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评论
- 收藏
中共二大与统一战线百年发展研讨会综述
来源:政协联线 | 2022-07-24 13:19
字号

7月23日,由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指导,市委统战部、市委党史研究室和静安区委联合主办的中共二大与统一战线百年发展研讨会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2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共二大与统一战线百年发展,从不同的角度围绕党的统一战线为何开端于二大、百年的发展与启示、迈向伟大复兴新征程中的法宝作用等观点,进行了深入交流,激荡思想,传承初心。
中共二大重要意义
100年前的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审议通过的《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是党关于统一战线第一个专门文件。研讨会上,多位专家深入分析中共二大在党的统一战线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从党的成立没有就建立统一战线形成共识、形成决议,党的二大前接受共产国际建议、与国民党合作,到党的二大关于建立联合战线的议决案,从而形成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民主联合战线的历史过程,充分说明党的二大是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标志,是党的统一战线的重要开端。” 中央统战部原副秘书长张献生在会上提出,党的二大通过的《关于“民主联合战线”的议决案》作为统一战线开端,统一了全党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战略策略思想,改变了党的一大关于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联系的规定,为建立民主联合战线、推动国共合作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在党的统一战线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主任莫岳云提出,《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是中国共产党关于统一战线的第一个专门文件。中共二大关于“民主联合战线”的策略,摒弃了中共一大“不得同其他政党和团体建立任何关系”的决定,确立了党外合作的统战观,实现了由“不合作”到“合作”的转变,同时,中共二大提出通过政党间的协商探索国共合作实现路径的构想,为推动国共合作迈开了坚实的一步。对此,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副馆长尤玮进一步提出,从中共一大到中共二大,解决了国共两党要不要合作的政策问题;从西湖会议再回转上海,国共两党的合作就此具体展开,以“党内合作”推进民主联合战线,体现了年轻的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担当、政治智慧与政治艺术,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顺利实现,中国革命新的历史局面由此形成。
“追根溯源,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上海,就是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确立地和重要实践地。”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严爱云回顾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演变历史,表示,以党的二大为起点,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中,进行了统一战线的成功实践,逐步形成了完整的统一战线力量,百年来,建立、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始终是我们党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统一战线百年的历程波澜壮阔,各个领域实践丰富多彩,经验传统弥足珍贵,理论政策体系博大精深。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肖存良则表示,纵观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提出过程,既有党外合作,又有党内合作,党外合作与党内合作交叉纵横,贯穿于政策提出全过程,要整体性地来看待统一战线发端问题。
统一战线早期实践
1922年成立的上海大学,是中共二大以后,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一个富有成效的创新实践,在中国革命史和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1939年,毛泽东同志出席中央书记处会议时指出:“陕北公学是一所统一战线性质的学校,像过去的上海大学”。这是对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在上海大学的实践的客观评价。
从1922到1927年,上大以“养成建国人才,促进文化事业”为宗旨,自创办之日起就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联,虽然办校仅短短五年,但成就斐然。在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以及于右任、瞿秋白、邓中夏等关心领导下,培养了一大批革命、建国人才,为党的事业、统一战线事业留下火种。
“上海大学短短五年,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幼年逐渐走向成熟,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学校被强行关闭,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和宝贵经验。”上海大学党委书记成旦红深情回顾上海大学历史,表示,上海大学作为统一战线早期实践,可以总结出的启发是:把握规律、讲究方法,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既联合又斗争,不折不扣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坚持大团结大联合,为革命事业凝聚共识力量。
安徽省社会主义学院教研部主任张文举回顾了统一战线对上世纪二十年代安徽革命形势的深刻影响。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的顺利推进,推翻了封建军阀在安徽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从城市到乡村出现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有力地推动了安徽革命形势的发展。
“打造统战地标链 勾画统战百年史”是河北省委统战部研究室主任史宝强的发言主题,他表示,在统一战线发展的百年历程中,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一路上形成了众多体现统一战线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强大、从策略战略到制度安排的统战历史地标,每当我们听到或看到它们时,就会想到统一战线的某些重大决策、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要阶段、重大成就,成为一个历史阶段的象征。比如,统一战线的确立地上海,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的见证地之一广州,工农民主联合战线的发祥地井冈山,第一个国家形态统一战线政权的建立地瑞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轫地瓦窑堡,统一战线是法宝的提出地和中央统战部的诞生地延安,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前期统战工作的前哨阵地重庆,西柏坡时期统战工作的指挥中心所在地河北平山李家庄,等等。统战历史地标,就像一座座里程碑赫然矗立在统一战线的百年征途上,以其特有的功能和方式,向人们展示着统一战线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彰显着统一战线的重要法宝作用。他建议,打造高质量的统战历史地标链,全面完整准确展示统一战线历史,对于保护统战历史资源、赓续统战红色血脉。
书写新时代统战工作新篇章
迈上新征程,如何做好统战工作?研讨会上,专家同样就此提出思考。
“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统一战线有用、有大用、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市政协副主席、市社会主义学院院长周汉民表示,要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贯穿各项工作始终,把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坚定的政治立场、最鲜明的政治方向、最牢固的政治信念,做到志存高远、知行合一,“锤炼主动学习、自我革新的品格,要永葆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激情,要增强加倍努力、全力以赴的意识,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找准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的职能发挥好。坚持深入基层持续调研,彰显制度优势。”
“统一战线的重要法宝作用体现为以团结促进强国复兴。以团结促进强国复兴,彰显统一战线百年发展的重大贡献。以团结促进强国复兴,蕴含统一战线百年发展的深刻启示。”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学研究》执行主编林华山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仍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统一战线。要立足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形成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度,在全面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统一战线作为“最大政治”、完善“中国之制”、支撑“中国之治”、塑造“同心格局”、展现“中国之理”的丰富价值。
“一部百年统战史,也是党不断探索和持续推动统一战线制度建设的历史。”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参政党建设研究中心主任黄天柱提出,从制度建设视野看百年统战史,统一战线与国家制度实现了体制性、全方位的融合,贯穿于当代中国政治运行的各领域和全过程,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一大特色和优势。
“坚持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凝聚共识已经成为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勠力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命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智关注统一战线如何更好凝聚各方共识,他表示,凝聚共识首要在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目标愿景,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下,新时代统一战线把共同目标作为奋斗动力源和方向标,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就是在致力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大政治共识,从而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中共二大重要意义
100年前的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审议通过的《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是党关于统一战线第一个专门文件。研讨会上,多位专家深入分析中共二大在党的统一战线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从党的成立没有就建立统一战线形成共识、形成决议,党的二大前接受共产国际建议、与国民党合作,到党的二大关于建立联合战线的议决案,从而形成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民主联合战线的历史过程,充分说明党的二大是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标志,是党的统一战线的重要开端。” 中央统战部原副秘书长张献生在会上提出,党的二大通过的《关于“民主联合战线”的议决案》作为统一战线开端,统一了全党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战略策略思想,改变了党的一大关于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联系的规定,为建立民主联合战线、推动国共合作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在党的统一战线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主任莫岳云提出,《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是中国共产党关于统一战线的第一个专门文件。中共二大关于“民主联合战线”的策略,摒弃了中共一大“不得同其他政党和团体建立任何关系”的决定,确立了党外合作的统战观,实现了由“不合作”到“合作”的转变,同时,中共二大提出通过政党间的协商探索国共合作实现路径的构想,为推动国共合作迈开了坚实的一步。对此,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副馆长尤玮进一步提出,从中共一大到中共二大,解决了国共两党要不要合作的政策问题;从西湖会议再回转上海,国共两党的合作就此具体展开,以“党内合作”推进民主联合战线,体现了年轻的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担当、政治智慧与政治艺术,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顺利实现,中国革命新的历史局面由此形成。
“追根溯源,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上海,就是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确立地和重要实践地。”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严爱云回顾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演变历史,表示,以党的二大为起点,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中,进行了统一战线的成功实践,逐步形成了完整的统一战线力量,百年来,建立、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始终是我们党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统一战线百年的历程波澜壮阔,各个领域实践丰富多彩,经验传统弥足珍贵,理论政策体系博大精深。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肖存良则表示,纵观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提出过程,既有党外合作,又有党内合作,党外合作与党内合作交叉纵横,贯穿于政策提出全过程,要整体性地来看待统一战线发端问题。
统一战线早期实践
1922年成立的上海大学,是中共二大以后,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一个富有成效的创新实践,在中国革命史和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1939年,毛泽东同志出席中央书记处会议时指出:“陕北公学是一所统一战线性质的学校,像过去的上海大学”。这是对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在上海大学的实践的客观评价。
从1922到1927年,上大以“养成建国人才,促进文化事业”为宗旨,自创办之日起就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联,虽然办校仅短短五年,但成就斐然。在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以及于右任、瞿秋白、邓中夏等关心领导下,培养了一大批革命、建国人才,为党的事业、统一战线事业留下火种。
“上海大学短短五年,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幼年逐渐走向成熟,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学校被强行关闭,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和宝贵经验。”上海大学党委书记成旦红深情回顾上海大学历史,表示,上海大学作为统一战线早期实践,可以总结出的启发是:把握规律、讲究方法,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既联合又斗争,不折不扣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坚持大团结大联合,为革命事业凝聚共识力量。
安徽省社会主义学院教研部主任张文举回顾了统一战线对上世纪二十年代安徽革命形势的深刻影响。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的顺利推进,推翻了封建军阀在安徽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从城市到乡村出现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有力地推动了安徽革命形势的发展。
“打造统战地标链 勾画统战百年史”是河北省委统战部研究室主任史宝强的发言主题,他表示,在统一战线发展的百年历程中,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一路上形成了众多体现统一战线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强大、从策略战略到制度安排的统战历史地标,每当我们听到或看到它们时,就会想到统一战线的某些重大决策、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要阶段、重大成就,成为一个历史阶段的象征。比如,统一战线的确立地上海,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的见证地之一广州,工农民主联合战线的发祥地井冈山,第一个国家形态统一战线政权的建立地瑞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轫地瓦窑堡,统一战线是法宝的提出地和中央统战部的诞生地延安,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前期统战工作的前哨阵地重庆,西柏坡时期统战工作的指挥中心所在地河北平山李家庄,等等。统战历史地标,就像一座座里程碑赫然矗立在统一战线的百年征途上,以其特有的功能和方式,向人们展示着统一战线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彰显着统一战线的重要法宝作用。他建议,打造高质量的统战历史地标链,全面完整准确展示统一战线历史,对于保护统战历史资源、赓续统战红色血脉。
书写新时代统战工作新篇章
迈上新征程,如何做好统战工作?研讨会上,专家同样就此提出思考。
“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统一战线有用、有大用、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市政协副主席、市社会主义学院院长周汉民表示,要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贯穿各项工作始终,把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坚定的政治立场、最鲜明的政治方向、最牢固的政治信念,做到志存高远、知行合一,“锤炼主动学习、自我革新的品格,要永葆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激情,要增强加倍努力、全力以赴的意识,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找准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的职能发挥好。坚持深入基层持续调研,彰显制度优势。”
“统一战线的重要法宝作用体现为以团结促进强国复兴。以团结促进强国复兴,彰显统一战线百年发展的重大贡献。以团结促进强国复兴,蕴含统一战线百年发展的深刻启示。”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学研究》执行主编林华山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仍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统一战线。要立足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形成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度,在全面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统一战线作为“最大政治”、完善“中国之制”、支撑“中国之治”、塑造“同心格局”、展现“中国之理”的丰富价值。
“一部百年统战史,也是党不断探索和持续推动统一战线制度建设的历史。”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参政党建设研究中心主任黄天柱提出,从制度建设视野看百年统战史,统一战线与国家制度实现了体制性、全方位的融合,贯穿于当代中国政治运行的各领域和全过程,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一大特色和优势。
“坚持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凝聚共识已经成为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勠力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命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智关注统一战线如何更好凝聚各方共识,他表示,凝聚共识首要在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目标愿景,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下,新时代统一战线把共同目标作为奋斗动力源和方向标,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就是在致力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大政治共识,从而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责任编辑:谷钦慧

- 1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