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邵林初:加快上海农业数字化转型
来源:政协联线 | 2021-10-27 19:13
字号

【编者按】
10月27日下午,上海市政协举行十三届三十次常委会议。会上,15位在沪全国政协委员和市政协委员围绕“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主题,结合前期相关调研发言。4位市政协委员提交书面建言。特选摘以飨读者。
加快上海农业数字化转型
邵林初(上海市政协常委、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
金松 摄
数字乡村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农业数字化转型不仅是通过数字赋农补齐上海农业农村发展滞后于城区发展的重要契机,也是实施城市管理服务方式变革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乡村面积占陆域总面积的85%,上海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过程中,农业科创更是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应在农业智能科技方面做更深入的探索。
近年来,上海按照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据化和服务在线化的要求,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当前,最先进的通信技术赋能千行百业,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随着5G建设加速,将5G技术融入乡村发展,为助推生态文明、提升“三农”工作水平注入了新动能。“十四五”期间,上海要充分利用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大契机,在数字农业实践中呈现上海的引领示范和典型标杆,助力全面乡村振兴,构建上海都市新农村发展的全新格局。为此建议:
加大政策聚力,增强数字化转型动能。按照全市统一部署,深入开展农业数字技术路线研究和农业数字化趋势研究,积极构建数字农业的框架体系和实现路径。一要把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大配套政策、5G基站的全面布点、重要应用场景建设项目尽可能覆盖到农业农村领域,推动城乡信息基础设施和技术应用一体化,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二要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网络基础设施、信息服务基础设施、以及水利、电力、交通等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升级。三要研究推出系列配套政策,把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开发作为农业科技创新、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核心予以支持。对实施智慧农业试验的农业经营主体出台专项资助政策,对设置数据采集设施设备的农户提供必要的奖励政策。
推动数据资源深度融合,强化数字三农云平台功能。数字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智慧农业、乡村治理、农村电商、农村普惠金融等领域。建议积极运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乃至区块链技术,挖掘农业农村大数据资源应用价值,开发建设各类服务于生产者、消费者和管理者的专业性功能服务平台,推动农业管理服务方式和乡村治理方式从线下为主向线上为主转型。以建设数字底座为关键,按照“一图知三农、一库汇所有、一网管全程”的数字乡村建设要求,实现农业数据资源库、网络平台信息系统、农业空间地理信息系统深度融合,全面增强数据库汇集功能和“一网统管”功能,夯实数字三农云平台建设基础工作。
打造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推动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推广应用,以打造绿色智慧农场和国家级示范项目为抓手,在水稻、蔬菜、生猪、水产等领域,建立若干数字化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最具前沿的数字农业应用场景。积极支持知名数字技术开发企业、网络平台企业向农业生产领域拓展延伸,创办绿色智慧农场。依托农业云平台优化农业生产经营流程和管理服务机制,以数字化场景赋能现代都市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科学化、精准化、高效化水平,切实解决优质农产品生产经营中的瓶颈障碍,激发农业活力和市民高端需求,为尽快打造“市区繁华,农村繁荣”的卓越国际大都市作出新贡献。
10月27日下午,上海市政协举行十三届三十次常委会议。会上,15位在沪全国政协委员和市政协委员围绕“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主题,结合前期相关调研发言。4位市政协委员提交书面建言。特选摘以飨读者。
加快上海农业数字化转型
邵林初(上海市政协常委、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

数字乡村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农业数字化转型不仅是通过数字赋农补齐上海农业农村发展滞后于城区发展的重要契机,也是实施城市管理服务方式变革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乡村面积占陆域总面积的85%,上海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过程中,农业科创更是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应在农业智能科技方面做更深入的探索。
近年来,上海按照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据化和服务在线化的要求,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当前,最先进的通信技术赋能千行百业,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随着5G建设加速,将5G技术融入乡村发展,为助推生态文明、提升“三农”工作水平注入了新动能。“十四五”期间,上海要充分利用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大契机,在数字农业实践中呈现上海的引领示范和典型标杆,助力全面乡村振兴,构建上海都市新农村发展的全新格局。为此建议:
加大政策聚力,增强数字化转型动能。按照全市统一部署,深入开展农业数字技术路线研究和农业数字化趋势研究,积极构建数字农业的框架体系和实现路径。一要把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大配套政策、5G基站的全面布点、重要应用场景建设项目尽可能覆盖到农业农村领域,推动城乡信息基础设施和技术应用一体化,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二要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网络基础设施、信息服务基础设施、以及水利、电力、交通等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升级。三要研究推出系列配套政策,把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开发作为农业科技创新、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核心予以支持。对实施智慧农业试验的农业经营主体出台专项资助政策,对设置数据采集设施设备的农户提供必要的奖励政策。
推动数据资源深度融合,强化数字三农云平台功能。数字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智慧农业、乡村治理、农村电商、农村普惠金融等领域。建议积极运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乃至区块链技术,挖掘农业农村大数据资源应用价值,开发建设各类服务于生产者、消费者和管理者的专业性功能服务平台,推动农业管理服务方式和乡村治理方式从线下为主向线上为主转型。以建设数字底座为关键,按照“一图知三农、一库汇所有、一网管全程”的数字乡村建设要求,实现农业数据资源库、网络平台信息系统、农业空间地理信息系统深度融合,全面增强数据库汇集功能和“一网统管”功能,夯实数字三农云平台建设基础工作。
打造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推动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推广应用,以打造绿色智慧农场和国家级示范项目为抓手,在水稻、蔬菜、生猪、水产等领域,建立若干数字化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最具前沿的数字农业应用场景。积极支持知名数字技术开发企业、网络平台企业向农业生产领域拓展延伸,创办绿色智慧农场。依托农业云平台优化农业生产经营流程和管理服务机制,以数字化场景赋能现代都市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科学化、精准化、高效化水平,切实解决优质农产品生产经营中的瓶颈障碍,激发农业活力和市民高端需求,为尽快打造“市区繁华,农村繁荣”的卓越国际大都市作出新贡献。
责任编辑:杨一宁

- 点赞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