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上海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开展从石库门到天安门线上读书活动
来源:政协联线 | 2021-06-08 10:22
字号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政协委员读书群火热依旧。6月5日至6日,围绕“弘扬城市精神: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这一主题,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组织委员开展线上读书。两天内,万余条读书心得在读书群内“刷屏”,为上海弘扬城市精神、打响文化品牌贡献政协智慧。
“向海而生、向洋而兴,这是一种豁达的胸襟,一种探索的勇气。正所谓海纳百川!”6月5日清晨5:30,领读人、市政协教育界召集人丁晓东正式上线领读。
“海纳百川,是上海历史与文化最鲜明的特征。”来自科技界的钮晓鸣委员发言,他表示,上海不断吸引世界精英人才落户,不仅因为上海出色的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和文化基础,更重要的是上海拥有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
“诚然,‘开放、包容、创新’,这是百年多来的历史为上海塑造的品格,也是深深印刻在城市血脉中的一种特质,更是国家和人民对上海不变的期待。”来自教育界的粟莹委员表示赞同,她说,上海要做好“龙头”,就要多算“大账”,要在做强服务能级中实现上海发展要求。
来自科技界的庄申安委员引述了一首小诗,表达他对上海以红色文化为代表的城市精神的一种体会:“一百年前的七月,只是一个寻常的夏天……怀着对民族命运的忧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成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引发委员们的强烈共鸣。
“红色文化是上海城市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要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发扬好传承好上海的红色文化。”来自医卫界的李锦军委员提出,要推动红色题材文艺作品和出版物创作生产,打响上海红色文化旅游品牌,深化长三角红色旅游区域合作,提升上海红色文化的标识度和知名度。
“中国共产党就是在上海的弄堂里诞生的。” 来自教育界的吴嘉敏委员表示,弄堂作为上海特色的城市景观,是传承这座城市红色基因的特殊载体。同样来自教育界的焦正委员接过话茬,说:“要保护好上海的老里弄和老建筑,为城市文化留下更多珍贵的地标和名片。”他表示,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就是要让上海文化发展的优势更优、特色更特、强项更强,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城市文化标识。
两天来,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围绕主题细分专题,以界别为抓手,以领读人牵头,导读人引导、发言人参与的形式,组织委员积极开展线上交流,日均5000余条信息充分彰显了读书成效。
6月7日至6月11日,教科文卫体委将在群内继续围绕更多专题,组织委员展开交流讨论,帮助委员真正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成。
责任编辑:黎凡

- 点赞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