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社会组织数量占全国四分之一,长三角开始推进慈善一体化
顾磊/人民政协报  
2019-07-02 07:20 字号
短短数年内,“安心驿站”这一为卡车司机群体赋能的公益项目,依靠“互联网+社区运营”模式,动员万余名卡车司机、“卡嫂”们展开救援、互助、交流、学习。
于浙江省成立的传化慈善基金会,将项目做到了长三角区域,并逐渐扩展至全国多地。“安心驿站”卡车司机发起线上求助31698次,超过357万人次提供帮助;组织线下救助超过4000人次。此外,司机群体还发起了大量志愿服务活动,传播正能量。
这是长三角地区公益事业的一个缩影。目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上升至国家战略,该地区社会组织发展迅速,有着很大的合作空间。
6月19日,江苏省民政厅和江苏省慈善总会联合举办的“2019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钟山慈善行动暨首届江苏慈善论坛”提出,要推进长三角地区慈善一体化。
一市三省具备联合条件
据统计部门相关数据,长三角地区一市三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2018年GDP总量为211479亿元,人口总量为22359万。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院长王振耀认为,“长三角慈善一体化”的使命是促进经济文化发展、引领长三角与全国的社会转型。
“一市三省虽同处长三角地区,但GDP水平及三大产业占GDP的比重各有不同,具备慈善联合行动的先决条件,同时也是‘长三角慈善一体化’的内在需求。唯有形成慈善一体化的格局,不断推进长三角地区的慈善联合行动,方能推动长三角地区慈善事业的协同发展,以进一步发挥区域优势,从而引领全国的社会转型。”王振耀说。
上海社科院城市与人口研究所区域发展研究室主任宗传宏近日撰文《推进长三角区域社会组织合作》指出,目前,长三角区域的社会组织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部分地级市社会组织每年增长数甚至超过千家。2016年,长三角社会组织数量占全国的24.4%,当年新登记数占全国的25.5%,志愿者服务人次占全国的41.8%。
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刘伟认为,美丽富饶的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也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更需要发挥慈善事业在解决社会问题、促进民生改善中的重要作用。
江苏省慈善总会会长蒋宏坤强调,“一市三省”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经济相融、文化相通,为“长三角慈善一体化”提供了共同的基础,应按照“开放共赢、民生共享”的思路,共同谋划“长三角慈善发展一体化”的路径和项目,实现“1+1+1+1>4”的效果。
开展联合行动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江苏省慈善总会、浙江省慈善联合总会、安徽省慈善与社会福利协会、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共同签署了“钟山慈善联合行动计划”。
该计划聚焦脱贫攻坚,设立慈善扶贫基金。由长三角地区一市三省慈善总会(基金会)牵头,计划募集善款1000万元,设立长三角慈善扶贫基金,针对皖西大别山、苏北贫困片区、浙西南贫困革命老区以及上海个别贫困地区的现状,开展重点帮扶救助。
同时,聚焦特困群体,加大帮扶力度。通过精准设计扶贫项目,对贫困革命老区低收入特困群体进行精准救助。加强与政府救助政策的有效衔接,重点开展健康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帮助特困家庭如期实现脱贫目标。
计划还要践行慈善博爱精神,关爱异地务工困难人员。适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求,加大长三角区域间慈善救助力度。沪、苏、浙、皖慈善总会(基金会)联合开展“异地务工特困人员阳光救助”活动,在现有政府帮扶和慈善救助框架内,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异地困难务工人员开展慈善帮扶。每年救助人数不少于500名,主要开展疑难重病对象、贫困学生、留守儿童关爱救助活动。
此外,将建立工作协调机制,促进慈善事业协同发展。由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牵头,沪、苏、浙、皖慈善会协商,设立长三角慈善一体化发展工作协调小组,建立工作协调会议制度,主要任务为:广泛调研和听取各地建议,拟定工作计划和扶贫项目方案;制定慈善扶贫基金筹措、使用、管理办法;对慈善联动项目实施跟踪管理、评估、交流。
协调小组会议在四地轮流召开,在慈善项目、慈善文化宣传等方面加强合作,互联互动。深圳国际公益学院作为顾问机构,为长三角慈善一体化发展提供协调交流、课题研究、救助项目策划、专业人员培训、信息宣传等方面的指导服务。
社会组织是“润滑剂”
王振耀表示,长三角慈善联合行动应当实现“四个引领”,包括:引领社会扶贫机制建设:联合扶贫,与民政对接,关注特困家庭与务工人员;引领社会服务:从养老、儿童、残疾人服务到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引领社会创新:从公益金融到科技慈善;引领志愿服务:弘扬社区志愿服务精神。
如何进一步推进“长三角慈善一体化”发展?王振耀认为,应当稳步推进。从联合基金到联合项目;从慈善会系统开始,逐渐发展更加多样化的合作伙伴;从慈善公益项目的设计执行逐渐发展到促进中华慈善文明发展。
他还强调应注重“善知识”的深度拓展。包括发现长三角地区的慈善家与慈善项目、培育慈善组织的专业化、开发各类型的慈善示范类项目,以及不断开拓长三角地区跨区域的交流、访问、学习,从而进一步搭建国际国内的慈善交流网络。
如何加强长三角区域社会组织合作?
宗传宏建议,应“构建长三角社会组织大市场,大力发展跨区域社会组织。对于跨区域的信息咨询、中介组织、平台相关的社会组织予以政策支持”;应“对跨区域活动的社会组织建立统一的认证和监管标准”;同时他还建议建立长三角社会组织一体化标准体系,构建区域评估机制。他还认为,社会组织发挥“润滑剂”作用,解决政府职能和市场范围之外的一系列问题,是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表现。
(原题为《“长三角慈善一体化”起步》)
责任编辑:徐晓阳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