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 评论
  • 收藏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上海活动纪事(1920年—1921年)
梁佳惠/浦江纵横  
来源:政协联线 | 2021-05-07 07:26 字号
100年前,在中国工人阶级最密集的中心城市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开展了意义深远的党的创建工作。在上海成立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织,是各地共产主义者进行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它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积极开展工人运动、领导组建青年团、培养发展建党骨干、联络各地建立党组织,担负起了开天辟地的历史重任……
1920年
一月

陈独秀为躲避北洋政府迫害,离京赴沪。在转道天津途中,同李大钊讨论了在中国建党的问题。29日,陈独秀到达上海,不久入住法租界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今南昌路100弄2号,《新青年》编辑部也随迁于此。
《新青年》编辑部旧照
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今南昌路100弄2号)
二月
10日沈雁冰于上海《东方杂志》发表《俄国人民及苏维埃政府》的译文,介绍俄国革命和无产阶级政权的真实情况。
《俄国人民及苏维埃政府》的译文
27日上海工读互助团开筹备会。该筹备会由湖南青年彭璜倡议陈独秀、王光祈、张国焘、沈玄庐、毛泽东、李思安、萧子暲等26人赞助并为发起人。
四月
2日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召开成立大会,陈独秀、戴季陶、沈玄庐、李人杰(即李汉俊)等出席。陈独秀作《劳动者底觉悟》的演讲,他说世界上“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希望“做工的人快快觉悟”,第一步争取“改良待遇”,第二步“要求管理权”。
11日上海《星期评论》第45期以《俄罗斯政府给我们中国人民的通告》为题,全文刊登苏俄1919年7月25日发表的《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对中国人民和中国南北政府的宣言》(即第一次对华宣言)。同时,发表评论指出:这是“世界历史上空前的消息”。此后,《新青年》第七卷第六号刊载《对于俄罗斯劳农政府通告的舆论》,介绍全国报界联合会、全国各界联合会等团体复文与各报赞赏宣言的言论。
14日上海53所学校师生8000余人在上海公共体育场集会,抗议日本政府向我国提出的有损我国主权的“山东问题交涉案”,并要求公布中日政府间签订的一切密约。上海学生联合会发动罢课。
18日中华工业协会、中华工会总会等七团体代表举行联席会议,筹备首次纪念“五一”节,商定取名“世界劳动纪念大会”。陈独秀被推选为顾问。
21日中国公学开第二次演讲会陈独秀作《“五四”运动的精神是什么?》的主题演讲。他说:五四运动的精神,一是“直接行动”,二是“牺牲精神”。
本月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化名吴廷康)及其随行人员(维经斯基夫人库兹涅佐娃,秘书马迈也夫及其夫人马迈也娃,翻译杨明斋),经李大钊介绍由北京来上海,会见了陈独秀、李汉俊、沈玄庐等,举行多次座谈,介绍俄国十月革命情况,并商讨发起建立中国共产党的问题。
五月
1日《新青年》(劳动纪念号)专辑由陈独秀在上海主持出版,刊有李大钊《“五一”运动史》及介绍苏俄和我国各地工人状况的材料和上海10多位工人题词。上海《星期评论》“劳动日纪念”专号随上海《民国日报》赠送读者,扩大影响。
上海工人第一次纪念劳动节大会在老靶子路(今武进路)空地举行。参加大会的有各业工人和各界来宾数百人,大会介绍了“五一”劳动节的意义,高呼“劳工万岁”等口号。参加大会筹备工作的中华工业协会、中华工会总会、电器工界联合会、中华全国工界协进会、中华工界志成会、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药业友谊会等七团体于当晚开会,决议发表《上海工人宣言》与《答俄国劳农政府底通告》。
陈独秀、施存统、陈望道等在上海澄衷中学参加纪念“五一”节集会。
1920年5月1日出版的上海《星期评论》“劳动日纪念”专号
1920年5月1日,孙中山为《新青年》杂志“劳动号”题词:“天下为公”
5日毛泽东由北京到上海,寓于哈同路民厚南里29号(今安义路63号)从事驱张运动(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的宣传,曾在驱张刊物《天问》第23期(1920年7月4日出版)上发表《湖南人民的自决》一文,并和陈独秀讨论了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的问题,毛泽东后来对斯诺说:“在上海,我和陈独秀讨论我读过的马克思主义书籍。在我一生中可能是关键性的这个时期,陈独秀谈他自己信仰的这些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天问》第23号
6日北洋政府与法国驻上海总领事勾结,将设在法租界的全国各界联合会、上海各界联合会、全国学生联合会、上海学生联合会等四团体封闭。
20世纪20年代的北四川路老靶子路口,今为武进路口
8日毛泽东与旅沪的和准备赴法勤工俭学的新民学会会员,在半淞园举行会议。会议决议:新民学会应有潜在切实、不务虚荣、不出风头的作风,主张会员要多组织学术谈话会,吸收会员要谨慎严格。会议还为赴法会员送别。
毛泽东(左七)在上海半淞园与旅沪新民学会部分会员合影
16日《星期评论》第50期发表李汉俊的《浑朴的社会主义者底特别的劳动运动意见》,批驳了研究系张东荪的《我们为什么要讲社会主义?》一文的反马克思主义论点。17日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有上海和各地代表三四十人出席,公推李达为理事会临时主席(李达此时在日本)。本月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成立,由陈独秀负责。成员有李汉俊、沈玄庐、陈望道、施存统、杨明斋、俞秀松、沈雁冰、邵力子等。
澄衷蒙学堂旧址。1920年5月1日,陈独秀、陈望道、施存统等在此(时为私立澄衷初高等小学校)参加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集会
六月
6日《星期评论》因反动当局禁止,被迫停刊(共出53期)。
17日陈望道将日本河上肇的《近世经济思想史论》部分内容译为《马克思底唯物史观》,从本日起至20日止连载于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
本月湖南旅沪学生袁笃实(袁达时)、罗觉(罗亦农)发起成立“沪滨工读互助团”,团员14人。该团于1921年2月解散。
七月
2日上海《民国日报》刊载介绍远东俄国合作社的稿件。此为上海报纸刊用《中俄通信社》所发新闻的开始。
19日在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及斯托扬诺维奇(米涅尔)马马耶夫、佩尔林(别斯林)等帮助下,于上海召开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积极分子会议。陈独秀、李汉俊、沈玄庐等出席,坚决赞成建立中国共产党。
八月
15日李汉俊、陈独秀发起的《劳动界》周刊创刊。由新青年社发行。该刊是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是党组织最早创办的工人周刊。1921年1月终刊。先后共出24册。
李汉俊和陈独秀创办的刊物《劳动界》
22日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发起人有俞秀松、施存统、叶天底、袁振英、金家凤等,俞秀松任书记。
新青年社在上海建立,由陈独秀负责。这是党组织创办的第一个出版社。
陈望道翻译,陈独秀、李汉俊校勘的《共产党宣言》,由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新青年社发行。这是在我国出版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
本月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法租界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今南昌路100弄2号)《新青年》编辑部(即陈独秀寓所)成立,陈独秀为书记,先后参与者有李汉俊、沈玄庐、陈望道、俞秀松、施存统(时在日本)、李达、杨明斋、周佛海、邵力子、袁振英、沈雁冰、林伯渠、李启汉、李中、沈泽民等10余人。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担负中国共产党发起
九月
1日《新青年》月刊第八卷第一号出版。自这期起,《新青年》成为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机关刊物,并增辟“俄罗斯研究”栏,刊载介绍苏俄情况的译文。陈独秀在同期发表《谈政治》,简要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即日起,该月刊由新青年社发行。
《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
本月李汉俊译《马格斯资本论入门》一书,由“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新青年社发行。
李汉俊译《马格斯资本论入门》
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外国语学社。目的为输送有志青年赴俄学习,造就革命人才。组的任务,与各地共产主义者联系。
学生通过上海小组成员介绍入学。杨明斋任校长(兼教俄文),维经斯基夫人库兹涅佐娃教授俄文,李达教授日文,李汉俊教授法文,俞秀松任秘书。参加学习的有刘少奇、罗亦农、任弼时、任作民,萧劲光、许之桢、王一飞、汪寿华、梁柏台、柯庆施、蒋光慈、曹靖华等。学生多时近60人。该学社是党组织培养干部的第一所学校。
2019年4月落成的“渔阳里广场”
十月
3日党创建的第一个工会,上海机器工会在外国语学社召开筹备会,各厂工人积极分子70余人出席。筹备会由李中主持。陈独秀、杨明斋等参加,并受聘为名誉会员,发表演说。陈独秀还被聘为经募处主任。
上海机器工会临时会所遗址自忠路225号(原西门路泰康里41号)
10日由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帮助创办的店员工人刊物——《上海伙友》创刊,由工商友谊会主办,新青年社发行。陈独秀写了《发刊词》。11月中旬,该刊第六期出版后,因工商友谊会主持人利用该刊鼓吹阶级合作,与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脱离关系。
秋维经斯基经陈独秀介绍,在上海同孙中山会见,这是共产国际代表同孙中山的第一次会晤。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在沪西安远路锦绣里开办工人半日学校,由李启汉主持。这是全国第一所由党组织创办的工人学校。
上海工人半日学校旧址
十一月
7日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出版的理论性刊物《共产党》月刊创刊,传播马列主义的建党学说。李达任主编。《劳动界》第13期,发表吴廷康(即维经斯基)《中国劳动者与劳农议会的俄国》一文。
1920年8月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中译本(书名错印为《共党产宣言》)
1920年9月外国语学社在上海《民国日报》上刊登的招生广告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收藏的国家一级文物《共产党》月刊
1920年11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宣言》
21日上海机器工会召开成立大会,出席者近千人,入会会员370余人。陈独秀、孙中山到会演说。这是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组织的第一个工会。该工会出版《机器工人》刊物。
本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制定《中国共产党宣言》,阐明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和奋斗目标、无产阶级专政的国际意义和任务。《宣言》供内部讨论研究之用,并作为接纳党员的标准,未公开发表。
十二月
1日《新青年》第八卷第四号出版,其中有陈独秀编辑的《关于社会主义的讨论》专栏,发表了陈独秀、陈望道、邵力子等批判张东荪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文章。
1920年,聂荣臻(二排右一)与留法勤工俭学的部分同学合影
上海《民国日报》刊登的“十五届赴法之俭学生”名单(周恩来名列浙江籍学生中)
15日我国赴法勤工俭学学生第20批乘“智利”号从上海启程。从1919年3月至今日,赴法勤工俭学者共20批,1500人。其中有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蔡畅、蔡和森、赵世炎、向警予、李维汉、陈毅、王若飞、李富春等。
16日陈独秀应孙中山、陈炯明之邀,去广州担任广东全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书记职务由李汉俊代理(1921年3月由李达代理)。《新青年》月刊由陈望道、李达、李汉俊主编。
19日上海工人游艺会于上海公学开成立大会,会员有400余人,由李启汉为主席并作报告,启发工人觉悟。杨明斋、沈玄庐、邵力子到会就劳工运动有关问题作了演讲。
本月在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领导下,上海印刷工会成立,有会员1300余人,并出版《友世画报》。
上海印刷工会纪念章
《劳动界》(第22期)发表《1920年上海底劳动运动大事记》,指出:“这一年来,单是罢工运动,共有40次。”参加者有各行各业的工人,少则几十人,多至上万人。最大的一次罢工是6月间杨树浦、怡和两纱厂一万多工人要求增加工资的罢工。编者强调:“劳动者以后最要急先进行的事,就是努力组织真正的团体。”
1921年
一月

维经斯基回国,在共产国际远东局书记处工作。张太雷从上海赴伊尔库茨克,任共产国际远东局中国科长。
二月
4日新青年社被法租界巡捕房查封。该社在本月迁往广州。《新青年》被查禁,原定1月出版的第八卷六号,延迟至4月在广州出版。
三月
3日上海法商水电公司车务部全体工人(包括司机、卖票和查票)约300人,为要求增加工资改善待遇而罢工。7月,资方被迫同意增加工资一至二成,罢工取得胜利。
29日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俞秀松,代表上海团组织和留俄学生,应“万国青年共产党”(即青年共产国际)邀请,离沪赴莫斯科参加青年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
本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在上海成立。外国语学社先后分批输送青年赴俄学习,有刘少奇、任弼时、罗亦农、萧劲光、汪寿华、王一飞、任作民、庄文恭、谢文锦、任岳、周昭秋、傅大庆、许之桢、华挺生、彭述之、卜士奇、梁柏台、蒋光慈、胡士廉、曹靖华等近30人。
四月
13日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刊载《马克思学说研究社章程》,内有“本社专以研究马克思学说为宗旨”,凡愿研究马克思学说的人,不分国别性别,经该社社员一人介绍,得多数社员同意即可为社员等六项。这是上海报纸最早介绍马克思学说研究团体的文字记载。
17日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由李启汉出面邀请机器工会、中华工业协会、工商友谊会等团体代表,商讨纪念“五一”节筹备事宜。陈望道、包惠僧等出席。会议决定成立“纪念劳动节筹备委员会”。
29日法租界巡捕房为破坏“五一”节纪念活动,搜查渔阳里6号“纪念劳动节筹备委员会”,没收了宣传品。
五月
1日李启汉等在沪西、闸北散发纪念“五一”节的传单。原定在上海公共体育场召开纪念“五一”节大会,因反动当局的严密封锁,未能实现。
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代理书记李达署名“江春”发表《“五一”运动》刊于上海《民国月报》的《觉悟》副刊(劳动纪念号),文章强调“五一运动的目标,不专在获得八小时工作的条件,乃在积极的努力准备奋斗的手段”。
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务日报记录:李启汉在渔阳里6号主持召开纪念“五一”活动筹备会
7日《共产党》月刊第四号登载列宁《国家与革命》的部分章节(译者署名:P生,即沈雁冰)。
六月
3日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到达上海,并和共产国际远东局代表尼柯尔斯基取得联系。与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人共同商议决定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月内,李达、李汉俊致函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请各地派两名代表来沪,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24日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陈独秀、李大钊、李达、李汉俊、邵力子、沈雁冰、陈望道、沈玄庐等同文教界知名人士经亨颐、夏丏尊、周建人等共15人,以编辑人名义署名,在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刊载《新时代丛书编辑缘起》,筹备出版“新时代丛书”。(丛书在1922年1月后陆续出版)。
刊登“新时代丛书编辑缘起”的《民国日报》,现存于上海图书馆
七月
20日上海英美烟厂新、老两厂8000余工人为抗议洋监工虐待工人,实行同盟罢工三星期。李启汉领导了罢工。经过斗争,资方答应赔偿工会罢工损失费1800元,撤换洋监工,释放工人代表。罢工取得圆满胜利后,上海烟草工人会成立。
中国烟草工人运动雕塑
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召开,各地党组织派出的13名代表出席会议,分别是:毛泽东、何叔衡(长沙),董必武、陈潭秋(武汉),王尽美、邓恩明(济南),李达、李汉俊(上海),张国焘、刘仁静(北京),陈公博(广州),周佛海(留日学生代表)还有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
党的一大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以艰苦卓绝的奋斗,胜利地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中共一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
兴业路76号中共一大会址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大厅中央毛泽东等全体代表的大型浮雕
(资料来源:中共上海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主编《中共上海党史大事记1919-1949》等)
责任编辑:张杏梅
转载请注明来源
  • 3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