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提案故事|打造“公益之城”:让城市拥有更多的温情与付出
陈诗松/政协头条  
来源:政协联线 | 2019-11-26 10:28 字号
2018年11月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落幕。从报名、参加上岗仪式,到11月5日正式的志愿者服务进博会,5527名“小叶子”在付出中成长和收获。图片来源 东方 IC
■ 提案时间:2006年
■ 提案简述:加快志愿服务的立法工作,制定《上海市志愿服务条例(实施办法)》
■ 提案成果:2009年4月23日,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上海市志愿服务条例》
■ 提案人:金梅,时任十届市政协委员、共青团市委学校工作部部长
上海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0988号提案“诞生”于2006年,在10多年后,这件提案所带来的变化,让城市拥有更多的温情与付出——为志愿服务发声,为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助力,为打造公益之城添砖加瓦。
从提案到立法历经3年奋力
2006年,在上海志愿服务蓬勃发展之时,有一道“大题”放在了上海面前,那就是当时还有4年就将举行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这也是上海志愿服务的“大检阅、大学校、大考场”。据测算,在世博会期间,每天需要志愿者5000人次,这既是志愿服务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志愿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纵观世界,当时美国、英国等国家都有志愿(义工)服务相关法律。回看国内,个别省市也先后制定了志愿服务条例或实施办法。由于上海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款,导致志愿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不明确,组织和开展志愿服务缺乏必要的资金和物质依托,志愿者正当的权益不能很好地享有和维护,有些活动简单地把志愿者当廉价劳动力,没有很好地发挥志愿者的作用,而有些商业运作的活动靠使用志愿者节省成本来赢利。
时任市政协共青团青联界别委员、共青团市委学校工作部部长金梅回忆说,“在2005年市政协对青年志愿者工作的专题视察中,许多政协委员都对建立志愿者工作的法律保障提出了要求”。在万千呼声的响应中,在团市委、市青联相关部门共同研讨推进下,作为政协委员的金梅提交了这份第0988号提案。提案的案由便是:制定《上海市志愿服务条例(实施办法)》。
在提案中,金梅委员建议要加快志愿服务的立法工作,通过地方立法的形式,进一步明确志愿服务的社会地位、组织框架、服务范围、管理方式、责任主体、资金保障等内容,明确政府、志愿者、受助者、社会相关组织等在志愿服务中的权利和义务,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依法保障志愿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
在提案提交的两个月后,就收到了市文明办和市志愿者协会的答复,办理结果是:计划解决。
“你们的提案很好,和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合。”市文明办回复说,对于落实《上海迎世博文明行动计划》,推进上海志愿者活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制定《上海市志愿服务条例》,对志愿者活动进行立法非常必要,加强志愿者法制化管理和合理使用势在必行。
对于提案建议,市文明办在该年内会同团市委、市总工会,市妇联、市民政局等志愿者活动主体单位一起研究,制定上海市志愿者活动地方法规,明确志愿者服务的社会地位、组织性质、服务内容、管理要求、权利义务、社会保障,并呈报上海市人大审议。
2009年4月23日,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上海市志愿服务条例》,并于2009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
志愿工作法制化“升级”
从那以后的志愿服务,进入了有法规鼓励、保障和规范的繁荣发展新阶段。从迎世博600天,到办世博184天,无数“小白菜”、“小蓝莓”志愿者们的优异表现,不仅为世博会的成功举办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成为全世界媒体报道的热点,成为全世界了解中国、感受中国的一张特殊名片。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后,宝贵的志愿精神和传统从“暂时”转向了“平时”,更加常态化的志愿服务充溢在申城各个角落。从身兼要职的大型赛会志愿者到勤勤恳恳的交通文明志愿者,从事无巨细的场馆导览志愿者到践行新时尚的垃圾分类志愿者,各个领域的志愿者活跃在服务岗位上,大型活动离不开,日常活动不可少。每逢“3·5学雷锋日”、“12·5国际志愿者日”,更是有数千场志愿服务活动在申城同时举行,形成这座城市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不断擦亮和打响“上海服务”这一品牌。
2017年,志愿工作的法制化再一次得到升级。经国务院第175次常务会议通过,《志愿服务条例》于2017年8月22日发布,当年12月1日起施行。从保障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到鼓励和规范志愿服务、发展志愿服务事业等,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有了更明确的依据,志愿服务也朝着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不断迈前。
2018年11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办,一批“小叶子”志愿者接棒“小白菜”,塑造了新时代的志愿者形象。上海团市委更以服务进口博览会为契机,组织制定了《“青春上海”大型赛会志愿服务管理规范》地方标准。这一标准规定了大型赛会活动志愿服务的主要原则、基本要求、管理规范以及激励与总结相关要求,有助于保证上海开展的大型赛会志愿服务有序、高效进行,完善志愿服务长效工作机制和活动运行机制。这是在《志愿服务条例》和《上海市志愿服务条例》框架下的进一步专业细化,极具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2019年7月,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正式审议《上海市志愿者服务条例修正案(草案)》,将在“促进措施”“信息平台”“未成年保护”等方面更进一步,提升志愿服务,彰显城市温度。
责任编辑:陈睿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