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胡敏:提升数字化转型实现路径效能
胡敏/政协头条  
来源:政协联线 | 2021-10-27 19:22 字号
【编者按】
10月27日下午,上海市政协举行十三届三十次常委会议。会上,15位在沪全国政协委员和市政协委员围绕“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主题,结合前期相关调研发言。4位市政协委员提交书面建言。特选摘以飨读者。
提升数字化转型实现路径效能
胡敏(上海市政协委员,徐汇区政协主席)

金松 摄
在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徐汇区正在积极打造有品质、有温度的“数字城区”,着力打造高度运用、高频场景、高精动态、深度互动的数字治理“徐汇范式”。徐汇区政协持续关注数字化转型发展,结合调研,于2019年和2021年两度承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分论坛任务,今年论坛以“数字赋能城市发展”为主题,深入探讨了数字化转型的实现路径,推动数字化效能转化为城市核心竞争力。基于论坛研讨成果,提出以下建议:
推动数据从“单向汇聚”走向“双向赋能”。数据是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基础,目前,市、区两级打造“城市数字底座”,然而,实际工作中,“数据缺失”“数据孤岛”“数据烟囱”等现象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严重阻碍了数据的交流和共享。基层反映的“顶层设计有余,基层落地不足”“数据汇聚有余,信息赋能不足”“基层对数据收集有责、使用无权”等问题,体现了数据从采集、协同、共享、应用的全闭环管理流程还不够通畅。建议增强数字底座的“权威性”和“开放性”,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接口规范、调用规则,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分级分类为各项应用场景提供数据保障;明确权责,调动各方参与数字化建设的积极性,在同一的标准下,将场景应用的权限更多下放到基层,赋予基层更多参与的主动权,为数字底座建设提供鲜活的案例。
推动数字化转型从“规划蓝图”走向“创新生态”。“十四五”期间是构建良好数字生态的关键时期,如何推动生态更优,营造更加活跃的创新环境,培育企业成为推动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力量,对于实现数字化转型规划蓝图十分重要。建议合理布局,围绕科技创新、项目引进、企业培育、示范应用等重点领域,加大政策供给,强化资金保障,制定政策实施细则,促进数字化转型项目先行先试;以高频场景为牵引、以政企联合为模式,引入“揭榜挂帅”制度,挖掘和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全力推进数字服务创新,打造数字服务生态体系,在基础研究支持、公共平台搭建、数据开放流通等方面,为全面数字化转型赋能。
从跨域“数字鸿沟”到规避“管理鸿沟”。推进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涉及经济、生活、治理等各个方面。转型过程中带来的“数字鸿沟”已得到普遍重视,但更深层的“管理鸿沟”却没得到足够关注,如数字化推进不平衡、碎片化等问题,场景应用实施了,而配套的资源保障、分工协作和制度创新没有跟上等,其根本原因在于管理理念、资源配置方式、工作分工协作模式跟不上数字时代的要求,导致“管理鸿沟”。建议强化数字化转型“一把手”第一责任人意识,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机制体制改革、工作流程的再造同步部署、同步推进;提前部署数字化人才培养计划,了解数字化转型的人才需求;培育数字化转型的系统思维,将熟悉数字化政策、掌握数字化施政方式作为管理人员的培训考核要求,对数字化转型中的有关新业态、新模式和新职能在组织、岗位和绩效上予以激励。
责任编辑:谷钦慧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