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中共界委员热议区域协调发展:协调发展才能持久发展
江迪/人民政协报  
2019-03-12 09:13 字号
区域协调发展是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中共界委员对此高度重视,在会议前夕,中共二组就将区域协调发展确定为本组界别协商议题。11日上午,委员们就此纷纷畅谈想法。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要的国家战略。三地政协多次围绕这一议题开展协同调研。就在会议前一天,三地政协秘书长经过商讨,选定就“产业链发展”开展协同调研。
会上,吉林委员讲述了因为产业链不完整导致个别北京企业不愿意疏解到外地的故事。“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要疏解非首都功能,同时帮助天津、河北承接北京疏解出去的功能,要让这些功能落地,提升当地的产业链发展十分重要。”吉林指出:北京自身要提升首都功能,在原始创新上不断有新的成果支持京津冀的发展,带动国家的发展,同时对城市要进行精细化的管理。
叶冬松委员也有同感。他指出:京津冀地区还没有明显的、突出的对经济发展拉动力强的产业链,产业融合度不高。河北各市打造的一些产业承接平台的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充分。他建议相关部委在一些跨区域的政策协调,市场一体化方面,给予更多支持。三地加强沟通对接,协调推进。
长江经济带横跨东中西三大经济区,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同时,由于缺少有效统一的沿江资源管理体制机制,环境资源保护力度还不够。
“制定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综合性法律法规,不仅是关系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也是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有力保障。”罗志军委员说。他指出:为长江保护立法要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明确修复和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系统,明确合理利用长江流域各种资源的原则,把保证饮用水安全作为重要的立法目的。应该在全流域全系统地进行保护。立法重点内容应包括完善管理体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完善各种科技政策,完善司法体制。
重庆在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为守护一江碧水两岸青山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建议长江流域省市政协可以就共抓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共推长江经济带发展,共同研究共同探讨这个区域性,也是战略性的重大问题。”王炯委员说。他认为,在区域性协调发展方面,政协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全国政协之前在这个方面有非常好的实践经验。建议探索加强政协系统互动联动的协同机制,紧扣中央决策国家战略,以及一些跨区域的共性话题,开展深入调研,加强交流合作,形成促进共识的合力。
东北振兴战略是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中出台比较早的一个。“东北问题解决得好坏,是中国改革是否成功,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发展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东北振兴战略已经实施了十余年,国际上,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与转型都经历了四五十年以上的时间,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战略定力,把东北振兴战略进行到底。不折不扣地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战略的重要思想落实到位。”夏德仁委员认为。他建议要加大中央企业和地方经济的高度融合,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东北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食品生产基地。“东北振兴离不开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无论怎么发展,粮食生产都不能放松。”杜宇新委员说。他建议国家提高对东北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比例,提高稳定生产、应对风险的能力;支持东北松嫩平原盐碱地生态恢复、改良利用,促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支持东北适宜地区扩种平欧榛树,促进经济与生态效益兼顾。
会上,委员们还就西部地区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负责同志回应了委员们的意见建议,表示将在制定“十四五”规划等工作中吸收采纳。
责任编辑:李立峰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