接受各大媒体采访时,邵楠都会提到,自己在外忙碌时,经常和快递小哥打交道,体会到这份职业的艰辛和不易,想通过政协委员这一身份,为他们多做点实事。
4月下旬,邵楠提交了《关于改善快递小哥管理工作的建议》的提案,呼吁相关单位为快递小哥提供住宿、核酸检测、餐食等服务,改善快递小哥的工作和居住条件。在提案答复中,市商务委表示,将持续做好配送寄递人员的服务工作,帮他们解决住宿等急难愁问题。
和邵楠一样心系民生冷暖的政协委员,还有很多。他们在“谋大事”的同时,把大量关注目光投向了各种需要关心的群体。
2018年,有一段时间,市政协常委游闽键带着他的团队,每天下了班就去乘公交车,采访司机和乘客。他们在8个月中,走访了10多个公交调度中心,考察了100多条公交线路和站点,发放和回收了近千份问卷。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在2019年的市政协全会上,游闽键提交了多件和公交车有关的提案,其中之一是《关于进一步改善本市公交司机就业环境的建议》。很快,他的提案得到回应。久事公交集团表示将提高公交司机的待遇。
2021年,市政协委员臧熹再度为出行困难者“发声”,提交了《关于为全市过街人行天桥逐步加装电梯的建议》的提案。最终他得到的回复是:2021年,本市开工16座人行天桥加装电梯,共计安装电梯50部。2022年,市、区两级将全面开展加装电梯工作。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政协委员用一件件提案告诉百姓:“政协说话是管用的”。
责任编辑:黎凡
转载请注明来源
  • 17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